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用戶9905854011138
-
2 # 清風徐來可否
一個絞絲旁一個委託的委是“緌”字。
拼音:ruí
字義解釋
1.古時帽帶打結後下垂的部分:“葛履五兩,冠緌雙止。”
2.像纓飾的下垂物。
3.古代指有虞氏的旌旗,後泛指旌旗或旗幟的垂流。
4.繫結。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緌·康熙筆畫:14·部外筆畫:8
《廣韻》《集韻》《韻會》儒隹切《正韻》如隹切,音蕤。《說文》系冠纓也。《詩·齊風》冠緌雙止。《傳》冠緌,服之尊者。《儀禮·士冠禮》其緌也。《注》緌,纓飾。
又《禮·檀弓》範則冠而蟬有緌。《注》蟬,蜩也。緌為蜩喙,長在腹下。
又《周禮·天官·夏採注》緌,以旄牛尾為之,綴於橦上,所謂注旄於幹首者。《釋名》緌,有虞氏之旌也。注旄竿首,其形橤橤然也。《集韻》緌,或作綏。詳綏字注。
5.繼續。
一個絞絲旁一個委託的委是緌字,讀音是ruí。
糹[sī]漢字部首
糹(讀mì、ㄇㄧˋ)是非常用漢字。傳統部首作“糹”,根據草書簡化而來作“糹”。
[sī]古同“絲”。用作偏旁,俗稱“絞絲旁”。很多簡體是從草書中演變而來。比如訁[訁]、飠[飠]、糹[糹、糸]、釒[釒],在草書中就有寫作今天的“糹”旁這種形式,所以帶“糹”字旁的字就都用簡體“糹”來表示了。“糸”是楷書的寫法。“糹”是簡化字的形體,一般只能用於左偏旁,糸、系、絮、累、繁、紫、紊等字不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