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估計,全世界的魚類大約有32500種,其中淡水魚類超過15000 種,中國有魚類3446種,其中淡水魚類1452 種 。趨溫、趨氧、趨食這三個習性是魚類的共性所在,是最基本的生存條件。
一、趨溫
魚類是變溫動物,趨溫習性應是魚類生存的首選指標,魚類對水溫高低變化甚至是微小變化的感應是最敏感的。以我們經常垂釣的鯉魚、鯽魚為例,它們最適宜生長的水溫20—22°C,繁殖溫度16-18°C,水溫高於28°C低於8°C幾乎不攝食(有待實際論證)。
野釣深秋季節和冬季沿岸的水溫下降快,深水區水溫下降慢,水溫相對較高,魚類的趨溫習性會使它們本能地向深水高溫區集群洄游。春季氣溫逐漸回升,沿岸淺水區相比深水區升溫快水溫高,同樣,魚類又會集群洄游趨之近岸。上述所言,相信大多釣友都有親身體會並有靈活應對策略。水溫的變化及溫差大小也是我們選擇垂釣時機的一個很重要的參考因素。溫差大,魚口差,溫差小,魚口好。水溫急劇上升或下降會使魚類對溫變有一個本能的適應過程,這個過程中,魚類幾乎無攝食欲望。像我們經常會遇到的黑坑老板通過水下埋管向魚塘注水時,野釣期間上游突然開閘放水時,之前頻繁上頂下頓的浮漂很快就變成了定海神針。
二、趨氧
水中含氧量是魚類生存的一項必要指標。如果水中含氧量達不到魚類生存的需求,即使再適宜的水溫,它們的生存也只是苟延殘喘,岌岌可危,其攝食欲望可想而知。水溫高,溶氧差;水溫低,溶氧多;氣壓低,溶氧差;氣壓高,溶氧多;陰沉天氣溶氧差,晴朗天氣溶氧多。“神仙難釣午間魚”、夏季大多釣友選擇夜釣,其中蘊含的就是這個道理
三、趨食
除食肉性魚類外,魚大多沒有胃,餌料直接進入腸子吸收營養,且邊攝入邊排洩,十分貪吃。在同時具備水溫適宜、含氧充足的條件下,它們會主動覓食、逐食甚至搶食,同時也會被動或本能地攝食。黑坑作釣,大家開制的餌料,在配比、味型和狀態上各不相同甚至是大相徑庭,可以說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放釣首場,大家的魚獲往往相差甚微。這足以說明,在滿足水溫和溶氧的條件下,魚類的活性高,其攝食欲望強烈,對我們常釣的鯉魚、鯽魚等雜食性魚類而言,掌握並運用好這一特性會使“魚難釣”變得“魚好釣”。
據估計,全世界的魚類大約有32500種,其中淡水魚類超過15000 種,中國有魚類3446種,其中淡水魚類1452 種 。趨溫、趨氧、趨食這三個習性是魚類的共性所在,是最基本的生存條件。
一、趨溫
魚類是變溫動物,趨溫習性應是魚類生存的首選指標,魚類對水溫高低變化甚至是微小變化的感應是最敏感的。以我們經常垂釣的鯉魚、鯽魚為例,它們最適宜生長的水溫20—22°C,繁殖溫度16-18°C,水溫高於28°C低於8°C幾乎不攝食(有待實際論證)。
野釣深秋季節和冬季沿岸的水溫下降快,深水區水溫下降慢,水溫相對較高,魚類的趨溫習性會使它們本能地向深水高溫區集群洄游。春季氣溫逐漸回升,沿岸淺水區相比深水區升溫快水溫高,同樣,魚類又會集群洄游趨之近岸。上述所言,相信大多釣友都有親身體會並有靈活應對策略。水溫的變化及溫差大小也是我們選擇垂釣時機的一個很重要的參考因素。溫差大,魚口差,溫差小,魚口好。水溫急劇上升或下降會使魚類對溫變有一個本能的適應過程,這個過程中,魚類幾乎無攝食欲望。像我們經常會遇到的黑坑老板通過水下埋管向魚塘注水時,野釣期間上游突然開閘放水時,之前頻繁上頂下頓的浮漂很快就變成了定海神針。
二、趨氧
水中含氧量是魚類生存的一項必要指標。如果水中含氧量達不到魚類生存的需求,即使再適宜的水溫,它們的生存也只是苟延殘喘,岌岌可危,其攝食欲望可想而知。水溫高,溶氧差;水溫低,溶氧多;氣壓低,溶氧差;氣壓高,溶氧多;陰沉天氣溶氧差,晴朗天氣溶氧多。“神仙難釣午間魚”、夏季大多釣友選擇夜釣,其中蘊含的就是這個道理
三、趨食
除食肉性魚類外,魚大多沒有胃,餌料直接進入腸子吸收營養,且邊攝入邊排洩,十分貪吃。在同時具備水溫適宜、含氧充足的條件下,它們會主動覓食、逐食甚至搶食,同時也會被動或本能地攝食。黑坑作釣,大家開制的餌料,在配比、味型和狀態上各不相同甚至是大相徑庭,可以說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放釣首場,大家的魚獲往往相差甚微。這足以說明,在滿足水溫和溶氧的條件下,魚類的活性高,其攝食欲望強烈,對我們常釣的鯉魚、鯽魚等雜食性魚類而言,掌握並運用好這一特性會使“魚難釣”變得“魚好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