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咖哩咖哩醬
-
2 # 興趣亦然
1914年12月24日,英國的“恩加丹”號、“女皇”號、“裡維埃拉”號三艘航母在驅逐艦和巡洋艦的護衛下接近了德國的庫克斯港準備發動突襲。
三艘航母僅僅起飛了7架的水上飛機,當時並沒有飛機攻擊軍艦的經驗,這七架水上飛機幾乎沒有造成多少傷害,而且最終飛回航母上的只有兩架,五架飛機迫降在了海上。
雖然這三艘航母都是由其他船隻改造而來,雖然總共只投入了七架艦載機,而且還是水上飛機,但這卻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航母參與的戰鬥。
航母真正大規模投入戰鬥是在二戰時期,日本偷襲珍珠港的主力兵器就是6艘航母,在這六艘航母的打擊下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主力幾乎全軍覆沒。
整個二戰期間,日本一共擁有25艘航母,分別為:
“鳳翔”號、“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飛龍”號、
“龍驤”號、“瑞鶴”號、“翔鶴”號、“祥鳳”號、“瑞鳳”號、
“龍鳳”號、“大鳳”號、“千代田”號、“千歲”號、“雲龍”號、
“天城”號、“葛城”號、“信濃”號、“大鷹”號、“雲鷹”號、
“飛鷹”號、“神鷹”號、“海鷹”號、“隼鷹”號、“衝鷹”號
其中有10艘航母是專門設計建造的,其他十五艘航母則是由其他船隻改造而來的。
二戰時間的航母雖然不如現代航母那般龐大而又精密,但也是排水量一萬到幾萬噸的海上巨獸,造起來也要花費很多的資源和人力!眾所周知日本的自然資源極其匱乏,1940年的資料來看,日本的鋼鐵產量一年只有686萬噸,而美國是6077萬噸,那麼日本是哪裡弄來的那麼多資源來準備戰爭的呢?
在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國一直都是日本最大的資源進口國,鋼鐵、石油等日本稀缺的物資從美國源源不斷地出口到了日本。尤其是石油,日本絕大部分的石油靠進口,而進口的石油之中90%來自美國。
美國一直都在賣那些重要資源給日本,在一旁安安心心地發著戰爭財。但隨著日本野心的膨脹,美國逐步減少了對日本的資源出口,這直接導致了日本偷襲珍珠港不宣而戰,美國放的火最終燒到了自己身上。
北韓半島1910年便淪為日本的殖民地了,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故意炸燬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並且嫁禍給了中國軍隊,隨後就對中國軍隊發動攻擊,這就是九一八事變。
不久之後東北三省淪陷到了日本人手裡,這些地方豐富的煤炭、林木、糧食、鐵礦遭到了日本掠奪,日本還在這些地方發展工業,生產出的鋼鐵之類的工業原材料也是供日本使用。
後來到了二戰爆發之後,日本南下侵佔了東南亞地區,在美國斷供後,荷屬東印度群島的石油資源成了日本石油最主要的來源,印尼、馬來西亞的鋁土礦,東南亞地區的橡膠資源都落入了日本人之手。通過掠奪資源,日本實現了以戰養戰的目的。
可以說日本為了戰爭做了非常非常多的準備,比如說航母,日本戰前就擁有了10艘航母(包括輕母),日本曾經一度打的美國狼狽不堪。
但美國和日本終究不是一個體量級,在美國進入戰爭狀態後生產力全開,龐大的產能生產了數不盡的戰爭兵器和物資。而日本這邊隨著戰爭的進行,資源則是越打越少,失敗已成註定!
-
3 # 路之意
應該說日本是現代最早意識到航母巨大作用的國家,也是首個將航母大規模用於實戰的國家,最早從1911年日本就開始了航母的研製。對比時間大家會發現,萊特兄弟的“飛行者一號”是在1903年12月17日上天的,這個時期對於飛機的應用都還處於初級階段更不用說航母了,因此不能不佩服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的開拓進取精神。
在大炮鉅艦者們眼裡,航母是個很可笑的東西,許多鉅艦派對航母嗤之以鼻,絲毫不覺得這東西有什麼用,雖然航母派隨之也不斷髮展,但他們終究影響力不足,這讓航母的發展長期營養不良。不過日本卻不一樣,這個國家一直以來將自身定義為“追趕者”,在不斷吸收列強營養的同時,他們也會搗鼓些“彎道超車”的東西以縮短差距。作為海洋國家,日本很早就將目光投射到航母的發展上。
事實上世界上最早專門進行航母設計的就是日本,1918年英國用郵輪改造“百眼巨人”,並於1918年開工“競技神”後,日本緊跟其後,於1922年搶先建造出了“鳳翔號”航母,成為人類第一艘專門建造的航空母艦,對航母的重視可見一斑。日本海軍的發展思路非常符合“以正合以奇勝”的兵法,既要戰列艦等大炮鉅艦,也要航母這種新銳的“廉價解決方案”想方設法的“彎道超車”。
二戰日本造了多少航母?一、航母
日本海軍自明bai治維新到1945年戰日本有du25艘航母。
分別是:鳳翔號、zhi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飛龍號、龍驤號、瑞鶴號、翔鶴號、祥鳳、瑞鳳號、龍鳳號、大鳳號、千代田號、千歲號、雲龍號、天城號、葛城號、信濃號、大鷹號、雲鷹號、飛鷹號、神鷹號、海鷹號、隼鷹號、衝鷹號。
日本海軍自明治維新到1945年戰敗,共有10個級別共24艘戰列艦服役。
1、富士級戰列艦兩艘,即富士號戰列艦、八島號戰艦。
2、敷島級戰列艦四艘,即敷島號戰列艦、朝日號戰列艦、初瀨號戰列艦、三笠號戰列艦。
3、香取級戰列艦兩艘,即香取號戰列艦、 鹿島號戰列艦。
4、薩摩級戰列艦兩艘,即薩摩號戰列艦、安芸號戰列艦。
5、河內級戰列艦兩艘,即河內號戰列艦、攝津號戰列艦。
6、金剛級戰列艦四艘,即金剛號戰列艦、比叡號戰列艦、榛名號戰列艦、霧島號戰列艦。
7、扶桑級戰列艦兩艘,即 扶桑號戰列艦、山城號戰列艦。
8、伊勢級戰列艦兩艘,即伊勢號戰列艦、日向號戰列艦。
9、長門級戰列艦兩艘,即長門號戰列艦、陸奧號戰列艦。
10、大和級戰列艦二艘(信濃號本為大和級三號艦,後趕工改造為航空母艦),即大和號戰列艦、武藏號戰列艦。
再再次,單獨一艘航母也沒什麼用處。沒有一個龐大的支援艦艇艦隊,沒有一個同樣龐大的遠端資訊中心,以及沒有一個依然是龐大的維護港口,一艘航母就是靶子,沒什麼用處。
-
4 # 闡釋君
日本是目前戰爭潛力最強的國家沒有之一,所說的潛力就是沒有記入戰鬥序列的力量一旦戰時就能啟用,日本因為二戰戰敗,而被制裁,軍隊也更名為國民警衛隊,但是如果日本脫離限制,那麼不管是製造核武器還是製造水面艦艇,或者是製造航母(日本現有為直升機航母)都會比其他國家容易的多,因為航母他們早在二戰時期就擁有11艘艦隊航母和若干輕型航母。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開始涉及航母的國家之一從英國依靠海軍稱霸世界後,海軍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強國的重視,但從飛機技術成熟後,關於海軍開始了爭論,到底是加大排水量,加大艦炮口徑,還是研發航母,日本海軍也為此爭論過,然而這並不能阻止日本航母的研發,從1911開始日本開啟研發航空母艦。實際上第一艘專門從設計到研發製造出的人類第一艘航母就是日本製造,二戰時期排水量最大的航母確實也是日本造得,不過也是改裝貨。是用造了一半的大和級戰列艦的第三艘改裝的,叫做“信濃”號,排水量60000多噸。航母分為專門製造和改裝製造,從戰列艦和大型貨輪中改造而成的,日本有航母25艘,其中專門研發的航母只有十艘,其他多有改造。
日本這個民族有一大優點就是時刻知道自己的弱點所在,一戰前日本雖然及經過明治維新富強起來,可是他們知道,日本是島國,戰略縱深短,主要工業物資依賴進口,國內資源短缺,所以一旦被人切斷海上貿易對於日本來說將是毀滅的打擊,所以研發海軍一直是重中之重,海軍預算為財政預算的32%難怪陸軍會氣憤,在陸軍眼裡,日本的對外榮譽都是他們豁出命去打的,但是上層卻更看重海軍。
1921年11月13日,日本鳳翔號航母下水,它世界上第一艘專門設計建造的航空母艦。
隨著飛機技術的研發,世界各國政府指導 制空權的重要性,可是大海無邊,海上戰鬥如果沒有制空權,自己放的艦艇只會淪為飛機的活靶子。但是軍備競賽是各國都不願意看到的,於是1922年贏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國家之間簽訂了《華盛頓海軍條約》,該條約目的是為了限制各簽約國的海軍軍備。條約雖然造成大量建造計劃被取消,但其實暗地裡都在醞釀擴建海軍。如日本的赤城號最初設計規劃為天城級戰鬥巡洋艦,根據《華盛頓海軍條約》規定,允許日本將兩艘停建的戰艦艦體用於改建成航空母艦,因此赤城號被改裝為航空母艦。
為何日本可以研發如此多的航空母艦。
原因1.那個年代海空母艦主要是海上飛機起飛降落補給平臺,所以只要地方夠大,能滿足飛機起飛降落就行,對於技術要求並不高,那個年代最重要的是海軍飛機駕駛員,他們能夠駕駛飛機起飛降落,是十分有技術的一項工作,可以說每次飛機降落對於飛機駕駛員來說都像走一次鬼門關,起飛的時候,航母航速過低都不行,都有可能導致飛機墜海,從而被艦艇碾壓而過,屍沉大海。
所以說那個年代一個航母的製造,只要具備海軍艦艇製造能力都不算是太難,就比如日本曾經一艘大型客輪改造成航母,只是將客輪夾板之上做好高臺,鋪上軌道,只能存有30多艘飛機,作戰能力不高。並且懂得航母維修專業人員的培養也是十分不容易,所以那個年代人才才是最難的,目前一個能夠在航母起飛降落的飛機駕駛員也是需要長期的培訓,這種培訓週期甚至超過了日本改造一艘航母的時間。
-
5 # 流年Leoyoe
關於二戰時期日本航母數量的話題,在國內的網上發酵已久,經常會被引用來指摘我們現在的軍事實力和科技水平的“論據”,想來想去,還是想要寫這樣一篇文章來反駁這種說辭。
過去有個成語的夜郎自大,說的是人盲目自大,貶低別人。因為那時候資訊不對稱,科技不發達,交通不發達,夜郎自大也不全怪夜郎們。
可是到了21世紀,夜郎不但沒有絕跡,而且生生不息,發揚光大起來。夜郎們明明上網點選一下滑鼠就可以看到真實的東西,他們要麼選擇性失憶,要麼是視而不見,故意堅持荒謬的東西,顛覆常識,盲目自大,貶低別人。跟妄自菲薄的人比起來,夜郎自大的人對民族和國家的危害更大,比漢奸可怕百倍。
夜郎眼裡,日本的航母就是狗屎一堆,連爛白菜都不如,好像自己的砍刀很值錢,一把砍刀能換一艘航母。這些傢伙誤國誤民,害人不淺,真的要好好警惕了。
多年前有個老兵,愛跟我聊國事、軍事,說到日本有航母,中國沒有航母,老兵堅決不信,他說我們跨過鴨綠江那時候就有航母了,那時候還沒有電腦,找到書籍讓他看,他說書本上的東西不能信。後來有了電腦我讓他看軍事節目,他說,二戰時的航母都是破船,誰都能造。我問,既然那時候航母不值錢,為什麼中國沒有,中國不造?他顧左右而言它。
甲午戰爭時期的日本,在亞洲的國力已經是第一,要不然怎麼把北洋水師打得潰不成軍?要不然僅憑著武士道就能所向披靡?
所以日本海軍在二戰的時候能夠像下餃子一樣建造航母,有23艘航母服役。還有兩艘造出來沒有來得及服役,日本就投降了。可是那時候,中國的海軍沒有一艘航母,難道民國政府手裡沒有買白菜的錢嗎?如果真沒有買白菜的錢,說明那白菜不是農民伯伯地裡的白菜,而是金子做的白菜。
當然,那時候的航母跟現在的航母概念不同,效能也不一樣。所以二戰中的美國,關鍵時刻做到了一週就能改造出一艘航母,一個月就有一艘航母下水,當時有個段子說,羅斯福問美國海軍司令有多少艘航母,海軍司令回答說:我也數不過來了。
具體來說當時美國海軍擁有將近160艘航母,而大英帝國也有百艘航母。
為什麼那時候航母那麼多呢?時代不同了,航母不一樣。
二戰的時候,航母定義不同,功能不同,要求不同,說白了能搭載戰鬥機、轟炸機彌補飛機航程的差距,能擴大飛機的作戰半徑是一艘合格的航母。能夠打擊本土起飛的飛機打不到的目標,這艘航母就稱職了。
各國的軍事水平都相同,不可能造出現在這樣超前的航母。什麼都是應運而生的,都是根據需要產生的,拿現在的航母去要求那時候的航母實在是搞笑了。
再說那時候正在打仗,時間的限制和經費的限制,不允許就搞那些精耕細作、華而不實的東西。製造航母的目的是打仗不是為了博眼球。
因此,當時好多參戰國家會臨時抱佛腳,把貨船加上鋼板。安上大炮,鋪設上跑道,搖身一變就是航母。
據說日本帝國的第一艘航母原本就是大型一艘運輸船,經過幾個月的改頭換面,就誕生了一艘航母。
由於當時作戰頻率低,飛機執行任務的時間不多,對航母的各項要求也不高,甲板的面積,跑道的程度和強度,都不那麼講究。飛機的速度也不快,重量也不是那麼重,湊合著能用就成。而航母上的大炮,只是作為自衛使用,對型號和射程的要求也不那麼嚴格,所以也沒有什麼太複雜的工藝,結構也不復雜,也不需要非常頻繁的維修。
現代化的航母搭載的飛機可就不一樣了。
它們大都是四代五代機,全部都是超音速的,起降速度快,起落重量大,有的甚至達到數十噸,對跑道的衝擊力大,對跑道的強度要求也高;要是二戰時的航母,這樣的飛機一下去就把跑道整漏了。
同時,現代戰機的噴氣式構造尾焰對跑道的腐蝕性高,必須要耐高溫耐腐蝕,這樣下來,航母的成本就提高不少。飛機起降的彈射裝置也是一筆不菲的開支,而過去的航母則沒有那麼多的考慮。可是無論怎麼說,當時的航母也不是誰都購置得起的,能擁有航母的都是超級土豪國家,即便有真金白銀,小土豪想都別想。
-
6 # 坤哥自媒體Vlog
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後由於不斷加強教育投入,促發中國人的學習熱情,廣泛獵取和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在工業化的道路上高速發展。隨著國力上升其野心也開始澎漲,同時也逐漸開始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併為發動侵略戰爭開始準備。日本在二戰時參與作戰的航母共有23艘,這些航母有自行研發的,也有以民用和商用船隻改造的。其中有二十艘分別在二戰中被擊沉或擱淺,有的被重創後解體甚至結局不明。那麼為啥現在的航母建造起來這麼困難了?
現在的航母,與二戰時期的航母已有天壤之別,被稱為海上的移動國土,因此就要求他具備全方位的功能,象美國最新的"傑拉德-福特”號航空母艦,其造價預計會突破150億美元。所以說地主家也無餘糧了,能玩得起航母的人也才能真正配得起"大國”二字的人。
再說二戰航母,貨船上面鋪個木板都能叫航母,可不是好弄麼,而且當時的戰鬥機都沒有現在戰鬥機的掛彈量大。二戰時艦載機憑藉自身動力就能從航母上起飛,而且小巧玲瓏,運作簡單,兄弟們加把勁啊就能推走了。現在這空重十多噸的,實在不是那個年代的戰鬥機可以比的。
而且降落速度也是快了不知道多少倍,當年的戰鬥機的平均水平也就五六百的速度,降落時候一百多二百已經很了不起了,現在的戰鬥機降落的時候動輒三百多的速度。降落可以說十噸多的東西當一下扔下去砸甲板上,航母要是設計的簡單扛得住這麼大的重量嗎。造砸漏了。
所以現在的航母為了適應艦載機大型化高速化進行了特別多的改進,比如說,斜角甲板用來應對高速降落的艦載機,彈射器輔助飛機起飛,特地增強的甲板結構,應對降落的衝擊力,越來越厚的飛行甲板,承載戰鬥機的重量。這些可都是錢啊。
其次還有現在的軍費比例真的很低,3%左右而二戰以前麼平均水平都快在10%了,戰爭狀況40%的財政支出都在軍費方面,美國二戰前期那個時候沒爆產能也才五六條航母,後面一百四十多條,現在十多條。要是需要四五十也不難。
-
7 # 史勁造
1、從日本海軍各時間段發展上看,起步雖晚但發展迅速。
日本海軍成軍於1872年,這與英國1660年、美國1775年、德國普魯士時期(18世紀)、法國1624年相比不難看出日本海軍起步不是晚了一星半點。而即便如此,日本海軍卻儼然一副後來者居上的架勢,在短短几十年的時間裡實現了反超。
2、日本本國傳統影響,戰爭收穫巨大利益。
3、華盛頓會議美英等國聯合打壓弄巧成拙,促進了日本海軍“轉型”。
在第一次世界大前後,由於各海軍強國對“大艦巨炮主義”根深蒂固,於是紛紛斥巨資建造重型戰列艦。但此種戰艦不僅造價極為昂貴,後續的維護保養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這種軍備競賽成為了各國沉重的財政負擔。在1922年的華盛頓會議上,美、英、日、法、意五大海軍強國聯合簽署了一份條約,其內容規定了5.25:5.25:3.15:1.75:1.75的五國主力戰艦噸位比例,以及戰艦主炮口徑不得大於16英寸。這樣一來,無疑是對日本的海軍發展是一種極大的限制。而由於當時各國對航母這種艦船的不重視,認為其只能做運輸裝備人員的運輸船,日本則在會議上爭取到了不小的航母配額。
日本後於是效的利用起了這部分配額積極製造航母,這樣一來不僅彌補了其在主力戰艦
4、日本”海陸之爭“由來已久,海軍待遇長期優於陸軍。
5、二戰時期與當今關於航母的定義有很大差別,這在我看來其實是最關鍵的一點。
二戰時期,當時航母的主要作用就是用來起升降艦載機,此外有時候還可能會承擔一些運送士兵的任務。所以需要具備的最重要一點就是體積要大,艦船上甲板寬闊能起降更多的飛機。加上當時的航母大都是一些運煤船改裝之後的而來的,只要具備可以起降艦載機就行。所以戰中日本擁有二十多艘航母(美國則超過百艘)。
而如今的航母,首先,不僅要具備搭乘艦載機能力,還要具備相應複雜的戰鬥群要求,要做到各種功能於一體。這樣一來不僅是製造工藝複雜、作戰中的要求更高,所以建造起來不僅需要花費鉅額金錢和數年時間,更難的是技術層面的要求。其次,我們都知道航母主要的作戰功能來自於艦載機。在二戰時期的艦載機,基本上是都是以螺旋槳噴氣式戰鬥機為主。這種飛機飛行高度低、起飛速度慢,作相應的作戰的時候自動化程度也就很低,它們和如今各國使用第四、五代戰機完全沒有可比性。艦載機的效能有了如此大規模的飛躍,相應的當今航母就完全不是二戰時期可以比擬的了。
一點愚見請多指正。
-
8 # A時尚影視大全
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我們從歷史背景來看, 日本通過明治維新以後迅速發展, 並且通過跟中國的甲午戰爭 和跟俄國的日俄戰爭, 迅速成為了亞洲的一流強國。 但是,和歐美的列強相比,日本的實力, 尤其是海軍實力還是比較弱小的。 尤其是在華盛頓海軍條約簽署以後, 日本遭到了英國和美國的聯合打壓。 根據條約,日本海軍主力艦的噸位 只能夠達到英國美國的60%。 這就意味著日本不能夠建造大型的主力艦, 比如說大型戰列艦。 在當時,大型戰列艦才是每個國家 要重點發展的主要海軍裝備。 在這種情況下, 日本的海軍實力發展就要受到嚴重的限制, 但日本人畢竟很聰明的,經過思考, 他們把戰列艦拆除,開始建造航空母艦。 航空母艦是改變海戰的一個標誌性武器, 但是在一戰之後航空母艦 還沒有受到各個國家的重視。 日本在華盛頓海軍會議上獲得了 81000噸航空母艦噸位的配額, 於是決定充分利用這些配額, 大力發展航空母艦。 在當時,一艘航母的造價是很便宜的, 比建造戰列艦便宜多了, 基本上一艘戰列艦 可以建造兩艘以上的航母。 就這樣,因為華盛頓海軍條約的限制, 日本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 另闢蹊徑,開始建造航母。
第二,有了航母,如果沒有相應的戰術, 航母在海面上就是戰列艦的靶子。 日本要感謝英國, 原來,英國海軍很早就發現了航母價值: 如果有合適的艦載機, 通過航母運送到作戰海域, 並且放飛這些飛機, 航母就變成了一座可以移動的機場, 這對戰列艦隊來說,簡直是毀滅性打擊! 英中國人迅速行動, 從1917年開始就祕密的設計航母。 全世界第一艘設計的航母 就是由英中國人研發設計的, 命名為競技神號。 這個訊息被日本海軍獲悉, 日本人馬上意識到, 航母對於日本的重大意義, 於是在英國競技神號開工兩年後, 日本也緊鑼密鼓地開建一艘 名叫鳳翔號的航母。 日本人效率非常高, 在1922年,鳳翔號建成, 竟然搶在了競技神號的之前下水。 這就意味著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航母, 是由日本人建造完成的! 與此同時, 日本開始研究航母的作戰方針和戰術。 雖然日本有航母派和艦隊派之爭, 但是經過討論, 以山本五十六為首的航母派 拋棄了傳統的戰列艦決戰的思想, 日本計劃通過航母的艦載機 對對方的艦隊進行轟炸, 通過海軍航空兵的戰術思想來擊敗對手。 於是從1937年開始, 日本開始的又一輪的航空母艦建造狂潮。 到了1939年, 日本已經建成了20多艘各種型號的航母, 包括了我們所熟知的 瑞鳳,龍鳳、祥鳳、瑞鶴、翔鶴等。 正是因為日本較早地研究了航母的戰術, 並且日本聯合艦隊當中的主要將領 堅定地走航空母艦路線, 這才有了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成功。 試想,如果不是日本航母搭載艦載機 從幾百公里以外起飛去轟炸珍珠港, 如果日本艦隊派遣戰列艦 緩慢的進攻珍珠港, 那麼珍珠港事件的後果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美國在珍珠港事件以後, 也迅速的看到了航空母艦的巨大價值, 於是開始不計一切代價的瘋狂建造。 在整個二戰期間, 美國一共建造了120多艘航母, 光贈送給英國的航母就有30多艘。 最終,在太平洋戰場上, 美國通過航母的數量硬生生的碾壓 和全殲了日本的航母編隊, 取得太平洋戰爭的勝利。 可以說,航母在二戰是第一次嶄露頭角, 也是從二戰開始,航母統治了海洋。 最後說點題外話, 在二戰中全世界的海軍主要玩家就是 日本、美國、英國和德國。 我們知道, 德國一直沒有大力發展航空母艦, 他們的海軍思維還是依靠戰列艦, 在鄧尼茨成為海軍司令夠, 德軍開啟大力發展潛艇, 希望用潛艇的狼群戰術對付盟軍。 這個戰術在二戰前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基本上把大西洋都封鎖住了, 但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和美國參戰以後, 美國建造了大量的 護航航空母艦和反潛驅逐艦, 德國的潛艇戰術就遭到了全面的失敗。
-
9 # 漩渦鳴人yy
其實吧,我覺得一個國家造軍艦的就好像兩口子過日子一樣,講究的就是你情我願,如果國家自己不願意製造某款軍艦,那就算這個軍艦效能再怎麼逆天,再怎麼優秀,那這個軍艦也是造不出來的!
所以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人之所以製造這麼多艘航空母艦也是講究的,是一個你情我願的事情,首先,第一個航空母艦是未來海空戰的霸主!但這個是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戰血與火的教訓!才能夠知道的一個事情,那些有先見之明的人早就被當成瘋子處理了!即便是山本五十六,這個知道航空母艦在海戰之中的威力的人,也必須得像當時的日本聯合艦隊內部的舊勢力低頭,比如說南雲中醫,他就是一個鐵桿兒的戰列艦派!所以日本人知道戰列艦可能也是看到了航空母艦的威力,但這個理由不充分!
最重要的原因是什麼呢?我們可以去看一下整個日本聯合艦隊製造的那幾次航空母艦,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共製造了20多艘航空母艦,但記住其中只有八首是正兒八經血統重型航空母艦!分別是赤城,加賀,蒼龍,飛龍,瑞鶴,翔鶴,大鳳以及後來被改裝的那一艘只有經歷幾個小時處女航行的7萬多噸級別的重型航空母艦!
其中六艘重型航空母艦是日本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戰之前建造的,而在這之後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展一直到日本人投降,只入列的兩艘重型航空母艦!
為什麼會造成這種情況?日本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他的船廠裡面的工人都死絕了嗎?這個時候為什麼不踢日本多建造一些重型航空母艦呢?
很簡單,是男人就該去玩兒鉅艦大炮!對於日本聯合艦隊大多數官兵來講,之前日本聯合艦隊的榮耀是誰締造的戰列艦,日本艦隊的海軍軍神東鄉平八郎當初就是帶著日本人的戰略艦,在對馬海戰裡面將俄國的波羅的海艦隊徹底擊垮,因此奠定了日本在東亞地區海軍的霸主地位!
所以對於日本人來說,製造航空母艦沒有那麼正式!製造航空母艦反而是一種沒得辦法,最後只能夠選擇航空母艦來減緩一下國內巨大的生產壓力!
你想放假,工廠裡不讓放假,工廠已放假,有技術的工人跑到其他地方去了,以後萬一發生了戰爭,你這軍艦誰來替你造,誰來替你維修呢?而且還有很多的戰略建已經建了一半,而此時你要把它全部給拆了得損失多少東西,這得多心疼,所以當時的華盛頓海軍條約許多國家就算了,空子把戰略鍵改成航空母艦!
日本的六軸重型航空母艦,也正是因為在華盛頓海軍條約的框架之下,最終無奈地選擇了航空母艦,而不是戰列艦,你看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戰之前,華盛頓海軍條約形同虛設的情況之下建造的都是什麼,戰列艦,比如說大和級戰列艦!就這三艘大和級戰列艦,包括後來改裝成航空母艦的那一艘,這資源拿回去建造航空母艦,能建造多少航空母艦?
雖然日本人不情願,但是他還是拿有限的精力去造了六艘重型航空母艦,可也正是因為這六艘重型航空母線幫助日本人在太平洋戰爭前期佔盡了優勢!
有的時候你也不得不去歎服什麼叫做無心插柳柳成蔭,但是對於日本艦隊絕大多數的榆木腦袋來講,聯合艦隊裡面的這艘航空母艦未來肯定是要為大決戰唱配角的,大決戰的主角是誰呀?是我的鉅艦大炮!
諸位都不覺得奇怪嗎?中途島海戰裡面!為什麼炸島?還有洗衣機敵方軍艦襲擊航空母艦所有的任務全部扔到航空母艦的頭上,日本坐擁那麼多的戰列艦,究竟是用來幹什麼的?身為前線指揮官的南雲中一,難道就不知道,自家的軍艦數量佔有優勢嗎?自己還佔據著優勢嗎?偏得拿著航空母艦去趟雷去做急先鋒,最後造成的結果是什麼?還有人說南雲忠一在珍珠港是為了儲存實力,所以才把軍艦撤出了戰鬥,你看看他在中途島做的那些事情,兩相矛盾的結局之下只能證明一件事情,南雲忠一要麼是個草包,要麼就是成心的!
-
10 # 歷史系旅法師
第一,日本是航母技術的開拓者,英中國人最好的學生。
第二,二戰時代的航母和今天的航母不可同日而語。
英國是個很厲害的國家,雖然他們的軍隊不是世界上最強的,但是他們的創新能力很有一套。
當時還是艦隊決戰時代,戰列艦帶著巡洋艦在大海上搜尋敵人,雙方見面決戰,比拼誰的艦炮多、口徑大、航速高、主力艦多。
所以航母出現是個跨時代的舉動,和坦克改變了陸戰一樣,航母改變了海戰。
所以日本在英國發明航母之後也很積極的製造航母,畢竟其作為島國是必須要爭奪海權的。
1910年英中國人在巡洋艦上嘗試起落飛機,1919年競技神號下水,而直到1924年這艘正牌航母才服役。而日本人的“鳳翔”號航母1922年就服役了,可見日本人對航母的重視和研發之快。
雖然日本是亞洲當時唯一的工業國,但是日本畢竟是個資源不發達的國家,像美國那樣下餃子似的出產航母是不可能的。(太平洋戰爭期間日美生產航母比為29:147)
然而日本人對美開戰前的十艘航母,是攢了幾十年攢出來的,不止靠侵略而來的物資,甚至壓榨本國國民,才攢出這一份家當,面對英美龐大的生產力和無窮無盡的資源,攢出來的艦隊最後只能走向毀滅。
回覆列表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三個主要海軍大國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海軍利用其強大的海軍力量嚴重破壞了美國太平洋艦隊,而一次戰鬥的美中國人無法反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日本得以壓倒美國,這主要依靠其龐大的航空母艦力量。在珍珠港事件之前,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艦,其航空母艦數量超過美國和英國。珍珠港事件發生後,日本繼續瘋狂建造航母,這成為日本海軍對美國的主力軍。那麼,為什麼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瘋狂地建造了航母?實際上,它是由美國和英國強制實施的。當時,航空母艦並未受到重視,所有國家都將航空母艦視為輔助艦,因此日本在華盛頓會議上贏得了81,000噸的航空母艦噸位配額。因此,日本決定充分利用這些股份,並將剩餘的資本船轉變為航空母艦。這樣,它不僅可以彌補戰艦的不足噸位,而且可以節省資金,因為航空母艦的價格比戰艦便宜得多。一艘戰艦上可以建造至少兩艘航空母艦。實際上,日本不想建造航空母艦。當時,日本還保持了“巨型加農炮”的想法,並且不可能建造航空母艦。這樣,加賀和赤城的兩艘戰艦被改裝成航空母艦。這兩艘航母的配額為54,000噸。除了以前的鳳翔(消費量為7,000噸)之外,日本的配額僅為20,000噸。為了充分利用配額,日本減少了航空母艦的噸位,並生產了兩艘小型航空母艦,即一艘8000噸的龍翔和一艘1.2萬噸的蒼龍。日本以這種方式建造了五艘航母,配額為80,000噸。日本大多數主戰航空母艦都是在戰前完成的。在戰爭期間,特別是在戰爭的後期,由於美國的戰略轟炸和該國工業基礎的限制,沒有建造它們。他們中的大多數都經過改裝,最初是為戰艦和巡洋艦準備的船體,因此建造速度更快。這可能就是我們認為日本製造更多產品的原因。實際上,這些改性產品的質量是中等的。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參加了23艘航空母艦。這些航母中有一些是自行開發的,有些則是由民用和商用船改造而成的。實際上,那時,貨船上的木板可以稱為航空母艦。操作起來不容易嗎,當時的戰鬥機彈藥不如目前的戰鬥機那麼多。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艦載機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從航空母艦上起飛,它體積小巧,操作簡單。兄弟們可以通過艱苦的努力將其推開。現在,超過十噸的空重確實無法與那個時代的戰鬥機相提並論。在1894年至1895年的抗日戰爭爆發之前,日本建立了強大的艦隊。在英國的支援下,日本先後擊敗了清朝和俄羅斯,成為亞洲唯一的大國。抗日戰爭勝利後,日軍的發展基本停滯,但日本海軍的發展很快。日本海軍最早的老師是英國,但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日本在航空母艦的研製上超過了英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航母的概念開始出現。為了保持海上優勢,英國率先建造了航空母艦。但是,第一艘英國航母的建造尚未完成,日本航空母艦已經首先投入使用。世界上第一艘航母的頭銜被日本的“鳳翔”號奪走。此後,日本海軍迅速發展,成為海軍力量僅次於英國和美國的國家。儘管日本的整體海軍實力不及英國和美國,但日本的航空母艦實力卻強於英國和美國。由於日本擁有建造航空母艦的技術和經驗,因此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都建造了許多高質量的航空母艦。日本信濃號航空母艦的噸位超過70,000噸,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艦。除了日本在建造航空母艦方面的技術和經驗外,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航空母艦也被大量建造。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航空母艦的製造和維護成本不太高。日本建造了25艘航空母艦,主要是因為時間和資源不足。如果時間和資源足夠的話,日本建造的航空母艦的數量肯定會更多。大多數國家無法支援現代航空母艦。即使是富裕的美國,也只有11艘航空母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