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Gypsophila1

    薄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稀少的多民族姓氏,主要源自姜姓、子姓及少數民族改姓。薄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264位。至2014年5月,薄姓在中國分布較廣,尤以山東及皖北等地為多,人口總數列全國第290位。

    姓氏來源

    1.出自姜姓,以國名為氏。

    據《潛夫論》上說,薄姓是姜姓的後代,上古時有薄國(在山東省曹縣東南,又稱毫),相傳是炎帝後裔的封國,薄國的後代子孫以國名為姓,稱薄姓。

    2.出自子姓,以邑名為氏。

    據《左傳·杜預注》載,春秋時期,宋國有大夫被封於薄城(今河南省商丘北一帶),他的後代子孫就以封邑名命姓,稱薄姓。

    3.源於子姓,出自商湯後裔的封國,屬於以國名為氏。

    4.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烏桓部薄奚氏部落,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南北朝時,北魏鮮卑族代北地區烏桓部有復姓薄奚氏部落,入中原後改為漢字單姓薄氏,屬於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北魏孝文在太和十九至二十年(西元495-496年)遷入洛陽時,薄奚氏部落隨之入居中原。在北魏孝文強制推行文化上漢化改革的過程中,薄奚氏改為漢字姓薄氏,世代相傳至今。

    5.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在俄羅斯學者史洛克格羅夫(史祿國,S.M.Shirokogoroff)發表的《滿族的社會組織·部族姓氏·滿語為表》中,記載了一支老滿洲部族波勒氏,滿語拼音為Bere mongu,漢字義“弓”,世居黑龍江北岸和東岸一帶。該氏族人數不多,有四個小分支,在清朝中葉以後多改漢姓為薄氏。

    6.出自漢朝末期羌人奚薄氏部落,屬於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

    漢朝後期,古羌人中有奚薄氏部落,在三國時期被稱為蜀郡徼外羌、或北羌,原居西北地區甘、陝之間,後居於今陝西省關中平原的北部地區,後逐漸漢化,改為漢字單姓薄氏。

    7.出自薄姑氏,以封地簡化為氏。

    蒲姑氏是商朝時的諸侯貴族,因其封地封於薄姑,遂以地名為氏,稱薄姑氏,後簡化為單姓薄。

  • 2 # 用戶7861964327260

    主要有穆氏、劉氏、陸氏、賀氏、樓氏、於氏、嵇氏和尉氏。

    鮮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之後進行了漢化改革,將原有的一百多個鮮卑姓氏改為漢姓。

    其中丘穆陵氏改為穆氏,漢化之後改姓穆,成為穆姓中的重要來源之一。

    獨孤氏改姓劉氏。其實獨孤姓出自劉姓,是漢光武帝劉秀的後代。漢化之後,獨孤氏再次改回劉姓。

    步六孤氏改姓陸氏。步六孤姓源自鮮卑部落步祿孤部落,漢化之後,步六孤姓改稱陸姓。

    賀賴氏改姓賀氏。鮮卑族復姓賀蘭氏、賀拔氏、賀狄氏、賀賴氏、賀敦氏皆改為漢字單姓賀氏。

    賀樓氏改姓樓氏。賀樓氏以部族名稱為氏,漢化之後,賀樓氏改姓樓氏。

    勿忸氏改姓於氏。勿忸氏也是鮮卑族部落的八大貴族之姓,漢化之後改姓於。

    紇奚氏改姓嵇氏。古鮮卑族宇文部分支紇奚部族,以部族名稱漢化改姓為氏。

    尉遲氏改姓尉氏。漢化之後,尉遲部便以部落名為姓改姓尉遲姓。隋朝時期,尉遲姓有第二次漢化,逐漸改姓單字尉,也有改姓遲的。

    其它還有紇骨氏改為胡氏。普氏改為周氏。拓拔氏改為元氏或長孫氏。達奚氏改為奚氏。伊婁氏改為伊氏。丘敦氏改為丘氏。侯氏改為亥氏。乙旃氏改為叔孫氏。車焜氏改為車氏。連氏,後改為連氏。僕蘭氏改為僕氏。若干氏改為苟氏。拔列氏改為梁氏。撥略氏改為略氏。若口引氏改為寇氏。叱羅氏改為羅氏。普陋茹氏改為茹氏。賀葛氏改為葛氏。是賁氏改為封氏。阿伏於氏改為阿氏。可地延氏改為延氏。阿鹿桓氏改為鹿氏。他駱拔氏改為駱氏。薄奚氏改為薄氏。烏丸氏改為桓氏。素和氏改為和氏。胡古口引氏改為侯氏。谷渾氏改為渾氏。匹婁氏改為婁氏。俟力伐氏改為鮑氏。吐伏盧氏改為盧氏。牒雲氏改為雲氏。是雲氏改為是氏。叱利氏改為利氏。副呂氏改為副氏。如羅氏改為如氏。乞扶氏改為扶氏。阿單氏改為單氏。俟幾氏改為幾氏。賀兒氏改為兒氏。吐奚氏改為古氏。出連氏改為畢氏。賀拔氏改為何氏。叱呂氏改為呂氏。莫那婁氏改為莫氏。奚鬥盧氏改為索盧氏。莫蘆氏改為蘆氏。出大汗氏改為韓氏。沒路真氏改為路氏。扈地於氏改為扈氏。莫輿氏改為輿氏。紇幹氏改為幹氏。俟伏斤氏改為伏氏。是樓氏改為高氏。屍突氏改為屈氏。沓盧氏改為沓氏。嗢石蘭氏改為石氏。解枇氏改為解氏。奇斤氏改為奇氏。須卜氏改為卜氏。丘林氏改為林氏。大莫幹氏改為合氏。爾綿氏改為綿氏。蓋樓氏改為蓋氏。素黎氏改為黎氏。渴單氏改為單氏。壹鬥眷氏改為明氏。叱門氏改為門氏。宿六斤氏改為宿氏。馥邗氏改為邗氏。土難氏改為山氏。屋引氏改為房氏。樹洛於氏改為樹氏。乙弗氏改為乙氏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沐陽太陽能需要加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