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用戶9525030896056

    井陘之戰發生於漢三年十月(前205年,以十月為歲首),由韓信指揮的,在井陘口(今河北井陘東)一帶對趙軍的一次出奇制勝的進攻作戰。此戰,韓信奇正並用,背水列陣,拔幟易幟,靈活用兵,出奇制勝,速戰速決,最終以少勝多,譜寫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光輝的篇章,是中國古代靈活用兵、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

    趙軍望見漢軍背水列陣,無路可以退兵,都禁不住竊竊哂笑,因為兵法上明確規定,布陣要“右倍山陵,前左水澤”,而韓信置兵於“死地”,根本不懂得用兵的常識。

    背水之戰

    天亮之後,韓信親自率領漢軍,打著大將的旗幟,攜帶大將的儀仗鼓號,向井陘口東邊的趙軍進逼過去。趙軍見狀,果然躊躇滿志,離營迎戰。兩軍戈矛相交,廝殺了一陣子後,韓信就佯裝戰敗,讓部下胡亂扔掉旗鼓儀仗,向綿蔓水方向後撤,與事先在那裡背水列陣的部隊迅速會合,趙王歇和陳餘見漢軍被擊敗,豈肯輕易放過機會,於是就揮軍追擊,傾全力猛攻背水陣,企圖一舉全殲漢軍。

    正所謂“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深入則拘,不得已則鬥”,漢軍士兵看到前有強敵,後有水阻,無路可退,所以人人死戰,個個拚命,趙軍的凶猛攻勢就這樣被抑制住了。這時,埋伏在趙軍營壘翼側的漢軍二千輕騎則乘著趙軍大營空虛無備,突然出擊,襲佔趙營。他們迅速拔下趙軍旗幟,插上漢軍戰旗,一時間紅旗林立,迎風招展,好不威風。

    趙軍久攻背水陣不下,陳餘不得已只好下令收兵。這時趙軍才猛然發現自己大營上插滿了漢軍紅色戰旗,老巢已經易手。這樣一來,趙軍上下頓時驚恐大亂,紛紛逃散。占據趙軍大營的漢軍輕騎見趙軍潰亂,當即乘機出擊,從側後切斷了趙軍的歸路;而韓信則指揮漢軍主力全線發起反擊。趙軍倉皇向泜水(今河北獲鹿南2.5公里,現已被湮塞)方向敗退,被漢軍追上,結果全部就殲,陳餘被殺,趙王歇和李左車束手就擒。

    戰爭結果

    在井陘之戰中,韓信取得作戰勝利,關鍵在於他能夠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有計劃地製造和利用趙軍的錯誤,巧妙地掌握士卒“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深入則拘,不得已則鬥”(《孫子兵法·九地篇》)這一心理狀態,奇正並用,背水列陣,靈活用兵,出奇制勝,速戰速決,從而一舉全殲趙軍,譜寫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精彩篇章。

    趙軍的失敗,則在於主帥陳餘迂腐而又傲慢,並拒絕採納謀士李左車正確的作戰方案,昧於了解漢軍的作戰意圖。終於使趙軍喪失了優勢和主動地位,在處處被動中遭到全殲。韓信擊敗了趙國主力,將趙王活捉,為劉邦又開拓了一片土地,韓信帶兵就是這樣制勝,成為歷史上又一個以少勝多的戰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公開課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