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太極23148971

    洛陽橋並不在河南,而是在福建泉州,它和趙州橋、廣濟橋、盧溝橋一起並稱為中國四大名橋。它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跨海型大石橋。

    這座橋修建於北宋,距今已有1000多年,可你看看它,依然屹立不倒,堅固穩當。

    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東西能讓千年前的古人在沒有任何科技設備的情況下修建了這座大橋呢?

    它的身上有很多黑科技!

    黑科技一:筏型橋基

    各位請看洛陽橋的橋基,是不是很像一艘艘的小船,可別小看這樣的設計,它有利於減輕上游的江流和下游的海潮交互沖擊時帶來的壓力,可以起到防沖刷和分流水的作用。

    黑科技二:起重機

    當時沒有起重機,橋面上的大石板架設就成了問題,在設計師蔡襄的集思廣益之下,工匠們想出了“浮運架樑法”,利用海潮的漲落來架設石板。

    黑科技三:動物膠水!

    不過要說這洛陽橋最牛的地方,小君認為還是這個:

    咦,這不是我們常吃的牡蠣嗎!怎麼橋墩上有這麼多!

    其實這是工人們的有意為之,當年為了讓橋基和橋墩能牢牢粘在一起,工匠們想到了“牡蠣”,這種生物外殼附著力強、繁殖速度快,把它們養殖在橋墩上,不僅能牢牢包裹住石頭橋墩並在橋墩表面形成保護層,而且還能防止洪水的直接沖擊,同時減少水汙染對橋墩的腐蝕。

    這種方法被譽為“種蠣固基法”,堪稱奇跡!

    哎!每次看這座洛陽橋,小君都很感動,在那個沒有高科技的年代,人們架橋憑借的就兩點——“認真”和“堅持”,這四個字說起來簡單,但如能真做到,那世上真是無難事了!

  • 2 # 用戶3977147478259

    早在北宋,我們的先民就以驚人的毅力和無窮的智慧,創造了一種直到現代才被人們所認識的新型橋基——筏型基礎。

    造橋者們在水底鋪設了一道石基,沿著橋的縱線拋下許多石塊,築成寬20多米、長達1千米的水下石頭長堤。單塊的石頭容易被海潮沖走,構成石基後,就不易被海潮沖走了。

    這種建造方式對中國乃至世界造橋科學都是一個偉大的貢獻。

  • 3 # 細微521

    以前跨河建橋的步驟大致如下:

    1. 先派人在兩側探勘,尋找最佳的跨河位置。尋找堅固巖盤處,作為後續固定橋索的基礎。

    2. 渡河者先帶可續接式的長繩前行,並由後方持續接繩。

    3. 待確認繩索已抵達對岸妥當位置後,開始準備運送鐵索。

    4. 由年青壯漢和負重牲口齊力用繩索拉鐵索,載運到河岸。

    5. 藉由簡單的滑輪定理,絞繩索,並把連結繩索的鐵索拉過河。

    6. 兩岸鐵索的基礎固定,幾根主要鐵索固定。

    7. 主索和副索,搭接、固定。

    8. 最後釘上木板,固定,完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吉尼斯世界紀錄學機車時間最短排氣量最大騎的最長的是哪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