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ETERNAl
-
2 # 海軍45111
茶是中國獨特的文化,悠遠流長,《茶經》是中國茶文化的開端,茶詩是中國茶文化的基石。古代茶的名稱有苦萊,茶,薺,荼,檟,茗等它們不專指茶樹上的茶。到了唐代陸羽茶經問世,于是將數種不同意義的“荼”減去一劃,成為含一種意義的“茶”字。
茶還有很多別稱,我們一一了解:
一字別稱:
荼、茗、荈、蔎、檟。
二字別稱:
甘露:出自(劉宋)《宋錄》:此甘露也,何言茶茗?
酪奴:出自(北魏)楊炫之《洛陽伽藍記》:惟茗不中,與酪作奴。
水厄:出自(北魏)楊炫之《洛陽伽藍記》:彭城王謂縞曰,卿不慕王侯八珍,好倉頭水厄。
翹英:出自(唐)劉禹錫《西山蘭若試茶歌》:僧言靈味宜幽寂,采采翹英為嘉客。
靈草:出自(唐)陸龜蒙《茶人》:天賦識靈草,自然鍾野姿。
藍英:出自(唐)陸龜蒙《煮茶》:時於浪花裡,並下藍英末。
綠華:出自(唐)陸龜蒙《茶籯》:昨日鬥煙粒,今朝貯綠華
流華:出自(唐)顏真卿《五言月夜暖茶聯句》:流華淨肌骨,疏瀹滌心原。
玉蕊:出自(唐)呂岩《大雲寺茶詩》:玉蕊一槍稱絕品,僧家造法極功夫。
愁草:出自(唐)溫庭筠《西陵道士茶歌》:乳竇濺濺通石脈,濾塵愁草春光色。
嘉草:出自(宋)王安石《試茗泉》:靈山不可見,嘉草何由啜。
葉嘉:出自(宋)蘇軾《葉嘉傳》:文中以物擬人,寓意茶為葉嘉。
清友:出自(宋)蘇易簡《文房四譜》:葉嘉,字清友,號玉川先生。清友謂茶也。
瑤草:出自(元)倪珊《龍門茶屋圖》:不與世人嘗,瑤草自年年。
仙掌:出自(明)袁宏道《玉泉寺》:閒與故人池上語,摘將仙掌試清泉。
三字別稱:
晚甘侯:出自(唐)孫樵《送茶與焦刑部書》:晚甘侯十五人遣侍齋閣。
王孫草:出自(唐)皇甫冉《送陸鴻漸棲霞寺採茶》:借問王孫草,何時放碗花。
瑞草魁:出自(唐)杜牧《題茶山》:山實東吳秀,茶稱瑞草魁。
滌煩子:出自(唐)施肩吾:茶為滌煩子,酒為忘憂君。
餘甘氏:自(五代)胡嶠《飛龍澗飲茶》:沾牙舊姓餘甘氏,破睡當封不夜侯。
不夜侯:出自(五代)胡嶠《飛龍澗飲茶》:沾牙舊姓餘甘氏,破睡當封不夜侯。
冷面草:出自(宋)陶榖《清異錄》:此物面目嚴冷,了無和美之態,可謂冷面草也。
苦口師:出自(宋)陶榖《清異錄》:未見甘心氏,先迎苦口師。
嘉木英:出自(宋)秦觀《詠茶》:茶實嘉木英,其香乃天育。
紫雲腴:出自(宋)陸游《晝臥聞碾茶》:小醉初消日未晡,幽窗催破紫雲腴。
白雲英:出自(明)朱諫《雁山茶詩》:雁頂新茶味更清,仙人採下白雲英。
離鄉草:出自(清)《崇陽縣志》:茶初山則香,俗呼離鄉草。
雲霧草:出自(清)吳嘉紀《送汪左嚴歸新安》:千年雲霧草,早春松蘿芽。
【四字別稱】
玉川先生:出自(宋)蘇易簡《文房四譜》:葉嘉,字清友,號玉川先生。清友謂茶也。
龍芽鳳草:出自(宋)吳潛《遏金門·和韻賦茶》:湯怕老,緩煮龍芽鳳草。
-
3 # 你終成了她
綠茶作為茶中先鋒,這麼多年下來,細化的品類也越來越豐富。
現在,我們就來認識一下,綠茶的主要品種有哪些?
1.西湖龍井
外形扁平挺秀,色澤綠翠,內質清香。
2.洞庭碧螺春
外形條索緊結,卷曲如螺,白毫畢露,銀綠隱翠,葉芽幼嫩。
3.太平猴魁
外形兩葉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隱伏,有“猴魁兩頭尖,不散不翹不卷邊”的美名。
4.安吉白茶
外形扁平挺直,翠綠顯毫。名稱因其產地而取安吉,原料採用嫩葉為白色的樹木而有“白”字。
5.黃山毛峰
外形條索細扁,形似“雀舌”,帶有金黃色魚葉,芽肥壯、勻齊、多毫。
6.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是唯一無芽無梗的茶葉,由單片生葉製成。去芽不僅保持單片形體,且無青草味。
回覆列表
1、 茗
茗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別稱,《太平御覽》中記載,其老葉謂之荈,嫩葉謂之茗。所以,茗又指代茶葉嫩芽。
2、 荼
《茶經》中記載,荼是茶在唐之前的稱呼,此外,還有檟、荈、蔎等。而有了《茶經》之後,才統一用了“茶”作為名稱。
3、 甘露
甘露的別稱出自《宋錄》,其中記載“新安王子鸞,豫章王子尚,詣曇濟道人於八公山,道人設茶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
4、 靈草
靈草的別稱出自唐代農學家陸龜蒙所寫的《奉和襲美茶具十詠 茶人》,其詩寫到“天賦識靈草,自然鍾野姿。”
5、 王孫草王孫草也是出自唐代,由詩人皇甫冉作《送陸鴻漸棲霞寺採茶》時,賦予了茶王孫草的別稱。其詩寫到“借問王孫草,何時泛碗花。”
6、 滌煩子飲茶可以消除疲勞,所有的煩惱在飲茶的過程中也會慢慢沉澱下來。所以唐代詩人又寫詩啦,施肩吾寫到“茶為滌煩子,酒為忘憂君”。偷偷說一句,滌煩子是小約最喜歡的別稱!
7、 不夜侯飲茶可以提神醒腦,在晉代時,張華就在《博物志》中記載“飲真茶令人少睡,故茶別稱不夜侯,美其功也。”其後,五代時的胡嶠也寫下了“沾牙舊姓餘甘氏,破睡當封不夜侯”的詩句,用以讚美茶的提神功效。
8、 苦口師苦口師這個別稱,大約是因為茶入口很苦得到的?偷笑,其實苦口師這個別稱,最早出自於宋代陶榖的《清異錄》,其內記載“未見甘心氏,先迎苦口師”。所以,茶又被稱為苦口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