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我愛藍玫瑰

    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所以古人都喜歡低調,于是久而久之就有了很多自謙的稱呼。如果自稱,很多人一般開口就是“在下”、“不才”、,年齡小的或者是面對長輩,也有自稱“小可”、“小生”、“晚輩”的。

    古代女子很多自稱“奴家”,稱呼兒子“犬子”,男人稱呼自己的妻子會稱“拙荊”、“賤內”

  • 2 # 清涼一夏196188318

    1.第一人稱:又叫“自稱”。常用“吾、我、餘、予”等,還有帝王的專稱“朕”和“孤”。通常都可譯為“我”、“我們”、“我的”、“我們的”。2.第二人稱:又叫“對稱”,常用“爾、汝、女、若、乃、而”等。通常譯為“你、你的、你們、你們的”。

    3.第三人稱:又叫“他稱”,主要有“彼、其、之”等,它們既可以用來指人,又可以用來代事,其用法更為靈活,通常譯為“他、他的、他們、他們的”等。

    4.關於己稱,即“自稱”,常用“自、己”二字,均可以譯為“自己”的意思。

    5.關於“旁稱”,亦稱為別人,常用一”人字“,可能譯為”別人”、“人家”。

    6.關於“尊稱”,即對人的禮貌稱呼法,有“君、子、公、卿、先生、夫子、足下、陛下、閣下”等,一般譯為“您老人家,他老人家”的意思。

    7.個人在對話中用“賤稱”,也叫“謙稱”。一般用“臣、僕、妾、鄙人、寡人”等,均可譯為“我”

  • 3 # 歸依429

    1、第一人稱代詞:“吾、我、予、餘、卬、臺、朕”。“吾、我、予、餘”是常用的。“卬”在《詩經》中用的較多,“臺”則在《尚書》中常見。先秦之前普通人也可用“朕”。

    我可以作主語、定語、賓語;吾只作主語、定語以及前置賓語。餘和予古音相同,是一對古今字,多做主語。朕多做定語。

    2、第二人稱代詞:女(汝)、爾、若、而、乃等。女(汝)、爾、若可以作主語、賓語和定語;而、乃一般只作定語。

    3、第三人稱:上古漢語中沒有第三人稱代詞,常用的有之、其等。其一般只作定語,之一般只作賓語。第三人稱作主語的表達:

    1、重複前面出現的名詞。

    2、省略主語4、人稱複數表示法第一,用單數人稱表示人稱複數。

    第二,在人稱代詞後加儕、屬、曹、輩等字表示人稱複數。5、謙稱與尊稱謙稱與尊稱都不是代詞,都是名詞,但在句中所起的作用與代詞是相同的。謙稱有“寡人、臣、妾、僕、愚”等。尊稱有“子、君、先生、足下、大王”等。另外,古人自稱名是謙稱,稱他人的字是尊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vivoy31s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