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hurong
-
2 # 苔歌
應該是“爭先恐後”。爭先恐後(拼音:zhēng xiān kǒng hòu)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爭先恐後”指競相搶先而不肯落後;多用於形容人的動作等;成語出處,今君後則欲逮臣,先則恐逮於臣。夫誘道爭遠,非先則後也;而先後心皆在於臣,上何以調於馬?此君之所以後也。(戰國·韓非《韓非子·喻老》)後人據此概括出成語“爭先恐後”。運用示例,宋·董煟《救荒活民書·不抑價》:“于是商賈聞之,晨夕爭先惟恐後。”
-
3 # 望風吃草
沒有什麼先後的四字成語,相似成語:爭先恐後、先來後到、先禮後兵
爭先恐後
zhēng xiān kǒng hòu
成語解釋 爭著向前;唯恐落後。
成語出處 明 屠勳《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門橋記》:“匪公帑而樂施者爭先恐後。”
常用程度 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 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狀語;形容人的動作等
成語結構 聯合式成語
先來後到
xiān lái hòu dào
成語解釋 指按照來到的先後早晚而確定次序;受到優惠。
成語出處 宋 梅堯臣《宛陵文集》:“何作嗟遲疾,從來有後先,所期皆一到,我到爾應還。”
常用程度 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 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賓語;用於人或事
成語結構 聯合式成語
先禮後兵
xiān lǐ hòu bīng
成語解釋 先按通常的禮節同對方交涉;如果行不通;再用武力或其他強硬手段解決。
成語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1回:“劉備遠來救援,先禮後兵,主公當用好言答之,以慢備心,然後進兵攻城,城可破也。”
常用程度 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 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分句;指辦事方法巧妙
成語結構 連動式成語
沒有什麼先後的成語。成語是守先待後。
【成語】: 守先待後
【拼音】: shǒu xiān dài hòu
【解釋】: 猶繼往開來;承先啟後。
【出處】: 清·陳確《答沈朗思書》:“夫以程朱之賢,即不表章《大學》,而循循焉惟孔孟之從,必可以守先待後,為一代大儒無疑也。”
【舉例造句】: 若沒有這種堅持不懈和富於創意的守先待後,斷不會出現此後的儒學高漲。
【拼音代碼】: sxdh
【近義詞】: 繼往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