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8
回覆列表
  • 1 # 尋根拜祖

    武則天前後,李唐的皇位更迭有點亂,三十年時間內令人震驚的重大政治事件層出不窮。藉著這個話題,把高宗李治駕崩後,皇位傳承順序,及相關大事件陳述如下。

    可是李顯的第一次上位,僅僅在龍椅上坐了55天,就被轟下臺。原因就是,李顯想提拔韋皇后的父親韋玄貞為宰相,遭到宰相裴炎的反對。李顯激憤之下,說了句冒失的話:“我把天下給韋玄貞,也沒什麼不可以,何況一個宰相!”

    02李旦第一次登基

    李顯被廢后,武則天立四子李旦即位,是為唐睿宗。可是李旦從即位的第一天起,就是個傀儡,所有的大權都掌握在母親手中。甚至很長一段時間,李旦過著囚徒般的生活,不得出門半步。

    在此期間,武則天大肆誅殺反對派,連當初的盟友裴炎也遭到清洗。又接連平定徐敬業叛亂,屠戮李唐宗室子弟。在強硬手段的打壓下,朝中反對勢力基本被清除,武則天開始大肆營造登基的輿論宣傳。

    03武周代唐

    武則天即位後,宣佈改國號為“周”,李唐被腰斬。

    武則天即位時已經66歲,她也知道自己未來時光不多,所以,從她即位開始,皇嗣之爭一直是武周朝的熱點。在一批又一批“挺李派”倒下後,武則天終於採納了狄仁傑的建議,決定立親兒子為接班人。

    可是李旦第一時間拒絕了母親的好意,大概是嚇怕了,他變得倦於政治。李旦的主動退出,讓李顯成了唯一候選人。聖曆元年(698年)三月,李顯以治病為由,被武則天悄然接回洛陽,並被冊立為皇太子。

    至此,李顯復位,李唐恢復。當年底,武則天病逝。臨死前,武則天宣佈去掉帝號,遺令將自己以皇后身份,與李治合葬於乾陵。

    04李顯復位

    復位後的李顯,在政治上倚重韋皇后、安樂公主和武三思,竭力排擠神龍ZB的功臣勢力,由此造成了“後派”(韋皇后)與“弟派”(李旦),兩大政治勢力的搏殺。

    景龍四年(710年)六月,李顯駕崩。按史書說法,李顯死於韋皇后和安樂公主的謀殺,不過史學家一般認為這不是事實。

    李重茂登基後,韋后大權獨攬,並企圖清洗李旦、太平公主一派。就在李重茂即位的當月,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聯合,發動了“唐隆ZB”,誅殺了韋后、安定公主和上官婉兒。

    隨即,他們又宣佈廢黜李重茂,擁立李旦復位。

    06李旦二次登基

    李旦一輩子都在躲避政治,可是他的身份,決定了他躲無可躲。作為高宗李治唯一在世的嫡子,曾經的皇帝,李旦被一大批政治力量裹挾,一次又一次捲入殘酷的鬥爭。

    07李隆基即位

    李旦未能如願,他的退位,反而讓太平公主加快了推翻李隆基的腳步。李隆基哪是省油的燈,他搶先發難,於先天二年(713年)七月,率先發動了“先天ZB”,將太平公主一黨全部誅殺。

    從那以後,李唐終於結束了從李治去世後,整整三十年的多事之秋,跨入了一個新的高速發展期。李隆基也因創造了大唐第二個盛世——開元之治,而名垂青史。

  • 2 # 張慶東字恕鳴文化原創

    武則天之後的大唐天子,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七皇”之皇――李顯。唐高宗駕崩之後,李顯作為當朝太子,繼承大統。但是,其母武則天太后在高宗之時已“參政”、“簾後輔政”,可李顯非常反感母親的作派,經常“懟峙”武太后。因其岳父破格提拔“豫州刺史”一事,被武太后抓住破綻而被廢貶為“廬陵王”。其位由其弟李旦代之。可是,李旦不喜玩政治,直接退位於武太后。武則天稱帝后,也打出了一片小盛唐天地。當她75歲,選擇位傳“武姓”,還位“李唐”,讓其實難取捨。朝相狄仁傑、張柬之先後給她上了一“課”――“承受李唐之恩,應報李唐之恩”,“宗祠供祖,不供姑,姑是立他人門戶的‘外姓人’”……觸動武皇憐兒之心。隨招廬陵王李顯回朝為太子,禪位於李顯。李顯傳說是其妻後韋后想效仿武則天,是被其妻女“毒死”,當朝太子李重茂也被韋后設計致死。正當韋后母女“預登皇位”之時,太平公主也效武后之法,聯合李旦之子李隆基,發動宮廷政變。結果是李旦再次坐位。幹了不到兩年的李旦,直接將皇位禪讓給其子李隆基。這樣李顯就是“七皇之一”――父親、母親、弟弟、兒子(追封皇位)、侄兒、自己和妻子(預登大位的韋后),都曾當過皇帝,或追認皇帝,或預登皇位。李顯、李旦兄弟倆也是中國古代少有的“先後兩次登上皇位之人”。

  • 3 # 任馳贏天下

    歷史上武則天之後的皇帝,按時間順序排的話應該是唐中宗李顯。

    李顯,(原名李哲)”唐太宗李治的第七子,武則天的第三子。按照時間上算,其實李顯在母皇武則天在位之前,就曾經做過一次短暫的皇帝。那是在公元683年12月,唐高宗李治在洛陽駕崩之後,按照遺詔太子李顯柩前即位,即後來的唐中宗。

    武則天一看,這還了得,這樣下去這小子還不知道怎麼折騰呢?所以一氣之下就廢掉了李顯的皇位。後來武則天又把唐中宗李顯發配到了湖北房州,一待就是15個年頭。

    公元705年,在宰相張柬之和大臣桓彥範等人的逼迫下,武則天迫不得已將皇位交於廬陵王李顯手中。大概過了半年時間,八十二歲高齡的武則天帶著遺恨離開了人世。

    由此我們得出結論,一代女皇武則天之後的皇帝就是唐中宗李顯。

  • 4 # 歷史總探長

    唐朝、武周王朝這段歷史的確夠亂的!

    曾經還沒有仔細看唐朝歷史的時候,總覺得唐高宗李治、武則天、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究竟是什麼關係?怎麼一會是武則天當皇帝,一會是李顯當皇帝,一會又是李旦當了皇帝,簡直要把人搞懵逼。

    在唐高宗李治病逝之後,首先上臺的唐中宗李顯。

    李顯是武則天的三兒子(武則天大兒子李弘早年猝死;武則天二兒子李賢被逼自盡),李顯的登上帝位的時間段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公元683年-公元684年(母親武后臨朝稱制)

    李顯可以說是活在了兩個女人的陰影之中,一個是母后武則天,另一個是皇后韋后,李顯這個皇帝無能、懦弱的雙BUFF加持,活生生的將自己的地位拱手讓給了別人。

    第二次是“神龍政變五大臣”推倒了武則天的政權,擁立了李顯當皇帝,哪知道這個李顯又一次重用了武氏外戚武三思,將曾經擁立他登上帝位的五大臣都無情的處死,還讓自己的韋皇后開始干政,這個韋皇后野心勃勃一心想要做“武則天第二”。

    終於,韋皇后和安樂公主聯手毒死了唐中宗李顯,李顯或許九泉之下都不會想到自己是被這母女倆毒死的。

    唐睿宗李旦是在李顯被廢為廬陵王的時候,被武則天扶上了帝位。

    而李旦登上帝位也是分為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公元684年-公元690年(母后武則天臨朝稱制)

    第二階段:公元710年-公元712年(唐隆政變被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扶上帝位)

    李旦作為武則天的四兒子,他的命運也同樣多舛。

    李旦第二次登上帝位,是在李顯被韋后毒死之後,韋后想要做女皇的跡象越來越明顯,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發動了“唐隆政變”,誅殺了韋后一黨,擁立李旦做了皇帝。

    武則天的執政時間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公元655年-公元683年(和唐高宗李治共同掌管朝政)

    第二階段:公元683年-公元690年(代替自己的兩個兒子李顯和李旦掌管朝政)

    作為大唐初年的帝國掌舵者,武則天的手腕之毒辣,權謀之陰損讓整個李唐王朝的大臣們為之膽寒,她不僅僅是一個女人,還是掌管著大唐帝國命運的操盤手,雖然李唐皇族的勢力被削弱了不少,但是武則天所創造的武周王朝對於民眾來說仍然是一片祥和的王朝。

    對於民眾來說,再多的腥風血雨也僅僅是朝堂之中的政權交替。

  • 5 # 恬然滋味

    唐中宗李顯。這個傢伙以前幹過一次皇帝了。年輕氣盛口無遮攔,拿江山不當回事。讓武則天給拿下了。趁著武則天老病將死,大家政變逼著武則天讓位於李顯。這次算是轉了個圈,江山由武周又回到了李唐。李顯對恢復和鞏固李唐江山做出了貢獻。所以,死後廟號是中宗。肯定他的中興之功。

  • 6 # 錦翼

    直接回答:武則天之後是皇帝是唐中宗李顯,有意思的是武則天之前的皇帝也是他。

    下面容我細說:

    高宗死後,太子李顯就即位了,但是朝政大權都控制武則天手裡,他估計是出於和母親抗衡的目的,大肆重用自己的妻子孃家的人,先把自己岳父提拔為豫州刺史,有人反對,他口無遮攔說我還要把皇位傳給他呢,你管得著嗎?武則天當即以這個為藉口將他廢為廬陵王,並趕出京城。

    武則天先立李旦為帝,然後藉機自己上位,李旦成為皇嗣。

    武則天當了皇帝之後,把皇位傳給武家的人還是李家的人成了她最為糾結的問題。

    她先把李旦改姓武,讓他做皇嗣而不是皇太子,就表明了她的猶豫。

    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這時候非常受武則天喜歡,他就瞄準了接班人的位置,他順風順水明顯處於優勢位置。

    皇帝的位置能傳到李家而不是武家,一個原因是對手太菜。

    當時武承嗣先僱傭一批人到皇宮請願,帶頭人叫王慶之,武則天很喜歡。就找來岑長倩等一干大臣商量,大家都說不好,武則天並沒有聽,後來反倒這些大臣一個個倒黴。武承嗣就蹬鼻子上臉讓王慶之接二連三去鬧,武則天煩了,找來一個叫李德昭的人去收拾他一頓,李德昭是個忠心李家的大臣,就順手把這個王慶之給打死了。

    李德昭當時是鳳閣侍郎,他對武則天說“天皇,陛下之夫;皇嗣,陛下之子。陛下身有天下,應當傳給子孫作為萬代家業,怎麼可以讓侄子作為後嗣呢!自古以來沒有聽說侄子當皇帝會給姑姑立廟祭祀的!況且陛下受天皇臨終託付,如果將天下交給武承嗣,那天皇得不到祭祀,可要變成餓鬼了。” 

    祭祀在古代是一件大事,姑姑對於侄子都是外人,誰家也不會立牌位供奉姑姑的,武則天不能不考慮。

    李昭德說:“侄兒對於姑姑,怎麼能比得上兒子對於父親親近?兒子還有殺死父親的,何況侄兒呢!武承嗣既陛下之侄,為親王,又為宰相,權侔人主,臣恐陛下不得久安天位啊!”

    武則天聽從了他的話,就罷免了讓武承嗣宰相的位置,任命李昭德為相。

    再後來幫助了李家的人就是狄仁傑了。

    狄仁傑也說:“太宗文皇帝櫛風沐雨,親冒鋒鏑,平定天下,傳之子孫。高宗大帝將兩個兒子託付陛下。陛下現在卻想將國家移交給外姓,這也太違背天意了吧。何況姑侄與母子相比哪個更親?陛下立子,則千秋萬歲之後,配食太廟,子子孫孫會永遠祭祀您。要是立侄呢?從古到今,臣沒聽說過侄兒做天子後在太廟裡祭祀姑姑的。” 

    後來武則天做了一個夢,夢到一隻鸚鵡,但是兩個翅膀都折了,想要飛怎麼也飛不起來。武則天就找到狄仁傑,讓他解夢。狄仁傑說:“陛下姓武,鸚鵡就是寓音,兩翼便是兩子,陛下將二子保全,兩翼自然復振了。現在廬陵王還在外面,是不是應該把他接回來呢?”  

    這時候武則天已經七十五歲了,她的心思已經活泛了,這時候偏偏契丹人造反,打出來的口號是“何不歸我廬陵王?”

    有個叫吉頊的人甚至勸說武則天的兩個男寵張昌宗和張易之給武則天吹枕頭風。

    由於以上的種種原因,武則天將廬陵王李顯接了回來。但是她還是沒有最後下定決心來將皇位傳給李家。

    中間又發生了很多事,武則天看不了別人在他們武家人面前囂張,例如吉頊被貶出朝廷,武則天晚年最信任的人是張昌宗和張易之兄弟,他二人誣告,居然能逼著李顯殺死兒子和女婿,就因為兒子和女兒議論了兩句張家兄弟。

    最後起決定作用的人是丞相張柬之。

    他領導了一場神龍政變,逼著武則天把皇位讓給了李顯。

    為什麼是李顯而不是李旦呢?

    大概因為李顯這個人窩囊,當年他想把老丈人提拔我刺史和丞相,現在一心依靠老婆,他當了皇帝之後非但不去抑制武家的勢力,反而其樂融融,他老婆和武三思通姦,他也不管。最終被老婆毒死。

    他萬萬沒想到他的弟弟李旦有個能幹的兒子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把李旦扶上了皇位,兩年後李旦將皇位禪讓給了兒子。

    有個搞笑的說法,李顯是六味帝王丸,因為他自己是皇帝,父親(唐高宗李治)是皇帝,媽媽(武則天)也是皇帝,弟弟(唐睿宗李旦)是皇帝,兒子(唐殤帝李重茂——追認的)是皇帝,侄子(唐玄宗李隆基)是皇帝。

  • 7 # 歷史逸事

    作為中國古代唯一女皇帝,身後到底傳位侄子還是兒子很是困擾當年武則天,後來在狄仁傑勸導下,終於決定傳位兒子。那個兒子就是她的第三子李顯。李顯被韋后毒死後,韋后又立了一個傀儡皇帝李重茂,不過只做了幾天又被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聯合趕下臺,武則天第四子李旦又當了皇帝。也就是說武則天駕崩後,到唐玄宗上臺,期間經歷三位皇帝。

    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八月,李弘突然暴斃,李賢被廢為庶人,李顯順理成章地被立為皇太子,韋妃被立為太子妃。

    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十二月,高宗病死,李顯於靈前即位。第二年改元嗣聖,立太子妃韋氏為皇后。

    中宗李顯被武則天廢黜後,時為豫王的李旦繼位為皇帝,是為唐睿宗。毫無疑問就是個傀儡皇帝,武則天裁決一切國家大事,處理一切朝廷政務。唐睿宗只是一個國家的象徵而已。

    就這樣李旦當了六年象徵性皇帝,一切準備就緒,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則天改唐為周,自稱神聖皇帝,將李旦降為皇嗣,賜姓武,遷居東宮。唐睿宗順從地接受了第一次讓位,沒有任何反抗。

    可是武則天侄子哪個是省油的燈?武則天稱帝后,他的侄子們覬覦皇位繼承權,千方百計地排擠李旦並設計陷害李旦,李旦的兩個妃子成了無辜的受害者,其中一位就是李隆基生母。這時的李旦對皇位已經心灰意冷,他不想再捲入任何權力之爭中。

    武則天后來聽從狄仁傑勸諫,決定讓自己的兒子繼承皇位後,又擔心李旦繼位後會對武家子孫下手,因此決定將廢掉的中宗接回來。李旦馬上明白了母親的意思,主動要求遜位。於是中宗在聖曆元年(公元698年)被召回立為太子,李旦被降為相王。

    中宗第二次登基後做了五年的皇帝,但他絲毫不能控制朝廷複雜的政治局面,甚至把家事國事混為一談,完全是一個稀裡糊塗的皇帝。

    他對韋皇后和女兒安樂公主言聽計從,任由她們胡作非為,韋皇后權力慾望越來越膨脹,她想效法婆婆當皇帝,覺得李顯是她的絆腳石,在景龍四年(公元710年)八月,喪心病狂的韋后和安樂公主在中宗最愛吃的餅中下毒,將中宗毒死。

    韋氏母女毒死中宗後,立中宗的幼子李重茂為帝,韋氏臨朝執政,準備等待時機成熟,就效法武則天稱帝。不過此時李旦還有很大的勢力,而李隆基也培養了不少心腹。父子二人聯合武則天之女太平公主合謀發動政變,將韋氏集團一網打盡。然後由太平公主出面,把才做了幾天皇帝的李重茂趕下臺,擁立睿宗李旦復位。26歲的李隆基因功被立為太子。

    二人為了權勢,爭鬥不休。睿宗李旦夾在二人之間,左右為難,又無可奈何。

    延和元年(公元712年)八月,睿宗李旦將皇位傳給太子李隆基,自己做了太上皇。

    李隆基和姑姑又鬥爭了一年,一網打盡了姑姑勢力,太平公主也被賜死。

    28歲的李隆基繼位,即唐玄宗,亦稱唐明皇。這年,李隆基改元開元,從此唐朝開始迎來了另一個盛世。

  • 8 # 孟秋言

    武則天之後的皇帝就是被人冠以“六位帝皇丸”稱號的唐中宗李顯。他的弟弟睿宗李旦與他一樣,父、母、弟(兄)、子、侄都是皇帝。不過睿宗要比中宗厲害,因為自睿宗開始,唐朝皇帝只出睿宗一脈。

    兄弟二人都是二度為帝,第一次做皇帝,後來都被他們的媽媽武則天趕了下來,被貶為王——李顯為廬陵王,李旦為相王。後來,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將李顯重新扶上了皇位。之後李顯被自己的老婆和女兒毒殺(歷史書裡一般不是很肯定這種說法),太平公主與李旦之子——後來的玄宗皇帝——發動政變,將李旦又扶上了皇位。

    中宗作為皇帝是不夠格的,是昏君一流的人物。在重新當上皇帝之後,為了感謝韋皇后在自己落難時的不離不棄,也就由著韋后帶領一批貴婦干預朝政、賣官鬻爵。而賣官的敕命因為知道不會得到經辦官員的同意,所以中宗將敕命由硃筆改為墨筆,正封改為斜封,不交由中書、門下兩省進行傳達、覆核,而直接交給吏部執行。為中國的歷史提供了一個“斜封官”的典故。“斜封官”因為不由政府任命,而由皇帝任命,因此被人所輕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哪場戰役讓人歎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