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用戶5185502051522

    低溫環境的特點:是指環境氣溫低於10攝氏度為界限,嚴格地說,對人體的實感溫度,還應當考慮當時環境的空氣溼度、風速等綜合因素。低溫對人體的影響較為複雜,涉及低溫的強弱程度、作用時間及方式。

    例如突然進入低溫環境作業,機體受到暴寒與長時間在低溫環境作業逐漸適應,其應激程度不同。

    此外,機體本身的生理狀況、作業的性質與條件以及對低溫的耐受能力等也有較大差異。

    因而對營養的需求也就不同

  • 2 # 用戶2616448540741339

    1、在極冷的低溫下,很短時間內便會對身體組織產生凍痛。隨著時間的延長、強度的加大,皮膚溫逐漸降低,皮膚感覺逐漸減弱,嚴重時可出現凍傷、凍僵。

    2、冷金屬與皮膚接觸時所產生的粘皮傷害,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零下10多度以下的低溫環境中。

    3、溫度雖未低到足以引起凍痛和凍傷的程度,但是由於全身性的長時間低溫暴露,使人體熱損失過多,深部體溫下降到生理可耐限度以下,從而產生低溫的不舒適癥狀,出現呼吸急促、心率加快、頭痛、瞌睡、身體麻木等生理反應,還會出現感覺遲鈍、動作反應不靈活、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否定的情緒體驗等心理反應。

    擴展資料:

    低溫條件下熱能代謝特點及需要:

    在低溫環境下人體熱能的消耗量增加。主要是由於寒冷使基礎代謝增加10%~15%;低溫下機體肌肉不自主地寒戰以產生熱量,造成能量消耗增加;笨重防寒服增加了身體的負擔等亦使能量需要增加。

    因此,低溫環境下人群熱能攝入應較常溫下增加10%~15%。在總熱能的來源中,脂肪的供熱比應提高至35%,碳水化合物的供熱比有所降低,但仍是熱能的主要來源,供熱比不低於50%,蛋白質供熱為總熱能的13%~15%。

    由於含硫氨基酸(如蛋氨酸)能增強機體的耐寒能力,因而含蛋氨酸較多的動物性蛋白質應占總蛋白質的50%。

    參考資料來源:

    人民網-低溫作業人群 如何進行溫暖有益的食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溼度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