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用戶1626913417485806

    禮儀具有6個特徵:社會性、範圍性、延續性、多樣性、互動性、等級性的特徵。

      基本含義

      禮儀是人類為維繫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它在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序、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

      1、禮節和儀式。這是傳統的解釋,“禮”字和“儀”字指的都是尊敬的方式,“禮”,多指個人性的,像鞠躬,欠身等,就是禮節;“儀”,則多指集體性的,像開幕式,閱兵式等,就是儀式。

      2、人們約定俗成,表示尊重的各種方式。這是現代通俗而簡潔的解釋,這裡的方式分行動型和非行動性,像鞠躬,給老人讓座等,就是行動型的,也就是尊重的形式,這需要行動才有效果;而像莊嚴場合不嘻笑,別人睡覺不吵鬧等,就是非行動型的,也就是行為規範,它不需要行動就有效果。

      3、最簡單的說,禮儀就是人類(大部分是中華民族)在日常交際中總結出來最不會傷人的話,雖說是不傷人,但是在網絡上,有一些人不太喜歡這些客套話。禮儀既是對他人尊重的體現,也是對自己有好處的事。

      致福曰禮,成義曰儀。

      古人講“禮者敬人也”,禮儀是一種待人接物的行為規範,也是交往的藝術。它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由於受歷史傳統、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時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為人們所認同,又為人們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諧關系為目的的各種符合交往要求的行為準則和規範的總和。

  • 2 # 用戶2179189835630

    1、要有寬容的原則,就是在交際活動中運用禮儀時,要嚴以律己,更要寬以待人。

    2、要具備敬人的原則,要敬人之心常存,處處不可失敬於人,不可傷害他人的尊嚴,更不可觸犯對方的人格。

    3、嚴格的自我要求、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自我檢討、自我改進。

    4、真誠的原則,運用禮儀,務必誠信無欺,言行一致、表裡如一。

  • 3 # 微塵揚起

    1.培養禮儀情感。禮儀情感即人際交往過程中,用一定的禮儀準則去理解、評價交往對象時產生的情感。禮儀情感需要在定向積累、體驗和調整的過程中培養。

    2.豐富禮儀知識。中華民族素來被稱為“禮儀之邦”,有著源遠流長的禮儀文化,豐富的禮儀知識可以指導和約束我們的日常行為。

    3.訓練禮儀技能。禮儀情感和禮儀知識融會貫通,使之化為有聲、有形、有性的過程,就是禮儀技能的訓練過程。

    4.維護禮儀環境。禮儀環境是人際關係發生的場所所構成的氛圍,良好的禮儀環境,需要我們自覺維護的維護。

  • 4 # 用戶1491321109761

    泛指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應共同遵守的行為規範和準則。具體表現為禮節、禮貌、儀式、儀表等。現代交際禮儀泛指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應共同遵守的行為規範和準則。具體表現為禮節、禮貌、儀式、儀表等。

    【2】

    稱呼禮儀

    對父母長輩不能直呼姓名,更不能以不禮貌言詞代稱,要用準確的稱呼,如爸爸、奶奶、老師、叔叔等。

    【3】

    問候禮儀

    向父母、長輩問候致意,要按時間、場合、節慶不同,採用不同的問候。

    【4】

    尊師禮儀

    見老師主動問好,少先隊員敬隊禮,分別時說“老師再見”。進出校及上下樓梯遇見老師要讓行。

    【5】

    同學禮儀

    與同學說話態度誠懇、謙虛,語調要平和,聽同學說話要專心,不輕易打斷別人的話。

    失戀 罵人 帶髒字

  • 5 # 用戶683895064913

    交往禮儀的4種基本要求是,有禮貌,說話方式正確,儀態正確,交往方式正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深海2萬米深的十種可怕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