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念奴嬌·赤壁懷古》宋·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26
回覆列表
  • 1 # 白雲雁水

    如果說李白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而蘇軾則是豪放派的偉大詞人。李白的詩以飄逸雄奇聞世,東坡先生的詞卻以豪放雄奇驚人。李白是醉酒詩仙,而東坡則是一個通才。他多才多藝, 善繪畫,能書法,精通詩詞散文,又是一個美食家。李白的一首“行路難”被人稱道,而東坡 的一首“大江東去”則為人叫絕。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念奴嬌·赤壁懷古》

    詞人面對雄偉的山川,緬懷千古風流人物,回首自己屢遭貶謫的身世,感慨萬端,抒發了自己的憤懣及對人生幻滅的感嘆。不僅具有感憤與感傷的雙重色彩,而且具有獨步詞壇的藝術特色。氣勢雄偉,意境悲涼,千古稱頌不朽。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那舊時營壘的古戰場,人們常常議論,便是三國周郎大勝曹操的赤壁,赤壁之戰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這幾句點明瞭所要讚美的英雄人物。

    以下對赤壁山川的奇險峭石作了十分壯觀的描寫。“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三句是寫景的名句,描寫了赤壁景色,有聲有色地刻畫了赤壁的奇險雄偉。“亂石穿空”,形容赤壁山峰的崢嶸陡峭及穿雲衝霧的氣勢。“亂石”是仰視,寫姿態:陡峭不平的石壁刺破天空。“驚濤拍岸”,描摹巨浪衝天,震崖裂岸的驚險。“驚濤”是俯視,寫聲音:怒濤洶湧,江水狂奔,使人驚駭的巨浪陣陣湧向海岸,遠遠望去,極為壯觀。“捲起千堆雪”描繪波濤萬里的長江掀起層層浪濤,猶如千堆雪花席捲而來。“捲起”是目視,寫色彩,用詞精當,描摹貼切。以江為主,照應開頭,整幅畫雄奇壯麗。詞人高度濃縮的藝術手法,將雄奇險峻的赤壁再現於紙上,從而襯托出當年周瑜大敗曹軍的英雄氣概。

    前半部著重寫景,詠赤壁之景色引起對古代英雄的懷念,赤壁之戰造就了多少英雄人物。寫景為詠史,詠史為抒懷,是懷古之佳作。後半部著重寫人,成功地刻畫了周郎的英雄形象。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詞人只用了十幾個字就塑造了一個活脫脫的周瑜。講人品,他“雄姿英發”風神俊逸;論風度,他“羽扇綸巾”、溫文爾雅;軍事上,他從容不迫、指揮若定;生活上,“小喬初嫁”、美女伴英雄。他用“遙想”領起所要歌頌的英雄人物,然而卻不寫周公的雄才大略,也不渲染兵戎相見、金鼓齊鳴的戰爭氣氛,而是寫當年“小喬初嫁”,周瑜年少有為,雄姿英發。乍看似信筆揮來,實則有意暗示英雄有用武之地,側面歌頌了周瑜卓越不凡的英雄氣概。“羽扇綸巾”形容周瑜瀟灑自若的儒將風度。手握羽扇,頭戴綸巾,一派古代儒將的灑脫。顯現出他指揮若定,儀態瀟灑,從容不迫,談笑間就輕而易舉地戰勝了曹操的水軍,頃刻間“檣櫓灰飛煙滅”了。用語極簡,卻十分生動傳神,彷彿使人們看到了曹軍一敗塗地的戰爭場面。以他那生花妙筆,把一代豪傑蓬勃的英氣與瀟灑的風度描寫得深刻、動人。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用周郎的叱吒風雲來映照自己的坎坷潦倒,從而委婉曲折地流露出自己的鬱結悲憤之情。這是詞人自比古人後所產生的奇思遐想:假若周郎能夠神遊故國,定會笑我過於多情,以致未成一事而華髮早生。這笑是帶淚的笑,笑自己無所成就,人生在世沒有像周公瑾那樣大幹一番事業,不禁感嘆道:人生如夢啊,只有舉杯灑酒祭奠江月,聊以自慰。但詞人並非只是借酒消愁,徒增傷感,而是將自己的悲傷與感奮寄託於廣闊無垠的天水之間,收筆處亦可謂沉鬱之中不乏慷慨。這既是詞人對自己功業未建、白髮已生的慨嘆,同時也流露出由於屢被貶官而產生的悲憤鬱結的心緒,最後不禁發出“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嗟嘆,顯露出一種意興瀟灑的豪情。

  • 2 # 鬼哭神嚎orz

    百度能百度到的賞析說了浪費您時間,說幾個要注意的地方,抓住這個,我們就不難發現這篇詞作的偉大之處。

    而蘇軾這首《赤壁懷古》之後,重新整理了文壇對“詞”這類文體的認識,詞,不在僅僅是人們茶餘飯後談論演唱的市井文學、風月場所的戲弄炫技,詞,以全新的面貌,正式登上主流文學舞臺,後人評價蘇軾的偉大,就在於他的開創性。由此,我們看到了詞用來抒發個人際遇,寄託深遠的人生哲理與感思,用來抒寫家國大事,表現詞人的社會責任感與擔當。

    第二,這首詞是宋詞的典型模式。包括詞的上闋寫景敘事,上闋尾句的過片,下闋的抒情議論。可以說,讀蘇軾的赤壁懷古,你就能窺探宋詞的創作套路,是偉大的典範之作。捎帶說一句,蘇軾還有一首念奴嬌·中秋,是念奴嬌格律的典範,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第四,人們都說蘇軾樂觀豁達,大都會從這首詞來找依據,可是,誰又能看到坡仙的無奈與惆悵?嘉佑二年的進士及第,被梅堯臣、歐陽修賞識,在鳳翔,收到了長官陳公弼的教導,逐漸成長,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留下無數被百姓稱道的事,而如今滿腹的才華,只能寄託在一杯酒中,空對江月,那種落寞,穿越千古,直擊人心。文學的偉大,正在於穿越千古,仍然能感動人心。

    第五,蘇軾的豪放,在於對自然的敬畏,他會用廣闊的意象,用豪邁的氣勢來寫詞,這是真正的豪放派詞人,他是那麼的敬畏自然,他知道只有江月萬古不變,只有江月能寄託一切,而後代,有些所謂的豪放的“詞人”,為了追求豪放,對自然沒有絲毫敬畏之心,高山在他們眼裡可以是泥丸,大江是用來游水的,我們在這裡不談論那種才是偉大,但是誰能抓住人心中最溫柔脆弱的那一點,我想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判斷。

    我們抬頭仰望韓愈,我們拱手拜望歐陽修,而唯有蘇軾,我們可以像照鏡子一樣看,因為他身上有我們每個中中國人的影子。

  • 3 # 劉楚雲817

    《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賞析]

    本篇為作者謫居黃州遊赤壁之作,是蘇軾豪放詞風的重要代表作。描繪了古戰場雄奇壯麗的景色和波瀾壯闊的歷史風雲,歌頌祖國的大好河山和英雄人物,抒發了詞人巨集偉的政治抱負和豪邁的英雄氣概,也流露出政治失意、壯志未酬的感慨。詞懷古憑弔,借景言情,氣象巨集闊,氣勢不凡。俞文的《吹劍續錄》記載,曾有人說此詞只適合關西大漢"執銅琵琶,鐵綽板"演唱,比喻頗為傳神。

    欣賞這首千古絕詩詞

  • 4 # 帥丫的歷史文化茶坊

    這首詞是因烏臺詩案,蘇軾貶官黃州時所作。

    在汴京為官時,蘇軾是無心創作詞的,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幫助皇帝治理國家之上。 然而,正因為仕途的不幸,歷史才留給我們留下一個才華橫溢的蘇東坡。

    寫這首詞時,蘇軾已在黃州居住兩年有餘,這兩年他缺衣少食,飽嘗人間疾苦。恰恰是士途上的不如意,讓蘇軾在疾苦的人世間,對人的生命有了更深的認識。

    在貶官黃州期間,激發了他對生命意義更深一層思考,這些寶貴的人生財富融入到他的詞作中,促成了他寫下許多千古流傳的好詞,達到了他人生中的文學創作巔峰。

    在歷經人生磨難之後,他在詞中更多的表現出一種豁達和樂觀。他把宋詞的創作引領到一個廣闊的空間,他的詞作打破了唐以來內容主要以春愁秋恨、離別相思的特點,在他的詞作中,山川景物、內心的憂愁快樂、懷古傷今、黎民百姓的生活,皆可入文。

    他的詞,意境開闊、個性分明,在眾多詞作中《念奴嬌 赤壁懷古》是其中的姣姣者。

    在這首詞作中,在上闕,詩人以壯闊的視野勾勒出赤壁雄壯之景,“亂石穿空,驚濤拍案,捲起千堆雪”氣勢雄渾,如一幅波瀾壯闊的山水畫顯示在讀者面前,極具畫面感。 在這樣的雄渾背景下,引出三國往事,一切人物是那樣的生動可感,但最終一句“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道出詩人對功過的真正感悟,一切一切,終究會隨時間流逝,不留下任何東西。

    最終詩人一句“人生如夢”道出對生命本真的看法:一切都如夢境一般,短暫,轉眼即逝,所以成也罷、拜也罷、富貴繁華也罷、貧窮落魄也罷,最終一切都會消失。

    這是歷經波瀾後的蘇東坡對生命最通透的看法。正因為有了這樣的認識,所以我們也能理解,蘇東坡在今後無數次再遭貶謫後,依然笑對人生,活出令世人敬佩的豁達和樂觀。

    這是一位看透生命本質的、超脫肉體榮辱的偉大哲人的人生態度——寵辱不驚,泰然處之。

    所以在詞的結尾,東坡寫出“一尊還酌江月”,在天地間,我與江與月共飲一杯酒,人生能豁達至此,還有什麼過不去的坎呢?

  • 5 # 發現歷史

    說到宋詞,我們就會很自然地想到兩個人,蘇軾與柳永。蘇軾總愛和柳永比,別人就說,大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鐵板唱大江東去,而柳三變須江南俏佳人拿紅牙拍板吟楊柳岸曉風殘月。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賞大學士的大江東去。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人不平則鳴,事有感而發。這首詞是蘇軾貶官黃州後的作品。蘇軾21歲中進士,後來在陝西鳳翔在浙江杭州做過判官,也在京城待過做史官做監官。再後來到山東密州成了太守,後調到江蘇徐州還有湖州也做太守,一路走來,有起有伏,不過無論京官還是外放,他總能泰然處之。後到了43歲因作詩諷刺新法,被捕下獄,這時他幾乎想到死,成為他人生一大挫折,轉折點,出獄後貶官為黃州團練副使。這是個閒職,他在舊城營地闢畦耕種,遊歷訪古,政治上失意,滋長了他逃避現實和懷才不遇的思想情緒,但也使他的思想更加成熟,培養了他豁達的品格,在這裡有雄奇的江山和歷史風雲人物的積澱,他借景抒情,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名篇。 

    長江水滾滾波濤,洶湧東流,浪花千尺,兩岸青山巍峨屹立,雄奇險峻,千百年來不曾改變,青山依舊,幾度夕陽。真可謂山水永恆。這裡就是赤壁吧,想當年東漢末年那場赤壁之戰,周瑜火燒連營,燒退曹瞞數十萬兵,保住孫吳千里江山,何其雄壯,引後人無限遐想。

    記得唐李白曾《詠赤壁》,

    魏吳爭鬥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

    烈火張天照雲海,周瑜曾此破曹公。

    而稍後同樣是唐代的杜牧也說《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有道是一將功成萬骨枯,還有那些戰場上的戰士或許永遠成了“無定河邊骨”深閨夢裡永不能復見之人,“野戰格鬥死”是多數戰士的結局,“敗馬號鳴向天悲”是最常見的背景音,“烏鳶啄人腸,銜飛上掛枯樹枝”也並非詩人臆想。看那枯骨無言,唯有哀嚎的北風在轉述遙遠的吶喊。

    當歷史已經走遠,當那些無名的戰士已隨煙消雲散,我們或許只記得幾位英雄的形象,以及想像中的戰爭場景,戰爭不再凶殘,卻似乎多了幾分壯麗與雄渾。而又似乎這一切都虛化成空,只有那青山依舊,綠水長流!

    戰爭忽略殘忍,給人的便是壯闊,除此而外,還有建功立業的志向。“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不止是辛棄疾的願望。東坡在密州打獵時也曾發過“西北望,射天狼”的誓願。現在赤壁重遊,遙想公瑾當年,我們在字裡行間又感受到了他是在以周瑜自比。對赤壁之戰的緬懷,對西北戰事的關切。堂堂大宋,竟屢屢敗北於蕞爾小國西夏,怎能不讓人懷念周瑜以少勝多的壯舉。

    蘇軾有報效疆場之志,卻壯懷難酬。他或許知道,即使有機會,他也沒有上場殺敵的本事。蘇東坡是文人的命,終究做不了三國文武雙全的周郎。他意識到了自己的“多情”,意識到了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東坡灑下的是對周郎夢的不捨。

    《念奴嬌》他懷古傷己,弔古傷懷,想到古代豪傑,借古人傳頌之英雄業績,思自己曾經遭受之挫折。詞作抒發了他不能建功立業,壯志難酬的感慨,內心憂憤的情懷。

    豪放派特點大體是創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或者我們概括其為雄豪奔放,而這首詞鮮明體現這個特點,那景那人那戰場,縱橫擺闔,恣意汪洋,有著豪邁的氣概,所以自然成為豪放詞的代表。

  • 6 # louanhuamingyouyicun

    ♥♥蘇軾千古絕唱【念奴嬌.赤壁懷古】賞析:念奴嬌.詞牌名;懷古,古代詩詞人一種文裁形式,借歌詠歷史事件來抒發自己的史實感慨。文中所提到的【赤壁】乃黃州(今湖北黃岡縣)城外一段紅色山崖。

    ♥♥寫到此處,作者已看破紅塵,唉!由人笑去吧,我又何必如此認真,自作多情呢!【人生如夢,一樽還酹(|ei)江月。】人生如夢,感嘆無益.徒增煩惱,還是同江月共飲,灑酒祭奠一下明月罷!

  • 7 # 超人飛哥

    揚州慢·長安廣場懷古 自古長安,京畿聖地,周秦漢唐威名。 創絲綢之路,享世界名城。 譽四大古都之首,萬國朝拜,中華大風。 憶往兮,古韻長存,文脈傳承。 長安廣場,能記否、歷史崢嶸? 載芸芸眾生,繁花似錦,一表秦風。 文明古都唯念,長虹向、九天蒼穹。 記春光正好,多些詩賦傳承。

  • 8 # 吾才是傻瓜

    蘇軾《念奴嬌 - 赤壁懷古》:此詞為詞人貶官黃州後遊赤壁所作。赤壁奇偉的景色令詞人豪情進發,感慨萬千,通過對赤壁之戰主角周瑜的追思,表達了詞人對先賢的仰慕之情。上片寫古戰場的雄奇之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詞人由物興感,既寫出了長江的氣勢,又寓含了詞人關於人事的感嘆:既然千古風流人物尚且湮滅在歷史的長空裡,那麼一己之榮辱窮達又有什麼值得悲嘆的呢。隨即進入對赤壁之戰的追懷,引出所詠之風流人物。""崩""、"裂"、"卷"幾個字的運用,形象生動地刻畫出了古戰場形勢的險要。""江山如畫",總括景物特點。""一時多豪傑"則又由景物過渡到人事。下片著意刻畫周瑜。""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下片首三句概括周瑜的英雄氣質,他才華橫溢,年輕有為;美人相伴身邊,意氣風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三句極寫周瑜之儒雅淡定,進一步突出人物風姿。"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詞人由周郎聯想到自身:與周瑜的年少有為相比,自己是多麼落魄呀,滿頭白髮,卻還功名未就。"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詞人心中的愁緒無法排遣,便強作曠達之語,說人生既然如夢,就不必太過執著,不如端起酒杯縱飲,寄情自然。(蘇軾(1036一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1057)進士。曾任翰林學士、禮部尚書等職,因黨爭多次遭貶。贈太師,諡""文忠"。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其文學創作代表了宋代文學的最高水平。)

  • 9 # 一綠浮芳

    這首詞是真正意義上的千古絕唱,知詩詞者,刻骨銘心,不知詩詞者,也能唱個“羽扇綸巾”,如絕壁迴響,深邃悠長!

    《念奴嬌 赤壁懷古》(宋)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公元1082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謫居黃州兩年多,已四十七歲了,遭此不幸,壯心似乎殆盡,躬耕東坡,寄情山水,自號“蘇東坡”,詩詞歌賦蘇東坡!與過去告別,然而表面的老莊依舊有仕途蘇軾的身影。

    1 上片:仕途失意,熱情未減,壯懷激烈,熱血寫江山!

    “滾滾長江東逝水”:開篇不凡,視角衝擊,令人叫絕,仿若李白“黃河之水天上來”,廣闊天地,大氣磅礴,隨即“浪淘盡”,彷彿看到大江的洶湧奔騰,又想見風流人物的非凡氣概,氣魄巨集大,筆力遒勁。

    自然壯闊,思接千載,據說這裡是三國赤壁古戰場,那是個英雄輩出,群雄逐鹿的時代!

    “江山如畫”:脫口而出的不光是蘇老夫子,還有從藝術般的描述中猶如身臨其境的我們。

    錦繡河山,在蘇軾的筆下如此壯麗,那是緣於心中對江山國家無限的愛意!

    2 下片: 追慕英雄,相形見絀,功業未就,悲憤抒豪情!

    蘇軾用最美的詞彙描寫他心中的英雄形象,滿滿的羨慕與嫉妒!

    “小喬初嫁了”:未有佳人敵小喬,妙齡女子配風流才俊,更顯周瑜年少得意,丰姿瀟灑!

    “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周瑜束裝儒雅,風度翩翩,談笑風生,指揮若定,敵人不堪一擊,何等威武霸氣!

    蘇軾將周瑜神化,那是因為這一切蘇軾也曾渴望擁有,併為之奮鬥,年輕有為,仕途顯達,功績卓著,如今卻什麼都沒有,自嘆不如,老淚橫流,“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除了羨慕,只能感嘆,消極的結語,耐人尋味,實是作者懷才不遇的悲憤之語和自我安慰,故作曠達與瀟灑了。讓人心生惻隱,為之動容!

    無論怎樣的打擊,都改變不了蘇軾對理想的追尋,執著頑強,不屈不撓,灑脫達觀,笑對人生,蘇軾人格如此,作品亦如此!

  • 10 # 9紫氣東來

    應答,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是他詩句中的得意之作,也只因為作者帶著自悲的感慨,在人生不得意時,遊赤壁有感而發,一氣呵成,(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遙想公慬當年雄姿英發,羽扇綸巾),這裡告一段落,周愉在年輕時已指揮千軍萬馬,官拜都督,而以少勝多取得了階段性的大勝利,實是服了周愉的才能與氣魄,蘇軾連想本人也是才華橫益怎麼就得不到施展呢?(驚濤拍岸,亂石穿空,捲起千堆雪)這是寫景,戰時狀況,以及遊赤壁的心情如潮,這裡講(小喬初嫁)更是羨慕周郎又能施展才華,又取了江東美女,把周郎一生帶入高潮,反之自己被貶就有了悲觀詞句,(多情因笑我早生華髮)年齡不大而已有白髮,(人生如夢,用一樽還酹江月)來自拋自棄,也有了前部的(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再英雄也成為歷史,用酒來打發時光,借酒消愁,若蘇軾不被貶心中憂鬱,鮮明對比,出現差異懸數太大,靈感特發,才寫出這千古絕句。淺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養土雞,你們一天喂多少玉米?幾個月出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