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龍兒帥不帥

    在一年級,我懷著好奇的心情來到了和風學堂,那時候小小的我並不知道這學堂擁有中國歷史傳統文化的精髓,來這裡是一種享受,能使我們深刻地了解傳統文化。

      一轉眼,四年過去了,我知道和風學堂是開啟文化書法與儒家心性這扇門的一把鑰匙,和風學堂又是指路燈,指引我們這些學生去追求、研究心中的好奇。文化與書法的重要性,我們用語言是無法表達出來的。

      在學習書法,必定做到“中”。“力點”、“絞轉”、“切”都是每一個書法動作的要點,我們要做到位,但不能寫得太死板、硬邦邦的,要活力,要把人寫出來,把情感融入進去,延續書法傳統,這樣的作品具備了文化品格,看起來一定使人心曠神怡。

      練習書法就是修養心性,使我們心手雙暢,讓我們整個思想都融合到書法裡,又使我們更加地了解傳統文化。我們要多臨摹書法,但要準確地臨摹,不能應付式,如果應付式,那比不寫還糟糕。

      傳統書法藝術與儒家文化心性息息相關,如果將二者融匯一起,再體現在書法作品中,這個是非常了不起的。

      一種氣勢磅礴的陽剛之美,另一種婀娜多姿的陰柔之美,都要在書法中體現出來。剛中帶柔、柔中帶剛,將使書法作品的氣息更加的絢麗多彩。說到這裡,我又想到了“太極圖”,太極圖中間的“S”線象徵書法的每一筆,又象徵著生命狀態的形勢,無疙瘩的流暢,令篇幅更加流美。

      我們要對文化產生恭敬心,對老師、父母也要有恭敬心,不但這樣,還要深入學習、勤奮學習、正確學習、自覺學習。做到這些,稱得上好學生了。

      文化書法、中國身份和儒家心性是我們和風學堂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去研究、去追求、去開拓,就能成功。

  • 2 # 用戶5375170259999

    1、袁隆平的創新事例

    袁隆平長期從事雜交水稻育種理論研究和制種技術實踐。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三系法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設想並進行科學實驗。1970年,與其助手李必湖和馮克珊在海南發現一株花粉敗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為突破“三系”配套的關鍵。

    1972年育成中國第一個大面積應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號A”和相應的保持系“二九南一號B”,次年育成了第一個大面積推廣的強優組合“南優二號”,並研究出整套制種技術。

    1986年提出雜交水稻育種分為“三系法品種間雜種優勢利用、兩系法亞種間雜種優勢利用到一系法遠緣雜種優勢利用”的戰略設想。被同行們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2、五易畫風的白石老人

    齊白石本是個木匠,靠著自學,成為畫家,榮獲世界和平獎。然而,面對已經取得的成功,他永不滿足,而是不斷汲取歷代名畫家的長處,改變自己作品的風格。他60歲以後的畫,明顯地不同於60歲以前。70歲以後,他的畫風又變了一次。

    80歲以後,他的畫的風格再度變化。據說,齊白石的一生,曾五易畫風;正因為白石老人在成功後仍然馬不停蹄,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為成熟,形成獨特的流派與風格。

    3、愛因斯坦

    25歲的愛因斯坦敢於衝破權威聖圈,大膽突進,讚賞普朗克假設並向縱深引申,提出了光量子理論,奠定了量子力學的基礎。隨後又銳意破壞了牛頓的絕對時間和空間的理論,創立了震驚世界的相對論,一舉成名,成了一個更偉大的權威。

    4、牛頓晚年趨於保守

    牛頓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對科學的貢獻是史無前例的。牛頓的一生有許多偉大的發現:力學三定律、萬有引力、光學環、光微粒說、冷卻定律以及微積分,然而到了晚年,他的研究陷入了亞里士多德的柏拉圖學說的範圍而不能自拔。

    他花了十年的時間來研究上帝的存在,結果自然毫無所得。由此看來,即使是一個偉大的學者,一旦落入陳舊的範疇,就談不上有絲毫的成就。

    5、書法家的創新故事

    書法和其他藝術一樣,貴在不斷推陳出新,在學習與借鑑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創造出富有時代精神的新作品。晉代的王羲之,被譽為“書聖”。他學習書法時,不但刻苦認真,而且博採眾長,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面。

    據說他起初向衛夫人學習書法,後來又借鑑秦漢以來眾多的書法佳作,像秦代大書法家李斯,漢代大書法家蔡邕,三國大書法家鍾繇,以及被稱為“草聖”的張芝等許多名家作品,他都泛覽博識,然後才獨創出一種俊逸妍美的新書體。

    前人高度評價他的書法如“龍躍天門,虎臥鳳闕”。他的代表作品《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楷書《樂毅論》則被譽為“千世楷法之祖”。

    書法藝術從晉代至唐初一直是繼承“二王”的傳統,追求姿媚瘦硬的書風。盛唐的顏真卿,獨樹一幟,開創了渾厚雄強、剛勁肥壯的新書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顏體”。

    自唐以後,許多著名的書法家都從他那兒汲取過營養。據說他曾經跟張旭學習筆法並且向“二王”、褚遂良以及當時民間的書法作品多方面借鑑,才能承前啟後,開創一代書風。

    米芾是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年輕時學習書法很刻苦,他借了很多晉代和唐代名家真跡來臨摹,當他把古人的真跡和自己臨摹的作品一道歸還原主時,連主人也分辨不出真假來。

    別人對他說:“你寫字太像古代的人,惟獨沒有自己的面貌,這樣是不會有成就的,希望你要發揮自己的特長,不能食古不化。”他聽後慢慢衝破古人的束縛,發揚自己的長處,到晚年終於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句漫不經心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