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用戶3759148658745

    1、養殖模式和苗種放養量

    池塘養殖加州鱸魚有混養和單養兩種方式。混養既可以利用成魚池、親魚池進行,也可以利用魚種池進行。通常選用每0.067公頃產300-400千克的中低產成魚或魚種池進行,以利用池中的天然餌料魚為主,每0.067公頃可放規格為3-5厘米的加州鱸魚夏花20-50尾。池塘單產加州鱸魚,魚種規格要放大一些。一般可放規格為8-10厘米的加州鱸魚。每0.067公頃放養1 000-2 000尾,經過5個多月的飼養,年底出池平均規格在250克以上。

    2、餌料及投餵方法

    養好加州鱸魚,關鍵是要有足夠的適口的餌料魚。目前解決的途徑主要有:一是利用魚種池培育鰱、鱅魚苗;二是利用成魚塘,在塘中用網攔出部分塘體養殖小魚;三是購買野雜魚;四是購買專用配合餌料。加州鱸魚屬凶猛魚類,以活魚為食。活魚的投餵量若以尾數計,可以放養量的2-3倍喂之。若以重量計,一般日投餵量為其總體重的10%-12%。

    3、飼養管理

    主要抓好水質管理,水位管理和魚池環境管理。加州鱸魚為凶猛魚類,喜歡食動物性餌料。要求水質清新、溶氧豐富。因此整個養殖過程中,水質不宜過肥。特別是夏秋季,由於投餵大量餌料,極易引起水質惡化,一定要堅持定期換水,注入新水。

    4、魚病防制

    加州鱸魚在池塘養殖過程中,一般病害較少。目前發現的魚病主要有:水黴病、癤瘡病和錨頭蚤等寄生蟲病。水黴病、癤瘡病用食鹽溶液藥浴效果較高。對於錨頭蚤等寄生蟲病,一般可用(0.5-0.67)×10-6的敵百蟲全池潑散,防制效果甚為理想。

    加州鱸魚養殖週期有多長

    一般來說加州鱸魚從入箱到成魚養殖需要經過半個月左右的進食馴化時間以及4-5次的分箱篩選,每次分箱篩選需要經過5-7天才可進行第二次,當成魚養育到達0.5-1公斤即達到了上市的要求。因此我們可以算出加州鱸魚養殖週期大概是在在3個月左右。

  • 2 # 零雨其濛he

    1、池塘。每口池塘的面積以8~12畝、水深2米左右為宜。池塘過小,水體窄,溶氧不足,難以高產;池塘過大過深,不利生產操作。池塘最好設進、排水閘,分別通向進、排水河,不重復使用養殖水,以免二次汙染。

    2、機械配備。每1.2~1.5畝水麵配備1臺增氧機,這是高產養殖的基本條件;池塘需配置抽水機,以保證隨時可更換新水,沒有進、排水閘的池塘更有必要;此外需配置柴油發電機以防停電池塘缺氧。

    3、清塘。用來養殖鱸魚的池塘要經過乾塘、清淤和曝晒,尤其是多年養殖的舊塘。在放苗前半個月進行一次消毒,每畝施放生石灰150斤或使用20毫克/升漂白粉帶適量池水消毒。如果未經乾塘曝晒的,還要使用茶麩打碎浸水全塘潑灑,以徹底清除野雜魚。

    4、插網。用細網將池塘分小,便於魚苗吃食。

    5、培水。消毒後的池塘經濾網納入新鮮水(80厘米左右),施放部分複合肥培育浮游生物。

    管理與病害防治

    1、日常管理

    (1)投餌:鱸魚易暴食,應適當控制投餌量,有利於降低成本、減少腸胃病的發生和水質的汙染。投餌要做到定點、定時、定量,一般日投餵2餐,分別在早晨的6~7時和傍晚的6~7時,一般在塘中搭一餌橋,每餐正常投餵至八成飽為宜。如遇高溫、變天應適當減少投餌量,每次投餌注意觀察魚群的進食和健康狀況,以便及時採取應變措施。

    (2)水質管理:鱸魚的高產養殖也就是高密度養殖,保持水質清新和溶氧充足十分重要,主要方法有:

    ①勤換水,特別是在中後期;

    ②勤增氧,魚苗期可適當開動增氧機,隨著魚體的長大開動增氧機的次數愈趨頻繁,尤其是在高溫天氣和養殖後期,要開動全部增氧機,保持塘水的溶氧充足;

    ③施放生物製劑,高密度養殖帶來塘底大量的殘餌和排洩物,有害物分解濃度高,大量消耗水中氧氣,尤其是高溫天氣更為嚴重,適當施放生物製劑可以有效降解氨氮和亞硝酸鹽,保持良好水質,此點最易被養殖戶忽略。

    ④做好消毒與殺蟲工作,一般每15天消毒一次,頻率視魚吃食情況而定。

    (3)巡塘:白天主要觀察吃食增減情況來判斷鱸魚健康情況,一般魚有不適最先反應在吃食上面,另外巡查有無魚游水,大量發病前一般有少量幾條魚游水,此時是看病與用藥的最佳時期也是關鍵期。晚上,特別是下半夜2~3點鐘要巡查增氧機運轉情況。

    (4)防盜:每年都會發生偷魚事件,所以養殖中後期一定要注意防盜,一般辦法是魚塘晚間應保持照明充足,魚塘設置柵欄,條件寬裕的可裝監控設備。

    2、病害防治

    (1)氨氮、亞硝酸鹽中毒。高溫天氣時,水中的氨氮高,甚至產生亞硝酸鹽,會致使鱸魚缺氧中毒吃食減少嚴重時出現死魚。主要癥狀:鰓絲暗紅,吃食減少。防治方法:施放絮凝劑吸附水中氨氮,施放底質處理劑降減氨氮;放出部分老水,注入新水,注水時要避免直接衝起塘底汙物加速魚的死亡;發病前注意用生物製劑預防。

    (2)腸炎病。病魚腹部膨大,肛門紅腫,擠壓腹部有淡黃色粘液流出。主因投餵變質飼料或過量投餵引起。治療時先減料(最好能停喂一餐),用廣普抗菌藥拌餌投餵3~5天一般可痊癒。

    (3)出血病。病魚的胸鰭、背鰭基部紅腫並充血,病魚行動遲緩,攝食下降。此病為病毒感染,傳染性較強。治療上可使用病毒靈、氟哌酸混合拌餌投餵,連續6天。同時對池塘用強氯精全池潑灑,每天1次,連續3天。

    (4)水黴病。此病多發生在水溫較低的冬春季節,病魚體表傷口處附著灰白色棉絮狀菌絲體,魚體虛弱無力,慢慢死亡。此病感染後傳播較快,預防可以抽部分地下水保持鹹度,和多加水以保持水溫。此病特定環境下容易發生,使池塘水環境改變並保持魚體營養充足提高抗病力是最有效的控制措施。

    (5)車輪蟲。斜管蟲、聚縮蟲病:多發生在中間培育階段魚的體表和鰓絲。癥狀為魚體消瘦,體色變黑,口端糜爛,一年四季均有發病。預防上多采用換水,改良水質。治療可用0.77~1毫克/升的硫酸銅及硫酸亞鐵合劑(5:2)全塘均勻潑灑,或用20~25毫克/升的福爾馬林全塘潑灑。一般寄生蟲容易引起繼發性細菌感染,所以殺蟲後一般要消毒。

    (6)肝膽綜合症:主要表現為吃食減少,逐步有魚游水並出現不明死亡。主要原因是高密度養殖下藥物施放頻繁,水體中有毒有害物質在魚體中慢性積累,導致魚體器官功能失調和組織損傷;長期過量投餵,魚體肝臟長期超負荷致代謝失調甚或代謝紊亂所致。防治主要是調控好水環境,科學投餵,定期用一些疏肝利膽類中草藥拌料投餵有一定預防作用。

  • 3 # 用戶560028363158

    養殖鱸魚需要先建立池塘,池塘要建立在遠離工業區的地方,塘深3.5米,底部裝沙土。配備增氧設備和抽水泵,保證池塘的溶氧量和水質。放養前需要消毒清塘,以免導致其患病。投餵飼料要定時定量,每天投餵兩次,喂料在平均體重的2-4%之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亞硫酸根和氫離子生成二氧化硫和水的化學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