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用戶2915010718161
-
2 # 草莓梅mei
從年代上來看,豆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漢代。在兩漢時期,農民就已經開始將米和豆子放入水中浸泡,然後裝入有漏斗的水磨,磨成糊糊。這是當時淮河農家的日常食物。那時的人們從豆漿久放之後會變質凝結這一現象得到啟發,由此就創造了豆腐。
相傳豆腐工藝的創始者是漢代的淮南王劉安。劉安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他曾召集大批方士,而這些方士懂得一點點化學知識。正是這些方士改進了制豆腐的方法,採用石膏或者鹽滷作為凝結劑,製造出了潔白美味的嫩豆腐。所以早在五代的時候,豆腐就已經出現在集市上了。等到宋代,就已經出現了很常見的豆腐作坊。那個時候的人們認為豆腐的營養價值與羊肉是相提並論的。
-
3 # 用戶3687990329605
劉安發明豆腐,其實也是無意的。公元前164年,劉安被封為淮南王,都邑設在壽春(今安徽壽縣城關)。劉安好道,一直琢磨怎麼就能長生不老,他不惜重金招納數千方術之士,在今天的八公山上談仙論道,著書鍊丹,他們用山中的清泉水磨制豆汁,又用豆汁培育丹苗,不料仙丹沒有煉成,倒是豆汁和石膏、鹽起了化學反應,形成鮮嫩綿滑的東東,而這也正是豆腐的雛形。
-
4 # 大伏虎羅漢
豆腐是誰發明的
淮南王劉安,豆腐是淮南王劉安發明的,這個說法是被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準確記載的。傳說有一天劉安為給母親治病,將豆腐磨成粉,加石膏或鹽後製成的,此外還有一種有關婆媳的說法。
-
5 # 歌紤
千葉豆腐源於台灣地區,在臺灣地區叫百葉豆腐,素天下食品2002年將百葉豆腐引入大陸後,在國內最先註冊了百葉豆腐名稱與商標。
同期一大陸的台灣廠家想生產此產品便無法使用百葉豆腐,故改名:千葉豆腐。後期國內許多廠家開始生產此豆腐,便出現了:千頁、千葉、千夜、千耶、千椰等等。
-
6 # 丹丹
“千葉豆腐”最早起源於台灣,與明末民族英雄鄭成功有著特殊的關系。
1621年,鄭成功在朝廷旨意下,決心趕走侵占中國台灣的荷蘭殖民主義者,他親率2.5萬兵將從金門出發淮備直取台灣,一路上風餐露宿、乘風破浪,當他們到達台灣大屯時,將士們已是飢渴難耐、精疲力盡,鄭成功只好下令休整。
大屯居士梁典看見“鄭”字大旗萬分激奮,原來,他的父輩因不堪侵略者的滋擾,攜親帶子搬至由火山噴發形成的千葉山地帶已是40餘個春秋,原以為今生無望回歸故里,卻不料天降光複神軍!看到將士門急需給養,他喚上全村人奔赴千葉山採集野菜,挨家挨戶討要大豆,帶領家人親手磨製豆腐犒勞官兵。
癱倒休息的將士在明月升起時分,忽聞得山野中濃香四溢,但看那邊水磨上濃白的豆汁層層四溢,這邊大塊的豆腐已投入沸騰大鍋,一時間,鮮美之味隨翻騰熱浪裊裊四方,分明穿人心脾、透人骨髓,只看那白如凝脂、滑如顫珠的豆腐,配著綠盈盈的青菜,更有一番風情在其中,一時間,將士們唇齒間津清液暢,只是不知此豆腐名稱,因見葉子與豆腐纏綿舒卷、千絲萬縷,只高呼:“快來吃千葉豆腐!”, 大家蜂擁而食,待用筷子夾鉗時,又發現這豆腐另有特色:嫩而不松、韌而不柴,果然色、形、味自有功夫在其中!
將士們食後頓感體力迅速恢複,再聞聽鄰里悲憤傾訴背井離鄉之苦,感同身受,士氣陡漲。鄭成功深受鼓舞,帶領全體官兵乘海水漲潮時將船隊駛進內海、主力從禾寮登陸,60多隻戰船一齊發炮,迫使盤踞在臺灣城的侵略軍舉手投降,至1662年,成功收複了淪陷38年的中國神聖領土台灣!
但鄭成功始終感念梁典當年的雪中送炭,派人多次到千葉山尋訪,才探知當時所食豆腐乃是梁家人三代傳承的百年工藝所制,採用浸泡、水磨、榨漿、熬煮、點滷等祖傳加工手法,所用原料是千葉山蘊含30多種微量元素和礦物質的火山土質種植出的大豆,豆質細白、氣味芬芳、口感彈滑爽口;所用水是千葉山冰雪所融無根流水,清澈、微甜;所用鹵水以冰糖大炙與油同炒,混以八角、桂皮、小茴、甘草等近20種山中香料熬製,使做出來的豆腐具有質地細嫩、彈韌、耐煮的特殊口感,將豆腐與山中野菜搭配煮制口感極佳,鍋中葉子千絲萬縷與豆腐漂浮水中,此景甚為誘人,故人稱‘千葉豆腐”。
-
7 # 用戶9525521106219
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春秋戰國的樂毅。另一種說法是西漢時期淮南王劉安。
回覆列表
豆腐是一種營養豐富又歷史悠久的食材。
宋朝著名詩人朱熹詩曰:“種豆豆苒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並自注“世傳豆腐本為淮南王術”。而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谷部豆腐》中也有記載:“豆腐之法,始於前漢淮南王劉安。”
豆腐是西漢時期的淮南王劉安發明的。相傳,淮南王劉安的母親喜歡吃黃豆,但有一次母親因生病而不能食用整粒黃豆。于是,劉安就命人把黃豆磨成粉,衝入水熬成了豆乳,並且放了些鹽滷,結果凝成了塊狀物——豆腐花。淮南王的母親吃了之後很高興,病勢好轉,于是豆腐就流傳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