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市位於東經113°37′~114°51′,北緯35°40′~36°21′之間,地處河南省最北部、太行山脈東麓,處於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匯處,東與安陽縣、鶴壁市鶴山區、淇濱區接壤,南與新鄉市輝縣市、衛輝市為鄰,西與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壺關縣毗連,北隔漳河與河北省邯鄲市涉縣相望。全市總面積2046平方千米,其中山坡、丘陵佔86%,耕地76萬畝。市區面積約30平方公里,市區海拔306.8米。
截止2015年,全市總人口105.97萬,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17.94人,是中國人口密度較高的縣級市之一,市區人口近30萬。林州市地理位置優越,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東望大海,西通晉陝,南依中原,北連京畿,乃南下北上、東進西達、三省通衢之要地,人稱“金三角”,史書有“衛棄之而弱,晉有之而霸”的記載。
林州市境內多山,山地、丘陵佔86%。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海拔最高處是四方堖(海拔1632米),最低處位於五龍鎮東北部(海拔200左右),市區海拔306.8米。林州地處太行山東麓,屬於華北地震帶,境內斷層較多,大多屬於正斷層。最大的斷層位於林州盆地的西部並延長到北部,長35公里,斷層面傾向東,傾角50-80度,垂直斷距1000米。此外還有4處較大的斷層和眾多小斷層。林州大部廣泛分布著石灰岩,多裂隙、溶洞,致使地表水極易散失。在有隔水層的地方,地下水埋藏較深,開採相當困難。在太行山東麓,地表被強烈侵蝕,多陡崖、峽谷,造成了太行山與林州地面的巨大高差,形成了太行山懸崖峭壁的雄偉畫卷。
林州市屬於半溼潤地區,境內的河流屬於雨水補給類型,水位變化深受降水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的影響,降水量季節分配不均勻,年際變化大,夏秋為豐水期,冬春為枯水期。全市屬海河水系漳、衛南運河水系,有漳河、洹河、淅河、淇河4條天然河流以及紅旗渠,水資源總量5.652億立方米,另有可利用的過境水3.78億立方米,水資源主要由地表水和地下水組成,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為5.040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3.556億立方米。
林州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林州年平均氣溫12.8℃,年降水量672.1mm,年日照時間2251.6小時,平均無霜期192天,最熱月(7月)平均溫度25.8℃,最冷月(1月)平均溫度-2.5℃。林州最大凍土深度42cm,最大降雨量1081.0mm/日,最大積雪厚度180mm。全年主導風向及頻率分別為南風6.6%,東風6.4%,靜風40.8%;夏季主導風向及頻率分別為南風6.6%,東風5.3%,靜風39.6%。
林州市位於東經113°37′~114°51′,北緯35°40′~36°21′之間,地處河南省最北部、太行山脈東麓,處於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匯處,東與安陽縣、鶴壁市鶴山區、淇濱區接壤,南與新鄉市輝縣市、衛輝市為鄰,西與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壺關縣毗連,北隔漳河與河北省邯鄲市涉縣相望。全市總面積2046平方千米,其中山坡、丘陵佔86%,耕地76萬畝。市區面積約30平方公里,市區海拔306.8米。
截止2015年,全市總人口105.97萬,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17.94人,是中國人口密度較高的縣級市之一,市區人口近30萬。林州市地理位置優越,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東望大海,西通晉陝,南依中原,北連京畿,乃南下北上、東進西達、三省通衢之要地,人稱“金三角”,史書有“衛棄之而弱,晉有之而霸”的記載。
林州市境內多山,山地、丘陵佔86%。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海拔最高處是四方堖(海拔1632米),最低處位於五龍鎮東北部(海拔200左右),市區海拔306.8米。林州地處太行山東麓,屬於華北地震帶,境內斷層較多,大多屬於正斷層。最大的斷層位於林州盆地的西部並延長到北部,長35公里,斷層面傾向東,傾角50-80度,垂直斷距1000米。此外還有4處較大的斷層和眾多小斷層。林州大部廣泛分布著石灰岩,多裂隙、溶洞,致使地表水極易散失。在有隔水層的地方,地下水埋藏較深,開採相當困難。在太行山東麓,地表被強烈侵蝕,多陡崖、峽谷,造成了太行山與林州地面的巨大高差,形成了太行山懸崖峭壁的雄偉畫卷。
林州市屬於半溼潤地區,境內的河流屬於雨水補給類型,水位變化深受降水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的影響,降水量季節分配不均勻,年際變化大,夏秋為豐水期,冬春為枯水期。全市屬海河水系漳、衛南運河水系,有漳河、洹河、淅河、淇河4條天然河流以及紅旗渠,水資源總量5.652億立方米,另有可利用的過境水3.78億立方米,水資源主要由地表水和地下水組成,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為5.040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3.556億立方米。
林州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林州年平均氣溫12.8℃,年降水量672.1mm,年日照時間2251.6小時,平均無霜期192天,最熱月(7月)平均溫度25.8℃,最冷月(1月)平均溫度-2.5℃。林州最大凍土深度42cm,最大降雨量1081.0mm/日,最大積雪厚度180mm。全年主導風向及頻率分別為南風6.6%,東風6.4%,靜風40.8%;夏季主導風向及頻率分別為南風6.6%,東風5.3%,靜風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