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F.
-
2 # kk
孟子說:“舜從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說從築牆工作中被舉用,膠鬲從販賣魚鹽的工作中被舉用,管夷吾從獄官手裡釋放後被舉用為相,孫叔敖從海邊被舉用進了朝廷,百里奚從市井中被舉用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將要降落重大責任在這樣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飢餓,以致肌膚消瘦,使他受貧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顛倒錯亂,總不如意,通過那些來使他的內心警覺,使他的性格堅定,增加他不具備的才能。
人經常犯錯誤,然後才能改正;內心困苦,思慮阻塞,然後才能有所作為;這一切表現到臉色上,抒發到言語中,然後才被人了解。在一個國內如果沒有堅持法度的世臣和輔佐君主的賢士,在國外如果沒有敵對國家和外患,便經常導致滅亡。
這就可以說明,憂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樂使人萎靡死亡。
-
3 # 用戶3289471890971
意思是:上天將要把重大責任降臨到那人身上,一定要先用種種苦難來磨煉他的心志。從苦到今,有大責任大擔當的人,他們一定為國為民,身先士卒,吃苦在前,作出榜樣。德不孤,必有鄰!
他們的信念和付出,一定會感召更多的有識之士前仆後繼,眾志成城,在苦難的錘鍊中,大家磨煉了意志,增長了才幹,也更堅定信心!
-
4 # 海闊天空70294264
這句話的意思是:上天將要把重大職責降臨到某人身上的時候,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遭受折磨,使他的筋骨經受勞累,使他的身體腸胃忍飢餓,使他的全身困苦疲乏,使他的行為總是遭受困擾麻煩。這樣,便可使他的心態受到震動,使他的性格更加堅韌,從而增加他們所未具備的能力。
原文出自: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原文如下:
舜發於畎畝之中, 傅說舉於版築之間, 膠鬲舉於魚鹽之中, 管夷吾舉於士, 孫叔敖舉於海, 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勞其筋骨, 餓其體膚, 空乏其身, 行拂亂其所為, 所以動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 然後能改, 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入則無法家拂士,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
5 # 用戶1327846554614504
意思是:
上天在將重大的責任交付給一個人之前,一定要先磨練他的內心,使其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飢餓,以致肌膚消瘦,只有這樣才能增長他的才幹。
原文:故天將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希望你滿意……!
-
6 # 用戶2968297667309870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解釋:
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惱。
原文出自: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原文: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譯文:
舜從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說從築牆的勞作之中被起用,膠鬲從販魚賣鹽中被起用,管夷吾被從獄官手裡救出來並受到任用,孫叔敖從海濱隱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從奴隸市場裡贖買回來並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惱,筋骨勞累,使他忍飢挨餓,身體空虛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動都不如意,這樣來激勵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堅忍,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
一個人,常常出錯,然後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慮阻塞.然後才能奮發;別人憤怒表現在臉色上,怨恨吐發在言語中,然後你就會知道。一個國家,如果在國內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沒有與之匹敵的鄰國和來自外國的禍患,就常常會被消滅。這樣,就知道憂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樂足以使人滅亡的道理了。
回覆列表
意思是——上天要下達重大使命給這個人。這是一篇孟子的文章,初中一篇文言文,考試經常出,好像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篇課文列舉大量名人,給人一種道理,在憂患之中會成功的,安於享樂只會失敗,“故天將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