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時靜20476
-
2 # [你的溫柔我的守候]
種植土豆挑個頭大,圓潤飽滿。芽眼粗的。然後放置溫暖潮溼的地方。等待發芽。
出芽以後放在太陽下曬幾天。 在切種塊的時候,盡量留下頂部的芽眼。一般一個種塊留一個芽眼就可。切好的土豆兒。撒上一些草木灰。以便傷口愈合。
種植土豆的時候,地塊兒翻整一遍。鬆土透氣大概深度40cm左右。適量放入發酵好的農家肥。或者土豆專用肥。間距八寸左右。芽面朝上。蓋上1寸左右的土,出苗後再培土。長到半尺高,我們可以用硫酸鉀肥料追肥。間距苗三寸左右。大約一把抓分兩次就可以。同時根系多把同一窩中的弱苗剪掉,留下一到兩組壯苗。
土豆高產主要靠草木灰,因此建議在種植土豆的時候,盡量多找一些草木回來施肥。硫酸鉀或者雞糞肥。底肥一定要足。追肥要及時。
-
3 # 閒雲野野鶴
1.溫度 馬鈴薯生長發育需要較冷涼的氣候條件,塊莖播種後。地下10厘米土層的溫度達7~8℃時幼芽即可生長,10~12℃時幼芽可茁壯成長並很快出土,特別是早熟品種,如果播種早,馬鈴薯出苗後常遇晚霜,氣溫降至0℃時,則幼苗受冷害,嚴重會導致死亡。2.光照 馬鈴薯是喜光作物,其生長發育對光照強度和每天的日照時數反應強烈。
馬鈴薯一生中對光的要求是不同的,在馬鈴薯第一階段生長(即發芽期)要求黑暗,光線抑制芽伸長,促進加粗、組織硬化和產生色素。幼苗期和發棵期長日照有利於莖葉生長和匍匐莖發生。結薯期適宜短光照,成薯速度快。強光不僅影響馬鈴薯植株的生長量,而且影響同化產物的分配和植株的發育。強光下葉面積增加,光合作用增強,植株和塊莖的幹物重明顯增加。短日照有利於結薯不利於長秧。此外,短日照可以抵消高溫的不利影響。
3.水分 馬鈴薯生長過程中要供給充足水分才能獲高產。
發芽期所需水分很少,但發芽期需要土壤中含有適當的水分,這樣有利於馬鈴薯剛生出根生長所需的水分,否則根部伸長、芽生長也會受到抑制,不宜出土。所以在播種前,要求土壤土層上部疏鬆,而下部保持土層溼潤。
4.土壤 馬鈴薯適應性非常強,一般土壤都能生長。最適合馬鈴薯生長的土壤是沙質壤土,有足夠的空氣,對塊莖和根系生長有利。但由於這類型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種植時最好採取平作培土,適當深播,不宜淺播壟栽。砂質土生長的馬鈴薯塊莖整潔、表皮光滑、薯形正常、澱粉含量高、便於收獲。如果在粘重的土壤種植馬鈴薯,最好利用高壟栽培,有利於排水、透氣。由於此類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強,只要排水通暢,馬鈴薯產量往往很高。
5.營養(肥料) 馬鈴薯一生中,需要大量的肥料。在氮、磷、鉀三要素中馬鈴薯需鉀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
回覆列表
首先需要肥沃的泥土其次,需要充足的Sunny和充足的水分還要找一個較大的盆或種在地里還需要發芽的土豆,把每一個發芽的那一塊土豆分成會種在地里或盆裡種土豆一定要多鬆土,不然土容易板,土一板土豆就長得小隻要經常鬆土土豆就會長得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