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出處:出自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五:“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舉州皆謂燈為火。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遊觀,吏人遂書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釋義:允許當官的放火胡作非為,不允許老百姓點燈照明。形容統治者可以為所欲為、胡作非為,而人民的正當言行卻受到種種限制。亦泛指自己任意而為,反而嚴格要求別人或不許他人有正當的權利。
2、百鍊千錘一根針,一顛一倒布上行。
出處:出自文映江《詠針》,文映江,字岷山,同治13年(1874年)生,清末拔貢。知府批其卷曰“文蓋通場,字醜八縣”。
釋義:將那些只看外表的人比喻成針,因為針只能用來做衣服,故只認識衣服不認識人,這首詩諷刺那些不懂得知恩圖報的人,此詩是借縫衣針來諷刺那些只根據外表判斷人的好壞而不注重內在的人。
3、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出處:出自(唐)杜牧《泊秦淮》。
釋義:賣唱的歌女不懂什麼叫亡國之恨,隔著江水仍在高唱著玉樹後庭花。這是一首即景生情之作,通過寫夜泊秦淮所見所聞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統治者沉溺聲色,醉生夢死的腐朽生活。秦淮河兩岸是六朝時的繁華之地,是權貴富豪、墨客騷人縱情聲色、尋歡作樂的場所。
4、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出處:出自唐代李紳的《憫農二首》。
釋義:春天,農夫把一粒粒種子種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糧食。雖然各地的土地都被農夫耕種,再無閒置的田地,可仍然有種田的人因為糧食被官府徵去而被餓死。
5、諸公有意除鉤黨,甲乙推求恐到君。
出處:北宋詩人唐庚在其《白鷺》。
釋義:諸君就是當時掌握朝政的蔡京者流。朝堂上的諸君有意清除鉤黨,其實哪裡是清除鉤黨,說得更一針見血點,就是排除異己,這些白鷺,按照諸君刻意搜求的連坐推罪之法,必由甲到乙,再由乙到丙,總有一天,會落到你們頭上的。縱然你們再無辜,也一定安上罪名,插翅難逃的。
1、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出處:出自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五:“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舉州皆謂燈為火。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遊觀,吏人遂書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釋義:允許當官的放火胡作非為,不允許老百姓點燈照明。形容統治者可以為所欲為、胡作非為,而人民的正當言行卻受到種種限制。亦泛指自己任意而為,反而嚴格要求別人或不許他人有正當的權利。
2、百鍊千錘一根針,一顛一倒布上行。
出處:出自文映江《詠針》,文映江,字岷山,同治13年(1874年)生,清末拔貢。知府批其卷曰“文蓋通場,字醜八縣”。
釋義:將那些只看外表的人比喻成針,因為針只能用來做衣服,故只認識衣服不認識人,這首詩諷刺那些不懂得知恩圖報的人,此詩是借縫衣針來諷刺那些只根據外表判斷人的好壞而不注重內在的人。
3、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出處:出自(唐)杜牧《泊秦淮》。
釋義:賣唱的歌女不懂什麼叫亡國之恨,隔著江水仍在高唱著玉樹後庭花。這是一首即景生情之作,通過寫夜泊秦淮所見所聞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統治者沉溺聲色,醉生夢死的腐朽生活。秦淮河兩岸是六朝時的繁華之地,是權貴富豪、墨客騷人縱情聲色、尋歡作樂的場所。
4、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出處:出自唐代李紳的《憫農二首》。
釋義:春天,農夫把一粒粒種子種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糧食。雖然各地的土地都被農夫耕種,再無閒置的田地,可仍然有種田的人因為糧食被官府徵去而被餓死。
5、諸公有意除鉤黨,甲乙推求恐到君。
出處:北宋詩人唐庚在其《白鷺》。
釋義:諸君就是當時掌握朝政的蔡京者流。朝堂上的諸君有意清除鉤黨,其實哪裡是清除鉤黨,說得更一針見血點,就是排除異己,這些白鷺,按照諸君刻意搜求的連坐推罪之法,必由甲到乙,再由乙到丙,總有一天,會落到你們頭上的。縱然你們再無辜,也一定安上罪名,插翅難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