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
2 # 鹽酸索他洛爾
腦梗和心梗雖然分屬於腦血管疾病和心血管疾病,但其基礎的病理因素具有相似性。因此,常有心腦血管疾病之稱。心腦血管疾病高發於中老年人群,除了與年齡、遺傳等不可控因素相關外,與人們長期的生活方式也息息相關,其中飲食和運動至關重要。
經常運動是否可以避免腦梗或心梗的發生?運動的好處是眾所周知的,曾有報道,常運動的人比不運動的人早死率降低 56%。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不僅有助強身健體,還可加速機體代謝,延緩血管老化,預防三高、肥胖、心腦血管疾病等諸多疾病。
運動對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作用:運動能延緩人體衰老,增強人體免疫力。經常參加適宜的運動可增強人體血液迴圈,全身微細血管開放,延緩血管老化。
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基礎病理是動脈粥樣硬化,血管老化等,而排除年齡因素外,血管硬化與人們日常的飲食和生活習慣相關。長期高脂、高熱、高鹽飲食,而又缺乏運動,會致多餘脂質堆積在體內,誘發和加速動脈粥樣硬化,導致斑塊形成,甚至是破裂,堵塞血管,最終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①預防和降低三高:經常運動可加速機體代謝,促進機體多餘脂質及時排出體外,有效降低血脂、血壓、血糖等,從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長期有氧運動可促進血漿脂蛋白
水解,降低血漿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改善血脂異常。運動可使血壓穩定或下降,運動時血壓和心率增加幅度減少,同時運動可增加藥物對降壓和心血管疾病的療效,減小藥劑量。
②改善動脈硬化:適量運動可使血管的口徑出現適應性變化,減輕動脈粥樣硬化,還可以改善情緒,減輕血壓波動度。
④預防血栓形成:血栓形成最基礎的病因就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導致,而運動可改善血脂異常,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進而防止血栓形成。對於已有血栓的患者而言,適度運動也是有利的。
總之,大量研究證明,運動可使心肌發達,收縮壓加強,心率變慢,使血清膽固醇、甘油三酯等減少,血壓、血脂濃度下降,從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
-
3 # 法度之家
一切運動於合理!生命在運動不只體現於行為!人是由思想行為一體的高智生命!一切在對生活的理解!活於變化!明白於變化!人一生從生理,心理,思想都會產生變化!任何一種一程不變都不現實!老要毛毛!少要穩是一種平衡!不走極端!運動不可盲目!首先要明白人體構造!與思想行為!都是變化中的條件!如血管執行體系,系統!決定了心動力與血壓不只決定於心!還有血管!能量能力協調運動與結構矛盾性!整體觀才能運籌帷幄!而絕勝千里之外!這才能明智現代病成因!與協調之道!一一一思想者!
-
4 # 全科掃地僧
運動能夠改善機體代謝,協助控制體重和減肥,同時也能減輕焦慮情緒,提高心肺功能,對於腦梗死和心肌梗死的防治,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家應聽從專業醫生指導,從日常生活中做起,並積極規範化診治。
-
5 # 醫學莘
綜上,運動可改善血壓、血脂、血糖等指標,也可改善動脈內皮功能,可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具有預防心肌梗死與腦梗死的作用,但同時應改變其它不良生活方式,注意控制飲食、戒菸限酒、減輕體重等,必要時應啟動藥物預防。
注: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
6 # 月亮灣拉布拉多犬舍
運動可以降低血腦血管發生疾病的風險
一個人有多老,並不是取決於他的相貌,而是他的血管。人從5歲開始,血管就會老化,長大後,吃的越好,老化的速度越快。而老化指的是血管彈性的減少,彈性越低,硬化越嚴重,血管就變硬,也就是動脈硬化的來源。
經常進行腿部鍛鍊有助於降低血脂現代醫學發現,經常進行如慢步走,跑步,騎車等腿部的運動,是有助於提高血管容量,降低膽固醇的功效的。
所以說,運動對身體的好處是非常多的,哪怕不能改善已經堵塞的血管,但也可以延緩疾病發作的時間。
-
7 # 綜合內科張醫生
我們在臨床中會經常遇到一些患者詢問類似的問題,比如運動是否真的有益於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治療等,其實這事是值得肯定的,運動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腦梗和心梗的發生,還可以促進梗死性疾病的儘快恢復。
1、對於尚未發生血栓性疾病但卻存在相關危險因素的人群,比如吸菸、肥胖以及患有高脂血症或糖尿病的患者來說,合理的運動可以通過改善血液流變學特徵而降低血栓形成的風險;
2、對於血栓已經清除但卻留有相關後遺症的患者來說,比如腦梗死後遺症期的肢體運動障礙等症,就可以通過合理的運動進行改善,其實這跟咱們常說的康復理療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其目的就是為了改善病變部位的血液迴圈,以增加其血氧供給,進而促進相關功能的儘快恢復。
-
8 # 使用者4183034402
合理的運動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一項重要措施。這裡必須具備兩個元素,缺一不可。
一是運動。運動方式根據年齡,體質不同,選擇不同的運動方法,涉及面太多,這裡簡略。
二是合理。合理是運動的量、強度和習慣,運動量和強度都要要求適合自身體力能力,不要超出,超出了不僅無益反而有害。至於習慣,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適用於所有具備運動能力的人,無區別。
運動是絕對的,而合理是相對的,原則是以不會引起身體不適為度。
-
9 # 谷小抄不想--畢業
運動管什麼用,有時會加重病情,不想法從飲食攝入找缺口,白費心極,我過年節日期間一人在家吃普通飯,一天只吃一頓,早香蕉一根,家香蕉不斷流,中午吃冰箱剩菜飯,晚上餓了吃塊山芋,零食玉米花,嘛零咀都吃,酸製品居多,她們旅遊回來改吃兩頓飯,也挺簡單,上午其本不吃,也就我吃根香蕉,要不我說不鍛鍊,早結便後,洗澡,洗換內衣,涮馬桶,搞衛生倒垃圾,也是鍛鍊,其餘時間休息,早起晚。
回覆列表
經常運動是否可以避免腦梗或心梗的發生?
為防治心腦血管疾病,體育鍛煉成為預防冠心病及心梗後再梗死、心臟不良的重要環節。大量研究表明,有氧運動可以減少冠心病和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發病風險,這主要得益於運動對血脂、脂蛋白、血壓和血糖控制的獲益。還有研究資料顯示,較高強度體力活動可降低諸多慢性疾病發生率和延長壽命,體力活動量與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呈負相關。
積極體力活動可使冠心病發生率降低6%,平均壽命增加0.68歲,其中的機制是體力活動可以通過調節血脂和血壓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率。還有研究發現,體力活動可降低冠心病發生,其作用機制約有27%與它的降壓作用有關,19%與其降低傳統血脂水平有關,16%與它降低新型血脂水平有關。
心臟“按摩”走步一般情況下,成年人冠心病患者有氧運動建議每週3~4次走步,平均每次持續40分鐘。研究發現,心梗後患者適量、循序漸進的體育鍛煉同樣可以促進心臟康復,可使心梗患者發生再梗塞和心血管死亡風險下降28%。
運動還有助於情緒調節,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心肌梗死患者,抑鬱和焦慮情緒明顯減少,這有助於改善患者因情緒因素導致的非特異性症狀,如心前區刺痛感、胸部煩悶不適等。
適量運動以不氣喘為準需要提醒的是,對心梗後患者運動鍛鍊應掌握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原則,因為過量、過早運動可能會誘發心力衰竭,適度合理、循序漸進地運動,可增加心血管儲備能力,減少心肌耗氧量,促進冠狀動脈側支迴圈形成,增加心肌毛細血管密度。運動後,肌體兒茶酚胺水平降低,室顫閾值升高,降低心律失常和猝死危險。
運動量以不引起氣喘、心悸、頭暈等為準。如果運動後脈搏大於休息時20次/分鐘,收縮壓降低大於15毫米汞柱,運動應減量;如果脈搏增加不大,運動量可適當增加。適合心梗患者有氧運動有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如無嚴重併發症的心梗患者運動後無不良反應,心梗1~3個月後推薦逐漸達到上述ACC/AHA指南所要求的運動量。
我是王藥師,堅持用簡單易懂的文字傳播心腦血管疾病知識,為健康中國奉獻自己的微薄之力。如果您覺得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留下一個贊吧!另外,如果您還有運動預防心梗腦梗的相關問題,歡迎留言,我們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