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用戶7715875998885

    清朝

    阿炳(1893-1950):原名華彥鈞,民間音樂家,江蘇無錫人。

    1893年8月17日阿炳出生在無錫雷尊殿旁“一和山房”。父親華清和(號雪梅)為無錫洞虛宮雷尊殿當家道士,母親秦氏出身農家,曾嫁與秦家,婚後不久便守寡,與華清和的結合遭到族人痛罵,在阿炳出生一年後便悒鬱而死。阿炳一生下來就被父親送至無錫縣東亭鎮小泗房巷老家託族人撫養,8歲後帶回道觀,取學名華彥鈞,小名阿炳,並被送入私塾讀書。

    華雪梅精通各種樂器和道家音樂。而阿炳幼時便表現了罕見的音樂天賦,在他10歲那年,父親便教他迎寒擊石模擬擊鼓,練習各種節奏(後成為當地有名的司鼓手)。12歲那年,阿炳開始學吹笛子,父親經常要他迎著風口吹,且在笛尾上掛鐵圈以增強腕力,後來索性將鐵圈換成了秤砣;阿炳在學二胡的時候,更加刻苦,琴弦上被勒出血痕,手指也拉出了厚厚的繭,阿炳演奏用的二胡的外弦比一般弦粗壯得多,這與他常年練習分不開的。17歲時,阿炳正式參加道教音樂吹奏,他長得一表人才,還有一副好嗓子,被人們譽稱為“小天師”。

    1914年,華雪梅去世,阿炳成為雷尊殿的當家道士,與堂兄華伯陽輪流主管雷尊殿的香火收入。後由於經營不善,阿炳又染上惡習,生活逐漸潦倒,在他34那年,雙目相繼失明,因生活所迫,流浪街頭,賣藝為生。1939年,阿炳與江陰農村寡婦董彩娣結為夫婦。

    1950年夏,中央音樂學院楊蔭瀏、曹安和教授專程來無錫為阿炳演奏錄音,此時阿炳已完全荒棄音樂達三年之久,經過三天的練習,分兩次錄音,共留下《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三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龍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作品。後《二泉映月》、《大浪淘沙》獲二十世紀華人經典音樂作品獎。

    1950年9月,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擬聘阿炳為教師,但當時他已身患重病,無力應聘,12月4日與世長辭,葬於無錫西郊山腳下“一和山房”墓地,1951年3月27日其妻董彩娣病故。

    阿炳在音樂上的成就,遠遠超越了家傳師承的藩籬,博採眾長,廣納群技,把對痛苦生活的感受,全部通過音樂反映出來。他的音樂作品,滲透著傳統音樂的精髓,透露出一種來自人民底層的健康而深沉的氣息,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充滿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青年志願者協會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