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極品上單兒

    火箭脫離地球大氣層需要超過第一宇宙速度,即每秒7.8Km。除以340M/S,約等於23馬赫。 第一宇宙速度是7.9千米/秒。第一宇宙速度就是指物體在環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所需要達到的速度,因為第一宇宙速度被廣泛運用在航空航天領域當中,因此也就有了“航天器最小發射速度”和“航天器最大運行速度”的別稱。

  • 2 # 用戶9134579437239

    23馬赫。

    火箭脫離地球大氣層需要超過第一宇宙速度,即每秒7.8Km。除以340.3米/秒,約等於23馬赫。

    1馬赫(mach) = 340.3米/秒(米每秒)

    1馬赫大約為340米/秒,合1224千米/時. 馬赫是表示速度的量詞,又叫馬赫數。一馬赫即一倍音速(聲速): ,音速為壓力波(聲波)在流體中傳遞的速度。馬赫數的命名是為了紀念奧地利學者馬赫(ernst mach, 1838-1916)。 馬赫一般用於飛機、火箭等航空航天飛行器。由於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隨著不同的條件而不同,因此馬赫也只是一個相對的單位,每“一馬赫”的具體速度並不固定。在低溫下聲音的傳播速度低些,一馬赫對應的具體速度也就低一些。因此相對來說,在高空比在低空更容易達到較高的馬赫數。

  • 3 # 友誼樹41

    大多數火箭在脫離大氣層之前只能達到4到6馬赫。與超音速飛機不同的是,它們不需要花很長時間費力地穿過所有的空氣——火箭在被摩擦力燃燒之前就會飛出大氣層。

    而一般能夠和地球發生碰撞的小行星,速度和這個剛好相反,不是從零開始加速,而是通常都直接具備第三宇宙速度以上。通過地球足以摩擦生熱的對流層,幾乎不用一秒鐘。所以,一般摩擦產生的熱量瞬間就可以到達6萬攝氏度,超過太陽表面溫度12倍。所以,如果直徑在500m以下時,很容易就被燒毀了。

  • 4 # 用戶3531254908849715

      據了解,人類發射的火箭必須要達到每秒7.9千米的速度才能飛出大氣層,這個速度也叫第一宇宙速度。  在地面上向遠處發射炮彈,炮彈速度越高飛行距離越遠,當炮彈的速度達到"7.9千米/秒"時,炮彈不再落回地面(不考慮大氣作用),而環繞地球作圓周飛行,這就是第一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也是人造衛星在地面附近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所必須具有的速度。但是隨著高度的增加,地球引力下降,環繞地球飛行所需要的飛行速度也降低,所有航天器都是在距地面很高的大氣層外飛行,所以它們的飛行速度都比第一宇宙速度低。  人類要發射人造地球衛星或發射完成星際航行的飛行器,就要擺脫地球強大的引力,那如何離開地球呢,這第一宇宙速度就要使運載飛行器或人造地球衛星的航天飛機或運載火箭的速度要達到宇宙速度,那什麼是宇宙速度呢,它有幾類,以下加以說明:  所謂宇宙速度就是從地球表面發射飛行器,飛行器環繞地球、脫離地球和飛出太陽系所需要的最小速度,分別稱為第一、第二、第三宇宙速度。早期,人們在探索航天途徑時,為了估計克服地球引力、太陽引力所需的最小能量,引入了三個宇宙速度的概念。假設地球是一個圓環,周圍也沒有大氣,物體能環繞地球運動的最低的軌道就是半徑與地球半徑相同的圓軌道。這時物體具有的速度是第一宇宙速度,大約為7.9千米/秒。物體在獲得這一水平方向的速度以後,不需要再加動力就可以環繞地球運動。  地球上的物體要脫離地球引力成為環繞太陽運動的人造行星,需要的最小速度是第二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為11.2千米/秒,是第一宇宙速度的√2倍。地面物體獲得這樣的速度即能沿一條拋物線軌道脫離地球。地球上物體飛出太陽系相對地心最小速度稱為第三宇宙速度,它的大小為16.7千米/秒。地面上的物體在充分利用地球公轉速度情況下再獲得這一速度後可沿雙曲線軌道飛離地球。當它到達距地心93萬千米處,便被認為已經脫離地球引力,以後就在太陽的萬有引力的作用下運動。這個物體相對太陽的軌道是一條拋物線,最後會脫離太陽引力場飛出太陽系。一些特殊的軌道速度,如環繞速度、脫離速度,有時也被分別稱為第一、第二宇宙速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說明文中主要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是寫一種還是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