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用戶5435842789945
-
2 # 倚桑58
「坐井觀天」是成語,出自「井底之蛙」的寓言故事。
住在廢井中的青蛙,抬頭見到的天只得井口那麼大,直到和住在大洋中的海龜相遇,才知道外面的天高海闊,與井蛙之見差天共地。
類似的寓言故事見《荘子·秋水篇》的「夏蟲不可語冰」和「蟪蛄(即寒蟬)不知春秋」。
-
3 # 彬彬有禮182
|類似坐井觀天的寓言故事有邯鄲學步
戰國時期,燕國壽陵有個少年,聽說趙國都城邯鄲的人走路姿勢非常優美,就決定前去學習。他風塵僕僕地來到邯鄲,果然見到大街上的人走路姿勢十分優雅,走起路來儀態萬千,舉手投足間都流露出翩翩風度。少年趕緊跟著路上的行人模仿起來,人家邁左腳,他跟著邁左腳;人家邁右腳,他也跟著邁右腳。可是學了幾天,他卻怎麼也學不會,而且越走越別扭,姿勢比以前更難看了。
少年心想:肯定是我之前的走路方式太有問題了,我一定要把它徹底拋棄,才能學會新姿勢。于是他開始從頭學走路,每邁出一步都要仔細推敲下一步的動作。就這樣廢寢忘食地學習了三個月,他每天刻苦練習,卻始終沒有學會邯鄲人的走路姿勢,反而把自己原來的走路方式也忘得精光。最後,少年徹底不知道該怎麼走路了,只好爬著回到了燕國。
-
4 # 手機用戶53511952206
先弄明白什麼是寓言故事,簡單點說,寓言故事就是通過一個什麼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小學階段學過的類似坐井觀天的寓言故事有刻舟求劍、亡羊補牢、掩耳盜鈴、自相矛盾、狐假虎威、拔苗揠長等。這些既是寓言故事,也是成語。每一個寓言故事都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
-
5 #
類似坐井觀天的寓言故事有:守株待兔,刻舟求劍,葉公好龍,狐假虎威,亡羊補牢。
1、守株待兔
相傳在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荒,可就要忍飢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
幹什麼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奇跡終於發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
突然, 有一隻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 從此,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根,等著奇跡的出現。
2、刻舟求劍
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裡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邊上刻了個記號,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這個楚華人)從他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尋找劍。 船已經前進了,但是劍不會隨船前進,像這樣找劍,不是很糊塗嗎?
3、葉公好龍
葉公喜歡龍,衣帶鉤、酒器上都刻著龍,居室裡雕鏤裝飾的也是龍。他這樣愛龍,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後,便從天上下降到葉公家裡,龍頭搭在窗臺上探望,龍尾伸到了廳堂裡。
葉公一看是真龍,轉身就跑,嚇得他像失了魂似的,驚恐萬狀,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來,葉公並不是真的喜歡龍,他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像龍的東西而不是龍。
4、狐假虎威
荊宣王問群臣說:“我聽說北方地區的諸侯都懼怕昭奚恤,果真是這樣嗎?”群臣沒有能回答上來的。 江一回答說:“老虎尋找各種野獸來吃。
捉到一隻狐狸,狐狸對老虎說:‘你不該吃我,上天派我做百獸的首領,如果你吃掉我,就違背了上天的命令。你如果不相信我說的話,我在前面走。
你跟在我的後面,看看群獸見了我,有哪一個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為真,於是就和狐狸同行,群獸見了老虎,都紛紛逃跑,老虎不知道群獸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
卻以為是害怕狐狸。現在大王的國土方圓五千裡,大軍百萬,卻由昭奚恤獨攬大權。所以,北方諸侯害怕昭奚恤,其實是害怕大王的軍隊,這就像群獸害怕老虎一樣啊。”
5、亡羊補牢
從前,有人養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發現少了一隻羊,仔細一查,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狼鑽進來,把羊叼走了一隻。鄰居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
那個人不肯接受勸告,回答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幹什麼?”第二天早上,他發現羊又少了一隻。原來,狼又從窟窿中鑽進來,叼走了一隻羊。
他很後悔自己沒有聽從鄰居的。
回覆列表
坐井觀天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能用狹隘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否則我們就會像井底的青蛙一樣,把這麼一個小小的井沿所看到一小片天空就當成是整個天空。
釋義:坐在井裡看天。用來比喻和諷刺眼界狹窄或學識膚淺之人。
你難道不知道在一口淺井裡有一隻青蛙嗎?
它對從東海中來的大鱉說:“我多麼快樂啊!出去玩玩,就在井口的欄杆上蹦蹦跳跳,回來休息就蹲在殘破的井壁的磚窟窿裡休息休息;
跳進水裡,水剛好託著我的胳肢窩和麵頰;

踩泥巴時,泥深只能淹沒我的兩腳,漫到我的腳背上。
回頭看一看那些赤蟲、螃蟹與蝌蚪一類的小蟲吧,哪個能同我相比哪!
並且,我獨占一坑水,在井上想跳就跳,想停就停,真是快樂極了!您為什麼不常來我這裡參觀參觀呢?”
海鱉左腳還沒踏進井裡,右腿已被井壁卡住了。
于是,它在井邊猶豫地徘徊了一陣就退回來了,把大海的景像告訴青蛙,說道:“千里的確很遠,可是它不能夠形容海的遼闊;千仞的確很高,可是它不能夠控明海的深度。
夏禹的時候,10年有9年水災,可是海水並不顯得增多;商湯時,8年有7年乾旱,可是海水也不顯得減少。
永恆的大海啊,不隨時間的長短而改變,也不因為雨量的多少而漲落。這才是住在東海裡最大快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