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馮紹輝113
-
2 # 大王
梵淨山寺廟始建於明代,叫鎮國寺,俗名下茶殿。在上個世紀50年代傾塌。金頂古廟較多,遺址尚有回香坪、老金頂、圓通殿等多處,可惜尚存文字資料少。
明代時期梵淨山建有一洞、二寺、四殿(九皇河、承恩寺、鎮國寺、通明殿、觀音殿、釋迦殿、彌勒殿)。由於山高氣候惡劣,風蝕嚴重,寺宇都以石塊砌成,屋面全用鐵瓦蓋之。
這座寺廟從遠處望去,像是聳立在空中,這種建築技術使許多建築家感嘆不己
-
3 # 用戶3844760498
梵淨山的寺院建設從唐代開始,到明代便形成一定規模,但幾經毀壞,明朝以前的寺院早已灰飛煙滅。
明代以後,梵淨山佛教進人鼎盛時期,雖因種種原因遭到嚴重毀壞,但有斷碣殘碑提供一部分線索。從現存資料看,梵淨山寺院的名稱有寺、院、堂、殿、閣、庵、廟七種。寺一般指規模較大的場所,並以獨立的形式存在。明萬曆四十六年以前,梵淨山佛地稱得上寺的有天慶寺、朝天寺、天林寺、天池寺、永興寺。
明清時期,稱院的有天池院、天慶禪院;稱堂的有承恩堂、天慶堂、永興堂;稱殿的有通明殿、圓通殿、釋迦殿、彌勒殿、接引殿等。
閣有時是寺院的一部分,如藏經閣;有時獨立存在,如回瀾閣等。廟比較多,有的是和尚廟,有的並不是佛教場所。庵是佛門弟子修造之所,後來專指比丘尼居住的寺。
梵淨山金頂附近寺廟是朝山拜佛的終點,但由於山高路遙,山頂寺廟歷來以山腳庵堂為基地,佛門弟子夏季上山,冬季下山,山上山下相互依託,重點在山腳或山麓的四大皇庵天馬寺、天慶寺、護國寺、壩梅寺。
梵淨山由梵淨山、剪刀峽、天鍾寺、白雲寺、黑灣河、鳳凰山、大竹坪、壩梅寺、餘家溝等片區組成,面積419平方公里。
梵淨山萬仞懸崖,一分為二,有飛橋相連,“天生麗質難自棄”。峽谷清幽,有萬卷書、蘑菇石、金刀峽、金頂、天仙橋等雄奇的地質地貌景觀。尤以大、小金頂最為壯觀。山南為海拔2570米的鳳凰山,山北有九龍池。
梵淨山是動植物樂園和王國,莽莽草原森林生長著多種珍稀樹種,500多種藥材和300多種菌類,深山密林中還棲息著金絲猴、華南虎等400餘鍾珍禽異獸。
梵淨山也是佛教聖地。明朝始建佛剎道場,歷史上寺廟殿堂星羅棋布,現存古跡有古廟、石梯、天橋等遺址。
西線上山坡緩,一路景有護國寺附近的“貴州紫薇”、茶樹王、捨身崖、剪刀峽、接引佛、叫化洞、太子石、金龜蹲玉柱、滴水巖、敕賜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