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隻小喵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漢中葉以後的儒家陰陽觀,有六陰九陽。九是陽數,固重九亦叫“重陽”。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只是近年來,人們對老人的推重,故此節日又被稱為老人節。

  • 2 # 醉清風7519

    又到九月九日重陽節了,昨天我陪著爺爺奶奶去登了杭州的虎山仙人谷。每年這個時候呀,老人家會帶著子女們登山,找自己當年的伙伴。然後,在一起聊當年的趣事,一邊帶著子女們都去看他們插茱萸,又讓子女們和他們一起賞菊花。我們又看到滿山遍野的野果、錯雜在花花綠綠的草叢裡的野花,讓我們感覺到秋天的`氣息,也讓我們知道秋天來了。但是令人最高興的事情來了,我們不但感覺到秋天的氣息,而且還了解了這裡的風土人情,更美的是,我們還在那裡欣賞了那裡美麗的小橋流水人家呢!

      開始爬山了,咦?怎麼下山的人手裡的袋子都裝的滿鼓鼓的?好奇心的我,為了弄清楚其中的奧秘,我把一個大伯攔住了,我問大伯,他袋裡裝的是什麼?他說是柿子,我問他那裡可以摘?他說在路旁。于是我對他說了聲“謝謝”,就跑到老媽那兒了。媽媽一看到我一蹦一跳的樣子,逗著我說:“瞧,你這一蹦一跳的樣子,準是又發現什麼“新大陸”了吧?”我告訴他們這裡有柿子,老人們急著叫要去摘。我們又走啊走,媽媽說她太累了,要休息一會兒。可是剛想坐在亭子裡休息一會兒的老媽看到樹林裡有很大的柿子樹,我眼疾手快地鑽進樹林子,老人們怕我掉下去,也和我一起摘柿子,媽媽見了急忙和我們一起摘了起來。

  • 3 # 用戶86301008977

    1問題的提出

    “隱性課程”的概念由美國學者傑克遜於1966年在《課堂中的生活》一書中正式提出,其後受到眾多研究者的關注,並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隱性課程與顯性課程共同構成了整個教育課程的兩大內容,其概念的界定也是相對於顯性課程而言的,是指學校情境中以間接的、 內隱的方式呈現的課程,泛指在學校教育中沒有被列入課程計劃,對學生的知識、情感、信念、意志、行為和價值觀等方面起潛移默化的作用。

    隱性課程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有著重大影響,是人的思想意識形成的重要誘因。顯性課程不繫統、不規範、不合理、不科學勢必要影響學生科學知識的獲得和能力的培養;可以說,不重視顯性課程的教育不能稱之為教育,而不重視隱性課程的教育也不是真正的教育,是殘缺不全的教育。隱性課程於人文學科中對於學生情感方面熏陶的重要作用,而課堂又作為教學活動的重要主體,研究課堂隱性課程的開發策略有其重要的實踐意義。

    2中小學語文隱性課程開發的意義

    新課程標準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語文隱性知識的開發可以為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給予方向指導,便於其去掌握教學過程,因為語文學科自身人文學科的特性,導致部分知識無法僅僅依靠理性知識的傳授而獲得,因其局限性,教法也比較單一。基於此,大多數都沒有真正領略到詩歌特有的語言美和意境美。注意對其積極作用的引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其人文素養的培養其次,隱性課程是學生主體成長發展的重要食糧。

    3中小學語文課堂隱性課程的分類

    傅建明認為, 學校教育中的隱性課程可以分為三個層面: 第一層面是教科書中的隱性課程; 第二層面是教學活動中的隱性課程; 第三層面是教學活動之外的隱性課程。這三層構成了一個動態的隱性課程的三維結構。因此探討其層面的隱性課程, 發掘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主要的隱性課程因素。

    3.1環境因素

    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環境因素主要包括教室的布置、學生的人數等。這些因素在以往的語文課堂教學研究中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視的, 但在隱性課程中卻占有重要的地位。語言的學習一向強調語言環境的重要性,語言環境的營造應該從語言學習的主要活動場所――教室開始。把教室布置成具有漢語學習特點的樣式, 如牆報的設計、掛圖、桌椅擺放的設計選擇等都可以為學習者提供很好的視覺刺激,有利於師生、生生的互動與交流, 桌椅應該經常變換, 給學習者以新鮮感。這一切都構成了語文課堂教學中來自自然環境方面的因素。

    3.2教師、師生人際因素

    語文教師的教學與引導對語言學習者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如富有有效的教學行為和先進、科學的教學方法, 會對學習者的學習效率產生極大的積極影響。因此,教師必須重視自身的培養與提昇,發揮其隱性課程的作用。同時,在課堂應該建立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和諧人際關係。也可以被看作是由師生共同構建的一種人文環境。它的建立對語言學習者大有裨益。心理學研究表明: 師生關系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程度以及學生的心理健康,語言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的過程。由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共同創造的關系氛圍,也是一種潛在的教育因素。

    4隱性課程在中小學語文課堂詩歌教學中的開發策略

    4.1創設情境,讓生命在詩意中昂揚

    在中小學語文課堂詩歌教學中,可以通過營造詩歌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設定一些主題,諸如讓學生辦詩歌板報等,重陽節讓學生收集相關詩歌等,在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去感受作者的情感。詩歌與音樂有著密切的關系。古代的詩大都可以入樂歌唱。具有和諧上口、鏗鏘悅耳的音樂美。現代新詩在格律上不像古典詩歌有嚴格的規範和要求, 但要強調詩歌的節奏韻律具有音樂一樣的旋律美。因此,在詩歌教學過程中,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去感知詩歌本身的音韻美。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講授詩歌時配以適當的音樂,引導學生進入一種符合詩歌意境的情境,通過對節奏的變化和情感起伏的感悟,獲得深層次的理解。

    4.2教師引領、師生交流,讓學生多元化個性自由綻放

    傳統教學講究觀念的一致性,即教師努力將學生的不同理解統一於教師對作品的劃分、概括中。教師是“引導者”,只不過是想方設法將學生引導到自己的見識範圍內。教師的一言一語並不是不可質疑的權威,學生的所感所想並不是毫無意義。因此,教師作為平等中的“首席”,在教學時應積極營造一種民主、平等的氛圍,使學生在多元解讀中加深體驗、深化認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00海拔含氧量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