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用戶1686056812367

    清代末年,朝廷開始在甲等學堂以上設立監學,專門負責監管學生日常的飲食起居、課業完成度以及學習勤懶等情況。

    清 末在中等以上學堂設立的學官。也稱學監。主管學生的學習、生活起居和日常行為。 魯迅 《吶喊·頭髮的故事》:“ 宣統 初年,我在本地的中學校做監學。”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三篇七:“﹝ 秦公 ﹞來函以監學相委,以為整理本校非鄙人之力不能。”

    指國子監。封建時代的教育管理機關和最高學府。《宋史·職官志五》:“﹝ 建炎 ﹞十三年,太學成,增置博士、正、録。參用 元祐 、 紹聖 監學法,修立監學新法。” 元 虞集 《請吳先生書》:“先生抱道懷德,經明行脩,係乎監學者匪輕。”

  • 2 # 隨便顆粒面

    監學為宋代地方官學之一。據〔宋史·地理志〕,宋代地方行政層級分為路、府、縣三級,而州、軍、監與府同屬第二級。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分天下為十五路;仁宗天聖時,析為十八路;神宗元豐時,又析為二十三路。

    迨徽宗宣和四年(1122),天下分為二十六路、四京府、三十府、二百五十四州、六十三監、一千二百三十四縣。由於軍多設於軍事要衝,監則多設於富鹽礦之地,性質特殊,因此其數量不及府、州。

    北宋慶曆、熙寧、崇寧三朝三度興學,除府、州外,軍、監亦須依詔興學,其規制與府、州學同(參見「慶曆學制改革」、「熙寧學制改革」及「崇寧學制改革」等)。

  • 3 # 用戶3654411890995496

    監學,讀音jiānxué,漢語詞語,基本意思為清末在中等以上學堂設立的學官。也稱學監。主管學生的學習、生活起居和日常行為。大概類似於現代的主任級別吧

  • 4 # 做快樂的啾啾啾

    1,監生是指在國子監讀書的學生,也稱為太學生;

    2,貢生亦稱貢監,是指府,州,縣學的生員經考選進入京師國子監學習的讀書人;

    3,廩生亦稱為廩膳生或廩膳生員,是經過歲考和科試併成績優秀的讀書人;

    4,庠生是明清時期對府,州,縣學生員的別稱。庠為古代學校之名。

    5,匾掛經元:經元是指科舉制度中鄉試的第二名至第五名;即指鄉試考中經元,並掛匾慶祝。

  • 5 # 思慕吉祥650808

    主要區別是:廩生有資格選為貢生;貢生是正途選拔的監生;監生是所有在國民監讀書的學生。

    貢生就是縣、州、府乃至省向朝廷推舉的、經過學政選拔、成績特別優秀的生員(秀才),升入京師國子監讀書的學生。他們是正途進入(非用錢買的),與其他國子監學生不同。經國子監學習深造後,由吏部派任知縣、縣丞、教諭等官職,也叫貢監。

    監生是國子監讀書生員的簡稱,指在國子監所有讀書的人。

    監生分恩監、貢監、舉監、優監、萌監、例監。

    廩生是秀才中的一等生,就是經過歲考和科考兩試的成績優異者,政府每月給廩食,有資格選為貢生。

  • 6 # 魚黛

    監生即在國子監裡就讀的學生。其來源很多,有參加鄉試而入的貢生、有皇帝恩准的“恩監”;因長輩曾為國建功而特准的“廕監”;和最常見的方法:透過捐獻金錢財物而成的“捐監”。監生雖然亦可應鄉試、會試;但一般被認為是“雜流”,就算能考中進士,地位也較為低。

    通過國子監選拔參加鄉試,成績特佳的生員,有機會被選為貢生,成為國子監的學生。與國子監其他“監生”不同,“貢生”是正途所出,屬一種榮譽。

    通過院試的童生都被稱為“生員”,俗稱“秀才”,秀才分三等,成績最好的稱“廩生”,由公家按月發給糧食;其次稱“增生”,不供給糧食,“廩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額的;三是“附生”,即才入學的附學生員。生員獲得“入學”的資格後,可以到官辦的府、州、縣學讀書。

    古代學校稱庠,故學生稱庠生,為明清科舉制度中府、州、縣學秀才的別稱。庠生也就是秀才之意.庠序即學校,明清時期叫州縣學為“邑庠”,所以秀才也叫“邑庠生”,或叫“茂才”。秀才向官署呈文時自稱庠生、生員等。

  • 7 # 無雙芒果h8

    庠生

    明清府、州、縣學的生員的別稱,也稱秀才,庠就是學校,童生經考試過關稱“秀才”,進入縣儒學讀書後稱“生員”。“生員”又分“廩生”、“增生”。

    廩生

    廩膳生員,由府、州、縣每月發放生活補貼,府、州、縣都有固定廩生名額,不得超額。

    增生

    府、州、縣各級學校為多培養人才,在廩生的名額之外多收的“生員”,無生活補貼,地位次於廩生。

    太學生

    “生員”可另走捷徑,選送入太學,稱“貢生”。

  • 8 # 用戶6786111402127

    童生:明清時稱尚未考秀才或沒有考取秀才的讀書人。也就是說,凡沒有取得縣學、州學、府學學生資格,應考生員(秀才)之試者,不論年齡大小,通稱為童生或文童、儒童;故而,童生可以是兒童、青壯年,也可以是白髮蒼蒼的老年人。童試包括本省的縣試、州試、府試三級考試,考中者為生員,即俗稱的秀才,文章中則常稱為諸生。

    庠生:明清時期對府、州、縣學生員的別稱;庠為古代學校之名。

    廩生:亦稱廩膳生或廩膳生員。明代府、州、縣學生員最初每月皆給廩膳,補助其生活;清代則必須經過歲試和科試,成績優秀者方能取得廩生名義,成為資歷較深的生員。廩生的主要職務是具結保證應考的童生無身家不清及冒名頂替等弊事。清代官學生員分為三等,第一等為廩膳生員,享受官府的生活補貼,每年可得四兩廩餼銀;二等為增廣生員;三等為附學生員。

    增生:科舉制度中在廩生正式名額之外增加的生員名額,增額者為增廣生員,為官學第二等生員;名額有定數。

    附生:科舉制度中生員明目之一,明清時期於府、縣學之外有取附學生員之制,故亦稱附學生員。

    貢生:亦稱貢監,明清兩代科舉制度中,府、州、縣學的生員(秀才)經考選進入京師國子監學習的讀書人。

    監生:明清時期在國子監肄業的,統稱監生。初由學政考取,或由皇帝特許;乾隆以前,並加以嚴格的考試。監生有舉監、貢監、生監、恩監、廕監、優監等明目;後僅存虛名,不被重視。

    例生:科舉制度中生員明目之一;清康熙時,因籌集糧餉而特許由捐納取得府、州、縣學的生員資格,此種生員稱為例生或餉生;不久停止。不通過考選而由生員援例捐納進入國子監的,稱例貢,不算正途。

  • 9 # 一L63

    秀才分為三等,成績最好的稱為“稟生”,由國家按月發給糧食

    庠生 古代學校稱庠,故學生稱庠生,為明清科舉制度中府、州、縣學生員的別稱

    選府、州、縣生員(秀才)中成績或資格優異者,升入京師的國子監讀書,稱為貢生

    這三種基本上都是由國家養著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短文檯燈與蠟燭表達了怎樣的中心思想?你認為蠟燭具備怎樣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