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遠見卓識冰淇淋0s
-
2 # 心悅怡人1
是的。悠閒是幸福的三大要素之一。
一個人做到幸福,至少需要三個要素——
一個人幸不幸福跟他外在占有的物質量沒有任何關系。幸福是開心,是一種純粹的內在心理感受。
一個人做到幸福,至少需要三大要素:
第一,悠閒。
你整天忙著賺錢,你整天在社會中競爭,忙得死去活來,哪有時間享受人生。所以悠閒是幸福的第一要素。
古人生活狀態才是最安寧的。人一定是缺什麼才喊什麼,古人絕不用編幸福指數。你今天編幸福指數是因為文明高度發展,社會密度和社會強度越來越緊張,你幸福丟失了,你才需要編幸福指數。
中國古代農業文明早期一年只種一料莊稼,一年只忙兩三個月,悠閒是天然具備的。
第二,寡欲。
一個人沒有強烈的欲望調動,才能心平氣和地享受生活。古人一定是寡欲的,因為農業文明早期人口很少,每一個人憑自己的體力拓荒,他頂多開幾十畝地,然後用最原始的方式耕種,人與人之間的體力差別很小,所以早期農業每家每戶的收成基本是一樣的。所以他絕不刺激調動欲望。
工業時代貧富懸殊,你即使是百萬富翁,眼睜睜地看著旁邊有千萬富翁、億萬富翁,老婆孩子罵你無能,搞得你極為慚愧和緊張。
文明程度越高,欲望調動越強烈,而處於高度欲望躁動之下,談何幸福與快樂。寡欲是幸福的第二要素。老莊講“知足常樂”。
第三,融入自然。
古代農業文明基本上在田野上勞作,儘管它跟狩獵時代相比離自然已經有了一點距離,但跟我們今天的城市生活相較,它是接最接近於自然的文明形態。
因此融入自然是幸福的一大要素。這也就是為什麼今天到野外旅遊才會給你帶來快樂的原因。
遠古時代這三大要素全部具備,今天誰還能再具備這三大要素呢?
在中國只剩下佛道修行者,由於他們不在社會中執著貪戀,因此他們比較悠閒。
由於他們不羨慕財富,因此他們比較寡欲。由於他們修道修佛,不管是做居士,還是做出家的僧人道士,大多都在山林之中,或者經常出入山林,所以他們在融入自然程度上也比一般城市文明人高得多。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周邊看到最歡樂的人全都是佛道教徒的原因。
回覆列表
幸福的要素,不同的人對於幸福的理解各有各的標準,悠閒自得是幸福的要素,但是最重要的一點要記住,知足常樂。現在人們生活吃穿用啥都不愁,還有人感覺不幸福。
人們學業事業有成,家庭父母親身體健康,孩子們聽話懂事,家庭和睦,歡聲笑語就是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