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遺忘池塘

    最佳答案

    [格式內容]

    1.標題。寫成 "祭xx文"、"xx"表示死者的輩份或與生者關系。

    2."維"起。

    3.死者逝世的情況。

    4.祭奠人。

    5.死者生平及事跡。

    6.表示哀痛之情。

    7.結語用 "伏食尚饗"。

  • 2 # 隔壁村滴如花

    祭祀先祖,是一項隆重的民俗活動。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中元節(除、清、九、盂),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古時,這種禮俗很盛。

    祭獻禮儀包括上香、讀祝文、奉獻飯羹、奉茶、獻帛、獻酒、獻饌盒、獻胙肉、獻嘏辭(福辭)、焚祝文、辭神叩拜等。有的地方在焚帛燒錢紙時,主祭要在神前獻上一杯酒,然後由禮生送至焚帛處,將酒酹在上面,酹時將酒滴成一“心”字,以示祭者獻上錢帛之虔誠。在祭祀過程的重要環節,還幾次鳴鑼擊鼓或弦樂伴奏,為祭禮增添熱烈。氣氛。祭禮結束後,將豬肉、羊肉等祭品分給參祭代表。也有將祭品用於宴請參祭人員,只給少數的行祭人員與鄉紳、長老等發點祭品。

    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華人有慎終追遠的傳統,過節總不會忘記祭拜祖先。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地神靈。供品主要有三牲飯菜、三茶五酒等;由家長主祭,燒三炷香,叩拜後,祈求豐收,最後燒紙,俗稱"送錢糧"。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習俗。

    祭祖,多半做魚肉碗菜,盛以高碗,頗有鐘鳴鼎食之意。

  • 3 # 用戶6902849609493

    祭祖掃墓是清明節的主要活動,這種風俗的起源極其古老,可能是伴隨著對祖先崇拜的出現而產生的,又為歷代所繼承和發展。華人重孝道,講求慎終追遠,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表現就是祭拜祖先。孝敬老人,敬重祖先,這也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優良傳統,應該發揚光大。清明祭祖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在家或祠堂祭祖先。

    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祭祖的儀式,古代稱合祭或袷祭,指的就是在祠堂或太廟中祭祀遠近祖先。另一種是上墳或掃墓,又稱墓祭。這裡主要說說上墳祭祖。民間認為,墳地是死者的世界,他們在那裡進行生產勞動,衣食住行,無一不有,與陽界無二,而墓穴就是死者的房屋,墳堆則是房頂。

    由於經年雨水沖刷,加上人畜損壞,致使墳堆倒塌,所以要除草添土,防止雨水流入。有的地方還流行戴柳祭祖。上墳的目的當然是“飲水思源,慎終追遠”。之所以選在清明節,是因為此時冬去春來,萬物復蘇,自然會想到祖先的起居如何,應該修墳塋,添衣食,進行墳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卡槽去彈不出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