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百萬英鎊660

    一曰慎獨則心安。

    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能慎獨,則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人無一內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寬平,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

    二曰主敬則身強。

    內而專靜統一,外而整齊嚴肅,敬之工夫也;出門如見大賓,使民為承大祭,敬之氣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篤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驗安肆日偷。若人無眾寡,事無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則身體之強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則人悅。

    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氣以成形,我與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愛物,是於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於尊官厚祿,高居人上,則有拯民溺救民飢之責。讀書學古,粗知大義,即有覺後知覺後覺之責。孔門教人,莫大於求仁,而其最初者,莫要於欲立立人、欲達達人數語。立人達人之人,人有不悅而歸之者乎?

    四曰習勞則神欽。

    人一日所著之衣所進之食,與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稱,則旁人韙之,鬼神許之,以為彼自食其力也。若農夫織婦終歲勤動,以成數石之粟數尺之布,而富貴之家終歲逸樂,不營一業,而食必珍饈,衣必錦繡,酣豢高眠,一呼百諾,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許也,其能久乎? 古之聖君賢相,蓋無時不以勤勞自勵。為一身計,則必操習技藝,磨練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慮,而後可以增智慧而長才識。為天下計,則必己飢己溺,一夫不荻,引為餘辜。大禹、墨子皆極儉以奉身而極勤以救民。勤則壽,逸則夭;勤則有材而見用,逸則無勞而見棄;勤則博濟斯民而神祗欽仰,逸則無補於人而神鬼不歆。

  • 2 # 範

    曾國藩不留錢給子孫原文是用繁體字來書寫的文章。此文中能用繁體字來書寫的字有:國、錢、給和孫共四字:國的繁體寫國,錢字的釒旁在繁體中寫金,如同銅鑼寫銅鑼一樣寫作錢,正如右邊相同的淺寫淺,賤寫賤。給的糹旁繁體中下面為三點寫作給,孫字繁體寫孫。因此,此文原文寫作:曾國藩不留錢給子孫。

  • 3 # 張彩13

    曾國藩日記中記載,他有一次與左宗棠聊天。左宗棠對他說,人生一 世,不要給子孫們留什麼遺產:“收積銀錢貨物,固無益於子孫,即收 積書籍字畫,亦未必不為子孫之累。”不光不要給他們留金錢,也別留 什麼字畫古玩之類。

    因為窮人家的孩子才有奮鬥精神,富人 家的孩子往往不爭氣,因為富人家的孩子有依靠、有指望。我不爭氣, 錢也夠我花了。

    所以曾國藩說,大富之家,不利於一個人良好的成長。他說:“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庶幾可以成大 器。若沾染富貴氣習,則難望有成。”

  • 4 # 林深時見鹿

    曾國藩不留錢財給子孫的原文是“予自三十歲以來,即以做官發財為可恥,以宦囊積金遺子孫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總不靠做官發財以遺後人。神明鑑臨,予不食言。”

    眾所周知,曾國藩讀書知禮、博學多才,他是晚清重臣,曾在翰林院任職多年,同時他也是一位家教極嚴的家長,他在離世時專門強調不給孩子留下分毫財產。莫說是在當時那個年代,即使放在現代依然有很多人不理解他的做法。

    曾國藩的一生充滿了坎坷曲折,在經歷了許多磨難艱險之後,曾國藩的家境逐漸由貧寒轉為富貴。貧寒家庭的日子,想必曾國藩一定深解其中味,那麼他為什麼做出這樣的決定,為什麼不把萬貫家財留給自己的孩子們?讓他的後代們也經歷自己當年的日子呢?

    曾國藩一生崇尚簡樸,不喜奢華,他一身作則,教導自己的兒女們勤於讀書作文,決不能有鋪張浪費的壞習慣。“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作為父親,曾國藩就完美的詮釋了這句話的含義,按照家族的發展順序,一個家族不可能一直富有興旺,總會有坐吃山空的一代,而曾國藩的行為做法就很好地避開了這一點,在他離世之後的更為深遠的道路,他為他的後代們計了。這才使得曾家代有人才出的盛景。

    子孫們沒有豐厚的家業,更能夠生發勤奮昂揚的鬥志。曾國藩認為兒孫們祖上有過榮耀和金錢,如果後代們有志氣的話,將會更有定力有奮鬥目標,這樣一來即使沒有家大業大的基石,也會做出一番不小的成就,如果自己的子孫後代不如祖先們的話,即使留下了豐厚的財產,又有什麼用呢?

  • 5 # 江南蓮兒

    早在道光二十九年,曾國藩初為大官時便對家人表示:“絕不留銀錢與後人。”

    後來身為湘軍統帥,曾國藩再次申明他的態度:“仕宦之家,不蓄積銀錢,使子弟自覺一無可恃。”一無可恃,就是不留財產的真諦所在。

    讓孩子覺得沒有父輩可以庇蔭和憑靠,才會真正自己去努力。這一點,才是留給孩子最大、最可靠的財產。

  • 6 # 智者努力

    曾國藩在給諸弟的一封信中說:“予自三十歲以來,即以做官發財為可恥,以宦囊積金遺子孫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總不靠做官發財以遺後人。”

    “蓋兒子若賢,則不靠宦囊,亦能自覓衣飯;兒子若不肖,則多積一錢,渠將多造一孽,後來淫佚作惡,必且大玷家聲。故立定此志,決不肯以做官發財,決不肯留銀錢與後人。”

  • 7 # 徐亞平89

    曾國藩不給後代留錢的原話是,仕宦之家,不蓄積銀錢,使子弟一無可恃。

  • 8 # 一休哥0525

    這應該是曾國藩的家訓,兒孫若如我 留錢有何用,兒孫不如我留錢有何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埃及在印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