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小任性bao

    七言絕句也稱七絕,有四種常見格式。

    1、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韻式)如:

    (例)(標準格式)

    早發白帝城(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平平仄仄仄平平

    千里江陵一日還仄仄平平仄仄平

    兩岸猿聲啼不住仄仄平平平仄仄

    輕舟已過萬重山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謂“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辭”字屬平聲,末字“間”也是平聲,是為“平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韻。一般來說,五言詩首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詩首句入韻為常見。

    2、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韻式)如:

    (例)(標準格式)

    夜讀範至能(陸游)

    公卿有黨排宗澤平平仄仄平平仄

    帷幄無人用岳飛仄仄平平仄仄平

    遺老不應知此恨仄仄平平平仄仄

    亦逢汗節解沾衣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謂“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卿”字屬平聲,末字“仄”也是在古代是入聲字,屬仄聲,是為“平起仄收”。二、四句押韻。

    3、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韻式)如:

    (例)(標準格式)

    蘇臺攬古(李白)

    舊苑荒臺楊柳新仄仄平平仄仄平

    菱歌清唱不勝春 平平仄仄仄平平

    只今惟有西江月平平仄仄平平仄

    曾照吳王宮里人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謂“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苑”字屬仄聲,末字“新”屬平聲,是為“仄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韻。

  • 2 # 用戶3241448269622

    七言排律

    詩體種類之一

    七言排律是排律的一種,屬近體詩範疇。它是由七言律詩擴大而成的,每句七個字,一般在十句以上。往往是兩句押一韻,可以有六韻十二句,八韻十六句的排律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七言排律風格每句七個字,一般在十句以上含義排律的一種,屬近體詩範疇特點七律是五律的擴展

    詩體簡介

    在至唐代完成的中國古典詩歌的十一種詩型中,只有和“七言排律”二種因其作例很少,在文學史上也缺乏影響力,因而它們作為獨立的詩型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如何定位,還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二者之中,“六言絕句”不盛行的原因,主要在於它的句末沒有“休音”(節奏的真空),因而沒有節奏的活性化;在這一點上,我想基本上已經是公認的客觀事實。

    另一方面,為尋求“七言排律”不盛行的原因,筆者曾就“七言律詩”的詩型、樣式的完美性而寫過一篇小論文發表。這篇論文的要旨基本上被認為是正確合理的,但對於這個問題,如果以“對偶表現的本質”作為視點來進一步論證,將可以更為簡明地解決。在本文中,作為“對偶論”的一環,在解決這個懸案時,擬闡明如下一種事實關系:即中國古典詩歌中“對偶性”的極限化,一方面產生了“七律”這種完美的對偶詩型,另一方面也正因為如此而淘汰了“七排”這種過剩的對偶詩型。

    七言排律,在唐人詩集裡是少見或不見的。在以律詩著稱的杜甫詩集中也只有數首。主要是由於律詩本身音律嚴如軍律,有其一定的難處,再加以延長其格律,當更為困難。

    七律和排律在文學史上缺乏影響力,而且作例很少,所以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如何定位,還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詩體特點

    七律

    七律是五律的擴展,擴展的辦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個兩字的頭;仄加上平,平加上仄。請看:

    平仄腳: 五言仄起仄收 OO仄仄平平仄

    七言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腳: 五言平起平收 OO平平仄仄平

    七言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腳: 五言平起仄收 OO平平平仄仄

    七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腳: 五言仄起平收 OO仄仄仄平平

    七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

    可見,七律的平仄也只有四個類型,經過同樣的變化,也得出四種平仄格式:

    仄起式(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另一式,第一句改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餘不變。

    平起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另一式,第一句改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餘不變。

    排律

    律詩的一種,由於按照一般律詩的格式加以鋪排延長而成,故稱排律,又叫長律。

    排律和一般律詩一樣,要嚴格遵守平仄、對仗、押韻等規則,但它不限於四韻,每首最短五韻十句,多的長達五十韻(一百句)甚至一百韻(二百句)以上。除首尾兩聯外,中間各聯都用對仗;各句間也都要遵守平仄粘對的格式。由於限制過多,容易顯得堆砌死板,歷來極少名篇。

    排律一般是五言,七言極少。五言排律由漢魏六朝五言古詩演化而來。劉宋時謝靈運的《湖中瞻眺》、梁代庚信的《奉和山池》,已具排律雛形,但體製較短,限於五韻十韻。杜甫以後,方告成熟,體製漸長,聲律愈工,中唐白居易的《代書詩寄微之》竟長達一百韻。韓愈、孟郊等更用聯句形式演為長篇(如《城南聯句》),形式更加工巧,內容卻日見貧乏。

    排律之中,還有一種試帖詩,大都為五言六韻或八韻,以古人詩句或成語為題,冠以“賦得”二字(所以也叫“賦得體”),並限定韻腳,為科舉考試所採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點5排量百公里多少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