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琅琊風
-
2 # Ann知秋
感謝邀請!我是南方人煎餅卷大蔥以前沒吃過,後面倒是喜歡吃了,蘿蔔也是愛吃,冬吃蘿蔔夏吃薑老家很喜歡燉蘿蔔東加肉的那種很好吃,像煎餅卷大蔥在老家是沒有吃過的,後面出門在外認識很多北方朋友,也認識了這個煎餅卷大蔥剛開始吃不習慣,吃起來特費勁咬都咬不動那種,後面吃得多了就習慣了還覺得很好吃很有勁道,拿一根大蔥蘸上醬卷著煎餅吃起來特別香。
-
3 # 大貓科
謝謝邀請。當然吃過,還很喜歡吃,特別好吃,這也是東北人的最愛。易做、健康、醒胃,不過在我們家,其吃法稍有新增,煎餅除了卷大蔥外,最好加一片燒鵝脆皮或白切五花肉加大醬、捲上,咬上一口,滿嘴生香回味無窮,不能再說了,口水己流一地。
九月不收蔥,十月一場空。我們這裡的農民流傳著的一句諺語。現在就是農曆九月份,是大蔥收穫的季節。
每家每戶在菜園裡都有種的大蔥,把蔥收了,揀著個大的蔥,放在太Sunny下晾晒,把鮮蔥晒成幹蔥,存起來準備冬三月吃。到農曆十月,由於氣溫低,容易上凍封地,蔥凍在地裡了,即使能挖出來,晾晒的時候,也容易凍壞,所以,十月就收不到蔥了,要等到明年開春。現在出現了暖冬,老一輩的農諺,好像不是哪麼準確了。
小的時候,冬三月的蔬菜就是白菜蘿蔔蔥,外加一缸老鹹菜和一盆大咸醬。大蔥是一種調味料,叫蔥花,我們把大蔥當作蔬菜。小時候吃的煎餅是地瓜粉攤的,我們叫瓜幹煎餅。媽媽攤煎餅的時候,卷個熱乎乎的煎餅,要是能扒顆大蔥,蘸著大醬,吃的熱火朝天,心裡美滋滋的。
我是地地道道的山東人,並不是每個山東人都吃煎餅的,分地區的,但是,山東人吃大蔥蘸大醬,那是家常便飯。煎餅卷大蔥是我們臨沂人的標配,現在到賓館飯店裡吃酒席,餐桌上沒有煎餅卷大蔥,蘸大醬,好像就沒有特色,不能稱為酒席。
臨沂市是煎餅的發源地,也是這裡的特產。具體是怎麼起源的?在臨沂的哪個地方先發明的?我沒有考證,也不清楚。我只記得一個民間故事,就是關於煎餅的傳說,好像是在琅琊鄉音一書中看到的。
從前,在沂蒙山區,有個書生,家道中落,家境逐漸貧寒,無財力再繼續讀書,親戚朋友提起當年婚約之事,讓他到未來岳父家借讀。
到了未來岳父家,老岳父瞭解到情況,嫌貧愛富,想悔婚。想了個辦法,把書生讓進書房,光給書看,不給飯吃,打算餓走書生,毀掉這門親事。丫鬟得知這事以後,偷偷報知小姐,小姐端莊賢惠,鍾情於書生。小姐得知情況後,非常著急。老爹爹只允許把筆墨紙硯和茶水送進書房,就是不給飯吃。頭一天,書生沒有吃飯。
怎麼能把飯送進書房呢?小姐徹夜難眠,翻來覆去,還是從紙上作文章。過去的紙是草紙發黃,小姐就用黃色的小米麵烙餅,攤得和紙一樣薄,夾雜在紙裡,讓書生挑著吃。三個月後,老岳父看到書生吃紙,而且活的很好,以為有神靈相助,嚇得不敢刁難書生,正常供應日常飲食了。三年後,書生高中頭名狀元,和小姐喜結良緣,成就了一段佳話,流傳至今。
以後,沂蒙山區的未出嫁的女子爭相學習這個手藝,於是煎餅就誕生了,逐漸的往外地擴散。煎餅是一種最抗餓的乾糧,晾乾能放好幾個月,加清水弄溼後,即可食用。出苦力,幹體力活的都喜歡吃煎餅卷大蔥,再來上塊鹹菜,抗餓時間長,百吃不厭,攜帶還方便。現在煎餅不光卷大蔥了,可以卷一切食物和菜。來臨沂,不喝糝,吃煎餅,都不好意思說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