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用戶837009895043

    數九是九天一九,數伏是十天一伏。數九一共是九九,從一九到九九共八十一天,最寒冷的時候是在三九四九,三九四九冰上走,到了九九春暖花開,人們開始春耕生產幹活。

    數伏一共是三伏,從一伏到三伏共三十天,如果中伏是二十天,那伏天就是四十天。最潮熱的是在三伏,溼度大溫度高,不過馬上就會過去,因為已立秋。

  • 2 # 愛家朱爾斯8Z4

    中國現在實行的歷法是陰陽合曆,陰曆是將一年劃分為,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每個季節設六個節氣,一年為二十四個節氣,方便指導農業生產。其中冬季是寒冷的季節,尤其到冬至節氣過後最為寒冷。所以就從冬至當天,設為數九的開始,共計九個九天,數九才結束。而夏季是炎熱的季節,尤其夏至節氣過後,就是小暑和大暑節氣,天氣酷熱。

    所以從夏至過後的第三個庚日開始,設為數伏的第一天,每伏為十天,數到三伏為止(其中有的年份二伏為二十天)。

  • 3 # 用戶7348937216289

    答:中國人民有著這樣的俗話,叫做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那麼人們怎麼數三九和三伏的?

    入伏是夏至那天入伏的,頭伏一般10天,二伏一般二十天,三伏十天。數九是在冬至那天開始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邊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反映出勞動人民期盼著春暖花開,下田勞作的心情。

  • 4 # 用戶267962908200

    數九從冬至那天開始,每九天為一個九,數付從夏至開始

  • 5 # 一心一意輪船kd

    夏至過後就要進入酷熱的“三伏天”。但究竟從夏至之後的哪一天開始“入伏”呢?有沒有一定的規律呀?從現在公開出版發行的歷書以及掛曆檯曆上是看不出來的。為什麼?因為這些出版物上沒天干地支紀日法的記載(通俗說法叫“甲子”)。而夏至後的“入伏”和冬至後的“數九”都是按“甲子”來推算的。那麼,伏天和數九是怎麼計算出來的呢?

    “ 夏至三庚入初伏,立秋一庚入三伏”。三伏天是按照中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每年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中帶有“庚”字的日子)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有將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的,故中伏不只十天),合起來稱為三伏。但多數地方還是連庚計算,不分秋前秋後,故每伏十天。這便是中國傳統曆法所記的“三伏天”。

    在中國傳統曆法中,一年365天都是按照天干的“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與地支的“子、醜、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的配製組合確定的,所以,天干與地支的組合,每六十日為一個循環。這樣,中國傳統曆法中,每天都有個天干地支日,比如甲子、乙丑、丙寅、丁卯……庚午...日子等。

    那麼,“數九”又怎樣計算?

    “ 冬至逢壬數九”。有人說數九從冬至開始,這是不對的。正確的計算應該是:.冬至後逢天干中的“壬”日是第一九的第一天。“九天”顧名思義就是以每九天為計:我們這裡有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走,五九六九河邊插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八十一,莊稼老二下田犁之說。一九至四九正好經歷了農曆節氣的冬至、小寒、大寒,所以是冬天裡最冷的一段時間;過了大寒就是立春了,天氣將漸漸轉暖。

    “入伏”和“數九”是我們的祖先通過長期的經驗積累,總結出來的用農曆(也叫陰曆)和六十甲子的記時方法,描述一年中最熱和最冷的時節。

    綜上所述:夏至節後的第三個“庚”日入伏,以後每十天一伏,共30天,直到出伏。冬至後第一個“壬”日數九,以後每九天為一階段,依次是二九、三九……直到九九,共81天。這就是:“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的計算時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悠悠歲月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