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驅動力(如膜電位Em、平衡電位Ex)、化學驅動力(跨質膜濃度差)、電化學驅動力 1)理想狀態下的單個離子的平衡電位(Ex)、化學驅動力(跨質膜濃度差)、電化學驅動力: 因Na泵活動,可導致細胞內外離子產生濃度差(化學驅動力),
隨後各個離子順濃度梯度經通道易化擴散,理想狀態下某個離子通常由高濃度一側向低濃度一側經通道易化擴散,轉運後可產生與化學驅動力相反的電驅動力,其中我們將電驅動力與化學驅動力的和稱為電化學驅動力,
轉運過程中化學驅動力逐漸減小而電驅動力由0逐漸增大(由此可見,電化學驅動力方向與電驅動力/離子跨膜轉運方向一致,且大小逐漸縮小直至變為0),
而當到達某一點時2者平衡,此時不發生淨離子移動,即理想狀態下該離子的電化學驅動力為0,
此時理想狀態下由單個離子的電驅動力組成的膜電位(Em)稱為該離子的平衡電位(Ex) ▲理想狀態下,某時刻單個離子的電化學驅動力=該離子的電驅動力(膜電位Em)+該離子的化學驅動力 ▲理想狀態下,淨流動為0單個離子的電化學驅動力=該離子的電驅動力(此時的膜電位Em又稱該離子平衡電位Ex)+該離子的化學驅動力=0(可簡寫成淨流動為0的Em=-Ex) ▲由於不同的細胞內Na+、K+、Ca2+、Cl-等離子濃度不同(即化學驅動力不同),
因此這些離子離子淨流動為0的平衡電位(Ex)也不同,但同一類型的細胞平衡電位(Ex)相同 2)RP時(生理情況下),多個離子參與的膜電位(Em): RP時質膜對Na+、K+通透性相對Ca2+、Cl-、有機負離子等通透性大,因此RP時的膜電位(Em)主要與Na+、K+有關,又由於Na+、K+兩者平衡電位(Ex)相反,因此膜電位(Em)通常介於ENa、Ek之間(通常在-10~-100mv) 3)RP時(生理情況下),單個離子的電化學驅動力: ▲某時刻單個離子的電化學驅動力=該離子的電驅動力(膜電位Em)+該離子的化學驅動力 ▲RP時,
單個離子電化學驅動力 =RP時的膜電位(Em)+該離子的化學驅動力 =RP時的膜電位(Em)+(-淨流動為0的電驅動力,即平衡電位Ex) =Em-Ex
電驅動力(如膜電位Em、平衡電位Ex)、化學驅動力(跨質膜濃度差)、電化學驅動力 1)理想狀態下的單個離子的平衡電位(Ex)、化學驅動力(跨質膜濃度差)、電化學驅動力: 因Na泵活動,可導致細胞內外離子產生濃度差(化學驅動力),
隨後各個離子順濃度梯度經通道易化擴散,理想狀態下某個離子通常由高濃度一側向低濃度一側經通道易化擴散,轉運後可產生與化學驅動力相反的電驅動力,其中我們將電驅動力與化學驅動力的和稱為電化學驅動力,
轉運過程中化學驅動力逐漸減小而電驅動力由0逐漸增大(由此可見,電化學驅動力方向與電驅動力/離子跨膜轉運方向一致,且大小逐漸縮小直至變為0),
而當到達某一點時2者平衡,此時不發生淨離子移動,即理想狀態下該離子的電化學驅動力為0,
此時理想狀態下由單個離子的電驅動力組成的膜電位(Em)稱為該離子的平衡電位(Ex) ▲理想狀態下,某時刻單個離子的電化學驅動力=該離子的電驅動力(膜電位Em)+該離子的化學驅動力 ▲理想狀態下,淨流動為0單個離子的電化學驅動力=該離子的電驅動力(此時的膜電位Em又稱該離子平衡電位Ex)+該離子的化學驅動力=0(可簡寫成淨流動為0的Em=-Ex) ▲由於不同的細胞內Na+、K+、Ca2+、Cl-等離子濃度不同(即化學驅動力不同),
因此這些離子離子淨流動為0的平衡電位(Ex)也不同,但同一類型的細胞平衡電位(Ex)相同 2)RP時(生理情況下),多個離子參與的膜電位(Em): RP時質膜對Na+、K+通透性相對Ca2+、Cl-、有機負離子等通透性大,因此RP時的膜電位(Em)主要與Na+、K+有關,又由於Na+、K+兩者平衡電位(Ex)相反,因此膜電位(Em)通常介於ENa、Ek之間(通常在-10~-100mv) 3)RP時(生理情況下),單個離子的電化學驅動力: ▲某時刻單個離子的電化學驅動力=該離子的電驅動力(膜電位Em)+該離子的化學驅動力 ▲RP時,
單個離子電化學驅動力 =RP時的膜電位(Em)+該離子的化學驅動力 =RP時的膜電位(Em)+(-淨流動為0的電驅動力,即平衡電位Ex) =Em-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