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近來方解惜青春
-
2 # 用戶3074724438880
意思是:多次會合各諸侯,使天下歸正於一統。
出自《史記·管晏列傳》:管仲既用,任政於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
譯文:管仲被任用以後,在齊國執政,齊桓公憑藉著管仲而稱霸,並(以霸主的身份)多次會合諸侯,使天下歸正於一統,這都是管仲的智謀。
-
3 # 相生橋上的光輝
九合一匡,原指春秋時齊桓公多次會合諸侯,稱霸主,使混亂的政局得以安定。後用以形容有卓越的治國才能。
【出處】《論語·憲問》——戰國·孔子
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譯文】子路說:“齊桓公殺了公子糾,召忽自殺以殉,但管仲卻沒有自殺。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孔子說:“桓公多次召集各諸侯國的盟會,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力量啊。這就是他的仁德,這就是他的仁德。”
擴展資料
1、九合一匡闡述道理
孔子提出“事君以忠”。公子糾被殺了,召忽自殺以殉其主,而管仲卻沒有死,不僅如此,他還歸服了其主的政敵,擔任了宰相,這樣的行為應當屬於對其主的不忠。但孔子在這裡卻認為管仲幫助齊桓公召集諸侯會盟,而不依靠武力,是依靠仁德的力量,值得稱讚。
2、《論語·憲問》作者介紹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他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
尊王攘夷:齊桓公在成就霸業時,曾得到管仲輔佐。
此人在齊桓公繼位前曾侍從齊桓公的政敵,為與齊桓公爭奪王位,曾射過齊桓公一箭。
但齊桓公上檯後,看重管仲的才於,不計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為相,實施改革,終於國富兵強。
春秋時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諸侯王不再聽命於周王,一些強大的諸侯趁機發動兼并戰爭,強迫其他各國承認其霸主地位。
管仲輔佐齊桓公打著“尊王攘夷”旗號,使齊國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