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時遇遇
-
2 # 用戶8201890618078
糊裡糊塗
【解釋】:認識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處於模糊不清的狀態。
混混沌沌
【解釋】:迷糊不清的樣子,模糊一片,不分明。
【出自】: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53回:“仍然不知稼穡艱難,混混沌沌的過日子。”
混淆黑白
【解釋】:混淆:使界限模糊。
故意把黑的說成白的,白的說成黑的,製造混亂。指故意製造混亂,使人辨別不清。
【出自】:《後漢書·楊震傳》:“白黑溷淆,清濁同源。”
迷離恍惚
【解釋】:迷離:模糊,不分明;惝恍:不真切,不清楚。形容模糊而難以分辨清楚。
【出自】: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三》:“惟留二百餘金,恰足兩月餘酒食費,一定迷離惝恍,如夢乍回。”
隱隱約約
【解釋】:指看起來或聽起來模糊,不很清楚,感覺不很明顯。
【出自】: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回:“只見山坡旁隱隱約約,倒象攛出一箭,直向大蟲面上射去。”
-
3 #
成語是【兩葉掩目】,詞語是【迷惘】兩葉掩目[liǎng yè yǎn mù]【解釋】:如同兩片樹葉遮住了眼睛.比喻受到蒙蔽而對事物分辨不清楚.【出自】:北齊·劉晝《劉子新論·專學》:“夫兩葉掩目,則冥然無睹;雙珠填耳,必寂然無聞.【迷惘】讀音mí wǎng3 詞性形容詞.4 含義由於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道該怎麼辦.
是成語:若隱若現,
釋義
若:好像,似乎;隱:隱藏;現:顯現,露出。好像隱藏不露,又似乎顯現出來。形容隱約依稀可見的樣子或事物模糊不真切、不明朗。
“若”,現代漢語規範一級字(常用字),普通話讀音為ruò,rě。“若”的基本含義為如果,假如,如若果、倘若;引申含義為如,像,如旁若無人、安之若素。
在古文中,“若”通“偌”,表示這麼、那麼。
“若”,初見於商朝甲骨文時代。甲骨文“若”字像一個人正用雙手梳理著頭髮,本意是“順”。後來逐漸見於秦朝小篆時代,最終演變成楷書體的“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