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壹仟年以後

    1、光不能透過不透明的物體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在不透明物體上時,有一小部分被物體吸收,大部分被物體表面反射出去。

    2、我們之所次能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就是由於光照到物體上,被物體表面反射出去,反射光線進入人眼。

    3、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物體能反射的光的顏色決定。

  • 2 # Amnesiaz

    透明和不透明是相對的,是從宏觀感覺的認識,實際上,光在任何物質中都在傳播,只是方向的改變和強度的改變,光在材料中的損耗率不同。

    這就牽涉到材料的折射作用,在透明材料中,原子的排列空隙率大,對光的反射和折射率較低,光很容易穿透。

    不透明材料則相反,原子排列緊密,光在表面已經被反射或散射掉大部分,進入材料內部的光在原子空隙中又被反復折射,甚至無法得到反射出去的機會,所以,光無法穿透。

    透明材料中加入某些成分,或者利用物理處理方法,可以改變原子的排列和材料的折射率,使透明材料變成半透明或不透明材料。

    利用這個特點,人們製造出不同透明度的材料,用於不同的場合。所以,透明和不透明是在一般情況下的粗略概念,玻璃是透明的,但厚達數米的玻璃板疊在一起,光的透過率是極低的,與不透明材料無異。

    金是不透明的,但是薄到一定程度的金箔就像包裝膜一樣透亮。

  • 3 # 手機用戶19219204208

    我想是丁達爾現象吧

    當一束光線透過膠體,從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觀察到膠體裡出現的一條光亮的“通路”,這種現象叫丁達爾現象,也叫丁達爾效應。

    英國物理學家丁達爾(1820~1893年) ,首先發現和研究了膠體中的上述現象。這主要是膠體中分散質微粒散射出來的光。

    在光的傳播過程中,光線照射到粒子時,如果粒子大於入射光波長很多倍,則發生光的反射;如果粒子小於入射光波長,則發生光的散射,這時觀察到的是光波環繞微粒而向其四周放射的光,稱為散射光或乳光。丁達爾效應就是光的散射現象或稱乳光現象。由於溶膠粒子大小一般不超過 100 nm ,小於可見光波長( 400 nm ~ 700 nm ),因此,當可見光透過溶膠時會產生明顯的散射作用。而對於真溶液,雖然分子或離子更小,但因散射光的強度隨散射粒子體積的減小而明顯減弱,因此,真溶液對光的散射作用很微弱。此外,散射光的強度還隨分散體系中粒子濃度增大而增強。所以說,膠體能有丁達爾現象,而溶液沒有,可以採用丁達爾現象來區分膠體和溶液。

  • 4 # 言希兔

    光的散射(scattering of light)是指光通過不均勻介質時一部分光偏離原方向傳播的現象。偏離原方向的光稱為散射光。散射光頻率不發生改變的有丁鐸爾散射、分子散射;頻率發生改變的有拉曼散射、布里淵散射和康普頓散射等。

    丁達爾散射首先由J.丁達爾研究,是由均勻介質中 的懸浮粒子(如空氣中的煙霧、塵埃)以及浮濁液、膠體等引起的散射。

    真溶液不產生丁達爾散射,化學中常根據有無丁達爾散射來區別膠體和真溶液。

    分子散射是由分子熱運動所造成的密度漲落引起的散射。頻率發生改變的散射與散射物質的微觀結構有關。

  • 5 # 用戶8737455566647

    就因為溶液中粒子比膠體粒子小啊.所以光線直接通過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遮天開局滿級無敵的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