-
1 # winstonnb
-
2 # 用戶9397021862136
經書就是儒家學派典籍的總稱。在先秦時代,儒家學者們所學習和傳承的只有詩、書、禮、樂、易、春秋六部。漢武帝時,詩、書、禮、易、春秋遂被立為五經,因為樂是空有其名而無典籍留傳。宋代一度擴大到13經。上述變化的實質是專制統治不斷強化
《詩經》被稱為經在西漢時期。因為西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的地位得到空前提昇,被認為是孔子編修過的《詩》就成了儒家經典,所以稱為《詩經》,確切是哪一個人開始稱呼,沒有考證確定過。
《詩經》是當時詩歌創作的代表作品,產生的地域涉及現在的陝西、山西、河北、山東、河南、湖北等省。作者中有貴族、農夫、牧人,也有士兵和奴隸。
關於它的編集,漢代班固說:“孟春之月,群居者將散,行人振木鐸絢於路以采詩,獻之太師,比其音律,以聞於天子。”
大意是說朝廷派人到各地采詩,然後由史官整理給天子,以圖體恤民情。春秋末年,眾多的作品由孔子重新編訂,作為弟子的教科書。
先秦時代,統稱《詩經》為“詩”或“詩三百”,到了漢代,儒家將它奉為經典,才稱為“經”。現存的《詩經》,是由西漢時期魯華人毛亨和趙華人毛萇所傳,自東漢末年大行於世,固此也被稱為《毛詩》。
-
3 # 冷眼908
先秦時期還沒有經書的說法,直到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才出現了“五經”之說,即《詩》、《書》、《禮》、《易》、《春秋》。漢後又增加《論語》《孝經》,並稱為“七經”。 到唐代,設三《禮》(《周禮》《儀禮》《禮記》)、三《傳》(《左傳》、《公羊傳》、《穀梁傳》),連同《詩》《書》《易》,有“九傳”之稱。唐文宗時,在九經之外加漢代已列入“徑”的《論語》《孝經》,增補《爾雅》構成“十二經”。宋仁時,增加《孟子》,形成了封建社會具有特殊地位的“十三經”。 儒家十三經,是指封建統治者先後將13部儒家書籍“法定”為“經”,形成了封建社會具有特殊地位的“十三經”。在今天,“十三經”作為反映先秦歷史狀況的古籍還有很大價值。分別是《詩經》、《尚書》、《周禮》、《儀禮》、《禮記》、《周易》、《左傳》、《公羊傳》、《穀梁傳》、《論語》、《爾雅》、《孝經》、《孟子》。
回覆列表
先秦時期不是只有儒家的書可以被稱為經。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董仲舒於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的治國思想,在漢武帝時開始推行。
該思想,已非春秋戰國時期的儒家思想原貌。而是摻雜道家、法家、陰陽五行家的一些思想,體現了儒家思想的“兼容”與“發展”特性,是一種與時俱進的新思想。它維護了封建統治秩序,神化了專制王權,因而受到中國古代封建統治者與歷代儒客推崇,成為兩千多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正統和主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