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O醉寶_
-
2 # 用戶3971076281600391
我們地球的大氣就像洋蔥一樣,是一層一層的,最裡面的就是對流層,高度從0-18km,不過根據地區和季節的不同,對流層頂的高度不一而足,最低高度能到9km。大多數我們熟知的天氣現象出現在對流層,比如雨雪閃電之類的,另外氣流方向和強度沒有規律性。平流層一般指18-50km高度的大氣層,這裡氣流較穩定,溫度隨高度上升而升高。
-
3 # 空曠沈易
按溫度變化科學家將大氣層分為5層:
對流層:從地面到大約10~16千米處(極地大約8~9千米,赤道15~18千米),是大氣層的最底層。這一層集中了約整個大氣的四分之三的質量和幾乎全部的水汽量。大氣的對流在這一層十分發達,氣溫隨高度的下升而均勻下降,平均每上升100米降低0.6℃,在11千米附近溫度下降到-55℃。在這層裡,大氣的活動異常激烈,或者上升,或者下降,甚至還會翻滾。正是由於這些不斷變化著的大氣運動,形成了多種多樣複雜的天氣變化,風、雲、雨、雪、霧、露、雷、雹也多發生在這個層次裡,因而也有人稱這層為氣象層。
這層的頂部叫對流層頂,這裡氣溫不再隨高度上升而降低,而是基本不變,是一個很穩定的層次,對流層裡的天氣影響不到這兒來。這裡經常晴空萬里,能見度極高,空氣平穩,非常適宜噴氣客氣的飛行。
平流層:從對流層頂向上到55千米高空附近。。這一層是地球大氣中臭氧集中的地方,尤其是在其下部,即在15~25千米高度上臭氧濃度最大,因而這一層又稱臭氧層。由於臭氧層能大量吸收太陽輻射熱而使空氣溫度大大升高,所以這一層的最大特點是溫度隨高度的上升而升高,到頂部溫度增大到最大值。
平流層雖然水汽極少,天氣現象比較少見,但隨著氣象火箭和衛星的發射,發現這一層的氣流等的變化與對流層中天氣變化有著密切聯繫,相互影響。
中間層:從平流層頂向上,也就是從55千米到80千米這個範圍被命名為中層大氣,簡稱中層。在這裡,溫度隨高度而下降,大約在80千米左右達到最低點,約為-90℃。人們一般把飛行高度達到80—100千米的飛行器,看成是不依靠大氣飛行的航天器。按照美國航空航天局規定:飛行高度超過80千米的飛行員即可稱為宇航員。
熱層:從中層大氣向上到500千米左右的範圍。之所以叫熱層,是因為這層中的空氣分子和離子直接吸收太陽紫外輻射能量,因而運動速度很快,和高溫氣體一樣。這裡空氣極其稀薄,儘管熱層頂的氣溫可達1000℃(太陽比較寧靜時)~2000℃(太陽活動劇烈時),但實際上卻根本不會感到熱。
逃逸層:500千米以上是外大氣層,這一層頂也就是地球大氣層的頂。在這裡地球的引力很小。再加上空氣又特別稀薄,氣體分子互相碰撞的機會很小,因此空氣分子就像一顆顆微小的導彈一樣高速地飛來飛去,一旦向上飛去,就會進入碰撞機會極小的區域,最後它將告別地球進入星際空間,所以外大氣層被稱為逃逸層。這一層溫度極高,但近於等溫。這裡的空氣也處於高度電離狀態。人類大部分的航天活動都是在逃逸層之內(或之外)進行的。
回覆列表
在低緯度地區平均高度為17~18公里,在中緯度地區平均為10~12公里,極地平均為8~9公里,並且夏季高於冬季。對流層位於大氣的最低層,集中了約75%的大氣質量和90%以上的水汽質量。其下界與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隨地理緯度和季節而變化。
對流層的高度是多少
1氣溫變化
對流層氣溫隨高度的變化
對流層,因為其主要熱量的直接來源是地面輻射,所以氣溫隨高度升高而降低。青藏高原地區的對流層比相同高度的其它地區溫度明顯高,就是因為它提高了地面輻射的位置。
對流層隨高度變化的普遍規律:高度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5℃。
由於氣溫的這種變化,故形成空氣對流運動強烈的特點。
平流層,則因離地面遠,地面輻射對其影響可忽略,其熱量來自臭氧吸收的太陽紫外輻射。所以下冷上熱,大氣以水平流動為主。
中間層,又稱高空對流層,它也是上冷下熱,對流明顯。(離臭氧層又遠了)
在近地面,氣溫高的地方空氣呈上升運動,而氣溫低的地方空氣呈下沉運動,從而形成了空氣的對流。對流層氣溫下面高,上面低,容易發生空氣對流。顯著的對流運動和充足的水汽,使對流層的天氣現象複雜多變,雲,雨,雪,雷電等主要的天氣現象都發生在這一層。對流層的各種天氣變化影響著生物的生存和行為,對流層是大氣層中與人們生活和生產關系最密切的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