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柒道友
-
2 # 善言衍
品行就是一個人的道德情操和行為方式。一個人不一定能成為一個偉大的人,但完全可以成為一個正直的人。正直之人,首先要做到憑良心辦事。清人王永彬有云:“求個良心管我,留些餘地做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幹事都能從良心出發,那絕對是一個高尚的人、正直的人。人還要有正確的是非觀念,遇到問題要有自己的見解,決不能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要堅持真理,不能因為關系好把錯說成對,也不能因關系不好,而把對說成錯。
-
3 # 用戶1409525238221
不管人生的命運如何,都不改變自己的品行。品行包括品德和行為,個人品德是通過社會道德教育和個人自覺的道德修養所形成的穩定的心理狀態和習慣和行為。品行,是指人的行為品德。用好手中的權利,靠的是責任,帶好身邊的人員,靠的是品行。
-
4 # 用戶8906551755535
品行包括品德和行為,個人品德是通過社會道德教育和個人自覺的道德修養所形成的穩定的心理狀態和行為習慣,它是個體,對某種道德要求認同和踐履的結果,集中體現了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為的內在統一個人的素養結構中,個人品德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材質等t他素質的完成和翔就也離不開品德力量的支持,個人品德決定著一個人在實際生活,社會實踐中的行為選擇
-
5 # 用戶1626913770059006
品行,是指人的行為品德。
【詞目】品行
【拼音】pǐnxíng
【英文】conduct
【例句】品行端正,品行不端,好品行,品行高貴。
一個人的品德和行為就是這個人的品行。
品行表現為:
這個人在現實生活中的一舉一動,品行是從小培養出來的。品行包含的內容很多,如:人道、孝道都為品行的內容。所謂人道,就是這個人的為人之道。對家人、對鄰里、對朋友、對同事等等;孝道就更不用說了,那是為人之根本,正所謂“萬事孝為先”。
有的人外表平平常常,但是只要聽其言、觀其行就能看出這個人的品行。品行是道德規範的範疇,遵守道德規範、符合道德標準這樣的人就是品行好的人。
回覆列表
德者,得也。得者,有會於心,有招在手。老子說,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是無招勝有招,出手必中。下德,有招有式,一不小心就易流於抱殘守缺,刻舟求劍。
大自然或說宇宙,本身具足了客觀規律、修行法則、紅塵遊戲三個功能,三者合一,一即三,三即一。
普通話說,所謂德,就是講原則,就是有操守,按自己的良知(即悟性心得)和客觀規律辦事。
道而後德。其實,德的內容廣泛,於道之下,無所不包,無所不備。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一是名相(即概念),二是對立,三是測量(或轉化),萬物是可以認識、可以確定的事物。
當人類沒有發明名相時,天地萬物無法區分,猶如混沌。故說,無名天地之始。
盤古開天地,伏羲一畫開天,開的是名相概念之天地!
發明名相後,就如同母親有能力給孩子起名了。故說,有名萬物之母。此即道生一。
有了名相,最重要的是如何設定名相的語境,就像數學的二維區間一樣,要有兩個相反的方向、兩個端點,于是相對的概念出現了,有了善惡、美醜、高下、乾坤、男女等。此即一生二。
有了區間的兩個端點,就可以對處於區間中間的事物進行測量了,中間的事物其實就是兩個端點的轉化。此即二生三。
以此類推,萬物都有了與其內涵相對應的名字。此即三生萬物。
一二三萬物,合起來都叫做德,這是廣義的德。若沒有這個德,萬物就沒有清晰的邊界,世界就是混沌不可認識的,也就沒有了人類的文明。故,萬物(包括人類尤其是人類)尊道而貴德!
狹義的德,是人們在名相相對而生和對事物進行測量的基礎上,對自然之道不同程度的個人的認識、感悟、心得和要執意堅守的原則。
而至高的德,是大修行人(聖人、佛陀等)於自然之道得無所得,隨緣應化,隨機應變,無招勝有招。屬於修行人的心法,在此不展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