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快樂的時光一

    答:先秦(舊石器時期--公元前221年)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歷史時代,是指舊石器時代到戰國時代,經歷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戰國等歷史階段。

    在長達1800多年的歷史中,中國的祖先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歷史文明,其中夏商時期的甲骨文,殷商的青銅器,都是人類文明的歷史標誌。這一時期的大思想家孔子和其他諸子百家,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文化學術的繁榮。軍事家孫武的《孫子兵法》,至今仍被廣泛應用於軍事、經濟等領域。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的偉大詩人。戰國時期的《甘石星經》是世界上最早的恆星表。在這個歷史階段中,中國從分散逐步走向統一。著名學者黃摩崖先生將這一時期視為中華文明的頭顱,帶有信仰、智慧等寓意。

    先秦時期,學術思想自由,文化繁榮,產生了諸子百家,諸子如孔子、老子、韓非子、墨子等,百家如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史稱“百家爭鳴”。

  • 2 # 用戶5119196148852

    先秦”就是指公元前 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前,這一段時間統稱為“先秦時代”。

    中國古代第一個王朝夏朝約前2070~前1600由禹的兒子啟建立的國家

    由於夏桀昏庸無道于是被商湯率方國於鳴條之戰滅夏後,以“商”為國號,在亳建立商朝。之後,商朝國都頻繁遷移,至其後裔盤庚遷殷後,國都才穩定下來,在殷建都達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後世稱為“殷”或“殷商”。盤庚死後,王位由其弟小辛繼立。小辛死後,傳帝小乙。小乙死後,繼立的是自己的兒子武丁。在武丁統治的五十幾年間,是商王朝最為強盛的時期。最後由於紂王暴政被周武王建立的周給取而代之。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第三個王朝。周王朝一共傳國君32代37王,共計791年。

    周朝分為“西周”(前1046-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東周始於周幽王烽火戲諸侯 亡於周赧王駕崩秦昭襄王稱天子。

  • 3 # 老張聊語文

    先秦時期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春秋,一個是戰國,無論是春秋還是戰國,所有國家幾乎是平行的,沒有更迭順序。

  • 4 # 用戶8952449319509


    春秋戰國、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是中國古代三個最被熟知的亂世,相對於中國古代王朝更迭大多以單一的大一統王朝延續,這三段分裂時代的確有很多值得去比較的。

    一、相同之處:盛世之後的亂世,由平衡到失衡狀態

    其實看春秋戰國、魏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三個時期,都是接續一個盛世之後,開始這段亂世,然後由一個亂世之中的勢力平復戰亂,達到短暫的平衡狀態,最後又緊接一個盛世。

    1、歷程:盛世—亂世—盛世的過程

    如果縱貫春秋戰國、魏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三個亂世階段,都是盛世—亂世—盛世的過程,由統一到分裂,再到統一的過程。

    (1)春秋戰國是緊接在周朝之後的亂世,周朝作為分封制國家,對後世影響深遠。後世王朝許多祭祀、傳續等禮制,都是沿襲周朝。而春秋戰國結束後,是緊接秦朝、漢朝大一統盛世局面。

    (2)魏晉南北朝是在漢朝之後的亂世,漢朝對於中華民族的影響更是巨大,漢朝之後,華夏民族逐漸被稱為“漢族”,另外漢朝在國力、疆域、文化、經濟等諸多方面,都有很高成就,是華夏文明不可或缺的一段歷史。而魏晉南北朝之後,是隋朝和唐朝,都是大一統王朝。

    (3)五代十國更不用說了,春秋戰國和魏晉南北朝時期,好歹還跟前面的盛世具有牽連關系,而五代十國開始的時間,就是直接替代了盛唐。而唐朝是具有世界範圍影響的,唐朝的萬國來朝,疆域空前巨大,在各個方面的成就更是不可磨滅。五代十國之後,接續的宋朝,也是具有深遠影響的王朝。

    盛世之後的亂世,也是由大一統王朝到亂世紛爭的過程,而最後盛世再現,也是由分裂到統一的過程。

    2、因果:起於舊王朝的弊端爆發,中樞被地方壓制,終於逐漸消融矛盾

    其實看春秋戰國、魏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三段歷史,之所以出現這幾段亂世和分裂的階段,都是因為前代王朝光鮮背後所暗含的弊端,在經過多方因素擴大化之後,終於再難掩蓋徹底爆發開來,導致亂世。

    (1)春秋戰國的開始,是起源於周平王東遷,周王室的影響逐漸消退。而之前周王室依仗輝煌過的分封制度,讓各個諸侯國逐漸強大,有了超過周王室的實力。

    (烽火戲諸侯)

    因此,地方諸侯互相之間開始征伐,企圖獲得周王室本來的中樞影響力,便是春秋戰國。

    (2)魏晉南北朝時期,其實更為複雜,東漢末期的宦官、外戚勢力互相傾軋,造成地方割據勢力的揭竿而起,浩浩蕩蕩的三國時期,掩蓋了東漢後期的光輝。

    三國魏蜀吳最後的贏家,是魏,其實也是晉,因而魏晉經常被當作一個階段來看。晉朝時,因為警惕魏滅亡削弱宗親的弊端,所以大封宗親,導致西晉後期地方封王“八王之亂”,徹底把西晉的底蘊消耗殆盡,緊接著被五胡亂華,之後就是浩浩蕩蕩的五胡十六國和南北朝的形成。

    (永嘉之亂)

    所以,魏晉南北朝的形成,其實也是舊王朝的弊端爆發,中樞權權力制不住地方勢力,包括少數民族,導致了幾百年的亂世。

    (3)五代十國是緊接唐朝之後的,形成的原因更加明顯,那就是唐朝後期的藩鎮割據。中樞皇權不振,地方藩鎮勢力又逐漸強盛,地方覆滅中樞也是情理之中。

    藩鎮割據就是唐朝自安史之亂後的重要弊端,導致了五代十國的亂世。

    地方勢力逐漸強盛,中樞又不能震懾地方,亂世遂起。

    3、少數民族的參與,讓亂世更填波折

    中華民族,對於民族的認知從周朝就有,周朝人自稱為華夏,自己居住的中原就是天下的中心,四方非華夏之人,便稱為東夷、南蠻、西戎、北狄。而一直生活與中原漢民族周圍的少數民族,在三個亂世之中,也參與在了其中。

    (1)春秋戰國時期,周幽王被犬戎殺掉,解開了東周的序幕,也是浩浩蕩蕩春秋戰國時期的開端。

    (春秋戰國)

    而相對於有定論的犬戎是少數民族,直接導致了西周滅亡之外。春秋戰國時期的幾個諸侯國中,也有相對於“中原之外”的蠻夷之國,春秋五霸的楚國,和吳越春秋中的越國,都被中原幾個諸侯國視為“蠻夷”。

    (2)魏晉南北朝時期,少數民族的參與更加直觀,也更被人熟悉,那就是“五胡”了。這一紛亂時期的少數民族,更是全程參與了南北朝,最後成為融合漢民族,影響後世的重要部分。

    (五胡入華)

    導致西晉滅亡的“五胡”,最終在中國北方建立五胡十六國,最後成功建立胡族政權。之後融合漢民族文化,更是從中誕生出後世建立隋唐盛世的重要人物。

    (3)五代十國的各個割據勢力之中,也不乏許多少數民族勢力,唐朝開明的選官任官制度,讓少數民族也有了成為唐朝官吏的機會。安史之亂當中的安祿山,就本事胡族,從小跟母親生活在突厥部落中。

    (燕雲十六州)

    而唐亡之後的五代十國,石敬瑭把燕雲十六州送給了契丹族,讓之後的北宋王朝也忌憚於占據燕雲十六州的北方少數民族政權。

    除此之外,比如亂世之中的文學方面也具有很多相似之處,亂世之中不光出英雄, 也出思想家。春秋戰國時期的先秦文化、諸子百家,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魏晉風度、玄學清湯,不過五代十國時間太短,沒有像諸子百家這樣的思想產生。

    二、迥異之處:參與方、主要矛盾、共尊中樞

    1、少數民族參與方式、程度不同

    其實縱貫少數民族參與的中原亂世,雖然參與程度各不相同,但從中獲取利益的同時,讓原本漢民族與少數民族之間的矛盾也發生了變化。

    由原先的落後到參與中原爭霸,逐漸發展起來的春秋戰國;

    由原先居於中原周邊虎視眈眈,矛盾不斷,到參與進來逐漸融合的魏晉南北朝;

    由參與中原亂戰,謀取巨大利益,威懾中原政權的五代十國。

    其實少數民族也在不同的時代,改變自己對待中原的態度和策略,不同的參與程度,讓自身逐漸從中原漢族之中謀取了不能忽視的好處。

    春秋戰國,原本處於邊緣地帶的楚國、越國都曾逐鹿中原,西北蠻荒之地的秦國更是成為終結亂世的勢力;

    魏晉南北朝,胡族在中原建立政權,最終融合漢民族,轉變成為正統王朝;

    五代十國,趁中原亂世,謀取利益,占據重要威懾北方土地,影響後世中原王朝更加深遠。

    2、主要矛盾不同

    三個不同亂世,各勢力之間主要矛盾不同:

    (1)春秋戰國時期,主要矛盾集中在諸侯國之間。地方諸侯與周王室之間的矛盾,已經被忽略不計,因為周王室的影響太弱了。

    (2)魏晉南北朝時期,三國、兩晉時期的矛盾是割據勢力之間,而南北朝時期,矛盾集中在南北之間,是漢民族與胡民族的矛盾。

    (3)五代十國時期,主要矛盾是割據勢力之間,集中在中原輪番登場的梁、唐、晉、漢、周之間。

    3、是不是有共同遵從的中樞

    (1)春秋戰國時期,名義上共尊周王朝,諸侯也是周王的臣屬。

    (2)魏晉南北朝,三國時期尊漢室,魏晉為獨立王朝,南北朝時期南北各自認為自己是正統,沒有共同遵從的中樞。

    (3)五代十國,更加了斷,五代直接是覆滅了唐朝,而共尊中樞也不過是輪番在中原登場的五個朝代,不具權威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hispleasethese這三個中的s發音是否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