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鄭賢妃
鄭賢妃,唐太宗李世民妃嬪之一,生平不詳。無子女。《唐會要》記載賢妃鄭氏陪葬唐昭陵,目前尚未挖掘發現其墓葬。因其墓誌未出土,所以對於這位賢妃也無法有更多的了解。
不過燕氏自貞觀元年至十七年一直都是身處賢妃之位,所以這位鄭氏應該是十八年燕氏升為燕德妃後,隨之晉位的。
2、徐惠
徐惠(627年―650年),湖州長城人(今浙江省長興縣人),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嬪。
生於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年少時便才華出眾。唐太宗聽說後,將她納為才人。後被封為婕妤,接著又升為充容。
貞觀末年,唐太宗頻起征伐、廣修宮殿。徐惠上疏極諫,剖析常年征伐、大興土木之害。唐太宗認可了她的看法並對她厚加賞賜。
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駕崩,徐惠哀慕成疾,不肯服藥,求早死。又作七言詩和連珠以示其心願。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病逝,年僅二十四,被追封賢妃,陪葬昭陵石室。
3、韋賢妃
韋賢妃韋氏(1080年—1159年),開封人,宋徽宗趙佶的妃嬪,宋高宗趙構之母。1126年靖康之難時,與徽、欽二宗及六宮后妃、皇族等人同時被金人遷往北方。
宋高宗趙構即位後,韋賢妃被遙尊為“宣和皇后”。1142年三月,宋金《紹興和議》徹底完成所有手續。
夏四月丁卯(1142年5月1日),高宗生母韋賢妃同徽宗棺槨歸宋。1159年年去世,享年八十歲。
4、楊賢妃
楊賢妃( ? -840年2月12日 ),是唐文宗最寵愛的妃子,本名失傳。她介入唐文宗的立儲紛爭,最終招來殺身之禍。
楊賢妃何時成為唐文宗的妃子已不可考,但837年她已成為昭容,同年,她被晉升為正一品的賢妃(唐後宮制度,皇后以下有四妃,均為正一品,按地位分別為貴妃、淑妃、德妃、賢妃),而文宗長子、太子李永的生母王昭儀則升為德妃,位次在楊賢妃之前。
楊嗣覆在838年成為宰相,但沒有證據表明楊賢妃促成此事。
5、李賢妃
李賢妃 (943年—977年),女,真定人,乾州防禦使李英的女兒。宋太祖聽說李氏有容德,為太宗聘之。開寶年間,封隴西郡君。宋太宗即位,進封夫人。
生皇女二人,皆早亡,次生楚王趙元佐。李妃曾經夢日輪逼己,以裾承之,光耀遍休,驚而悟,後來生下宋真宗。太平興國二年(977年),時年三十四歲
1、鄭賢妃
鄭賢妃,唐太宗李世民妃嬪之一,生平不詳。無子女。《唐會要》記載賢妃鄭氏陪葬唐昭陵,目前尚未挖掘發現其墓葬。因其墓誌未出土,所以對於這位賢妃也無法有更多的了解。
不過燕氏自貞觀元年至十七年一直都是身處賢妃之位,所以這位鄭氏應該是十八年燕氏升為燕德妃後,隨之晉位的。
2、徐惠
徐惠(627年―650年),湖州長城人(今浙江省長興縣人),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嬪。
生於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年少時便才華出眾。唐太宗聽說後,將她納為才人。後被封為婕妤,接著又升為充容。
貞觀末年,唐太宗頻起征伐、廣修宮殿。徐惠上疏極諫,剖析常年征伐、大興土木之害。唐太宗認可了她的看法並對她厚加賞賜。
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駕崩,徐惠哀慕成疾,不肯服藥,求早死。又作七言詩和連珠以示其心願。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病逝,年僅二十四,被追封賢妃,陪葬昭陵石室。
3、韋賢妃
韋賢妃韋氏(1080年—1159年),開封人,宋徽宗趙佶的妃嬪,宋高宗趙構之母。1126年靖康之難時,與徽、欽二宗及六宮后妃、皇族等人同時被金人遷往北方。
宋高宗趙構即位後,韋賢妃被遙尊為“宣和皇后”。1142年三月,宋金《紹興和議》徹底完成所有手續。
夏四月丁卯(1142年5月1日),高宗生母韋賢妃同徽宗棺槨歸宋。1159年年去世,享年八十歲。
4、楊賢妃
楊賢妃( ? -840年2月12日 ),是唐文宗最寵愛的妃子,本名失傳。她介入唐文宗的立儲紛爭,最終招來殺身之禍。
楊賢妃何時成為唐文宗的妃子已不可考,但837年她已成為昭容,同年,她被晉升為正一品的賢妃(唐後宮制度,皇后以下有四妃,均為正一品,按地位分別為貴妃、淑妃、德妃、賢妃),而文宗長子、太子李永的生母王昭儀則升為德妃,位次在楊賢妃之前。
楊嗣覆在838年成為宰相,但沒有證據表明楊賢妃促成此事。
5、李賢妃
李賢妃 (943年—977年),女,真定人,乾州防禦使李英的女兒。宋太祖聽說李氏有容德,為太宗聘之。開寶年間,封隴西郡君。宋太宗即位,進封夫人。
生皇女二人,皆早亡,次生楚王趙元佐。李妃曾經夢日輪逼己,以裾承之,光耀遍休,驚而悟,後來生下宋真宗。太平興國二年(977年),時年三十四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