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悅怡人1

    作家賈平凹說:“唯秦腔則如秦人一樣,死不離窩……”秦人嚴重的鄉土觀念,不僅是秦腔,連飲食文化亦是如此。家鄉有一種美食叫鹹湯面,它“始於清末,流芳華原”,是當地人舌尖上最貪戀的早餐美餚。這種味美價廉的小面,離了耀州,竟是哪裡也尋它不到。在家鄉,當晨曦微露,燈光閃爍熱氣裊繞中,吃上一碗油香熱辣的鹹湯面,真是舒心暖胃,連一天的心情都是酣暢舒坦的。

    記得學生時代,一次有幸在麵館與一位專門研究當地史志的老先生同桌吃麵,他向我娓娓講述:“娃啊,這鹹湯面可不容小覷啊!咱這裡是藥王孫思邈故里,藥王當年嘗百草做成料,融入了湯裡,一輩輩就這樣傳下來,這湯鹹麵筋,爽口暖胃的鹹湯面,可是有養生食療功效哩。”身旁一位大媽接話道:“我說呢,每次走到麵館門口,不吃上一碗麵,渾身都不得勁。我上回感冒頭疼渾身發冷,就是吃了碗鹹湯面,出了一身汗,感冒就好了一大半呢!”

    早年在縣城讀書,每到寒氣襲人的冬日,一放學,我就饑腸轆轆急奔鹹湯麵館,每次捧起那古拙粗笨的青瓷“把把兒老碗”,看著碗內絢爛誘人的斑斕之色,嫩黃的薑絲,翠綠的韭菜花,紅得似火的油潑辣子,白如細玉的豆腐塊,一絲絲嫩黃的麵條侵染在鮮紅滾燙的辣湯內,在氤氳縹緲的熱氣中,細嗅之下,已是饞涎欲滴,吃著更是香辣解饞,滿口盈香,瞬間就逼得額頭後背細汗涔涔了。

    那年,在江南偶遇一位老鄉,當話題轉到我心心念念的鹹湯面時,老鄉飽蘸鄉音地給我講述大作家與鹹湯面之緣。他說當年老舍途經耀州,舟車勞頓腹內飢空,吃了鹹湯面,他竟讚嘆“小小耀縣,竟有北京飯店”。賈平凹先生當年在耀州完成他的小說《廢都》,偶然吃了碗鹹湯面,就上癮了。他經常徒步爬山走七八里路,去縣城吃麵,返回途中,感覺不過癮,扭轉身再去美美咥一碗。更有趣的是,回到西安,每每被鹹湯面攪得味蕾難耐時,他竟專程搭車趕去解饞。

    “味濃適口,筋韌香辣”的鹹湯面,它一次次勾起我剪不斷,理還亂的鄉愁。有人說,鄉愁就是味覺上的思念,無論一個人在外闖蕩多少年,即使口音變了,但對故鄉的食物,仍懷無限眷戀。16年前,我從家鄉那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小城,遙遙迢迢來到婉約秀麗的江南,跋千山涉萬水,可味蕾最貪戀的還是那濃情一碗鹹湯面。十年前曾匆匆返回故里,只因所辦事務繁瑣行程倉促,竟與那魂牽夢縈的鹹湯面擦肩而過,至今都遺憾不已。

    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也在用智慧與靈秀回饋著生養自己的聖山秀水,家鄉人用才智與濃情烹飪著一方獨特的飲食文化。鹹湯面,就像一位潑辣率性、倔強秀美的西北女子,她攜著千年小城承載的歲月風華,帶著質朴與親切,滋養了小城人民的味蕾,也把一種特殊的文化符號植入其中,那就是厚重與淳樸。好一碗濃情四溢的鹹湯面,你盛入了多少游子繾綣的思念和對故土的依戀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千層餅的餡料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