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ylit17535
-
2 # 琉漪心晨
意思:用自己的眼光來看事物,所以物品都帶有我自己的主觀色彩。
出處:《人間詞話七則》清代:王國維
原文: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有我之境也。“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傑之士能自樹立耳。
譯文:境界有“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這是有我之境。“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這是無我之境。有我之境,是用自己的眼光來看事物,所以物我都帶有我自己的主觀色彩。無我之境,是忘記了自我,用物去看待物,所以不知道自身是什麼也不知道外物是什麼。古人作詞,大部分寫的都是有我之境,傑出的人士卻能獨樹一幟寫出無我之境。
-
3 # 秀秀8663
1、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暮然迴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2、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有我之境也;“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
3、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4、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 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 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詩人必有輕視外物之意,故能以奴僕命風月。又必有重視外物之意,故能與花鳥共憂樂。
5、大家之作,其言情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嬌柔妝束之態。以其所見者真,所知者深也。詩詞皆然。
6、自是思量渠不成,人間總被思量誤。
7、四言敝而有楚辭,楚辭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詩敝而有律絕,律絕敝而有詞。蓋文體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習套。豪傑之士,亦難於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體,以自解脫。一切文體所以始盛終衰者,皆由於此。故謂文學後不如前,餘未敢信。但就一體論,則此說固無以易也。
8、昔人論詩,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
9、無我之境,人唯於靜中得之。有我之境,於由動之靜時得之。故一優美,一宏壯也。
10、幾度燭花開又落,人間須信思量錯。
11、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區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必鄰於理想故也。
12、 自然中之物,互相限制。然其寫之於文學及美術中也,必遺其關系,限制之處。故雖寫實家,亦理想家也。又雖如何虛構之境,其材料必求之於自然,而其構造,亦必從自然之法則。故雖理想家,亦寫實家也。
13、陌上金丸看落羽,閨中素手試調醯(xī)。
14、社會上之習慣,殺許多之善人;文學上之習慣,殺許多之天才。
15、偶開天眼覷紅塵,可憐身是眼中人。縱使盟誓終不復,人間只有相思份。
16、 詞至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
17、客觀之詩人,不可不多閱世。閱世愈深,則材料愈豐富,愈變化,水滸傳,紅樓夢之作者是也。主觀之詩人,不必多閱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李後主是也。
18、 稼軒之詞,多見炫目之色、發聵之聲,以輔拔峭之言,慷慨之氣。
19、人能於詩詞中不為美刺投贈之篇,不使隸事之句,不用粉飾之字,則於此道已過半矣。
20、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回覆列表
窗外綠蔭添幾許?
剩有朱櫻,尚系殘春住。
老去鶯雛無一語,飛來銜得櫻桃去。
坐看畫梁雙燕乳。
燕語呢喃,似惜人遲暮。
自是思量渠不與。人間總被思量誤。 連燕子都為人的遲暮可惜,它們可能在奇怪,為什麼人不珍惜美好的時光,去盡情玩樂,而躲在深齋裡呢?
而作者暗自歎息,燕子你哪裡知道,人類最無法避免的就是他們的“思量”,如果有憂愁幽思,那窗外的芳菲世界、美好的韶光也只有盡付鶯和燕了。哪有心情去領略呢?
“人間總被思量誤”,一個“總”字,對人生的無奈作了何等淋漓盡致的闡發。
人,因多情而生,因多情而亡,豈料多情,終被無情惱。
恩恩怨怨,紛紛擾擾,隨風去吧,眼睛只長在前面,就不要為曾經的無限思量所牽絆。
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