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追隨歷史的腳印

    秦國,是“戰國七雄”之一。自春秋時期以來,秦國就以善戰著稱,秦國之所以如此強盛,不僅僅是歷代賢明君主的統治,還在於秦國對人才的招攬,秦國也是春秋戰國時代,唯一一個能唯才是舉的國家。而戰國時期的幾位人才,因為秦國的任用,幫助秦國最終成就了霸業,主要有以下幾位:

      商鞅:商鞅是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中國人,衛國國君的後裔,姬姓公孫氏,故又稱衛鞅、公孫鞅。後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

    商鞅通過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制定了嚴酷的法律;經濟上商鞅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織,軍事上商鞅作為統帥率領秦軍收復了河西。

    張儀:張儀是魏中國人,魏國貴族後裔,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張儀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遊說入秦。秦惠王封張儀為相,後來張儀出使遊說各諸侯國,以“橫”破“縱”,使各國紛紛由合縱抗秦轉變為連橫親秦。張儀也因此被秦王封為武信君。

    範睢:范雎是魏中國人,著名政治家、軍事謀略家,秦國宰相,因封地在應城,所以又稱為“應侯”。范雎本是魏國中大夫須賈門客,因被懷疑通齊賣魏,差點被魏國相國魏齊鞭笞致死,後在鄭安平的幫助下,易名張祿,潛隨秦國使者王稽入秦。范雎見秦昭王之後,提出了遠交近攻的策略,抨擊穰侯魏冉越過南韓和魏國而進攻齊國的做法。他主張將韓、魏作為秦國兼併的主要目標,同時應該與齊國等保持良好關係。範遂被拜為客卿,之後,他又提醒昭王,秦國的王權太弱,需要加強王權。秦昭王遂於前266年廢太后,並將國內四大貴族趕出函谷關外,拜范雎為相。

    李斯:李斯是戰國末期楚中國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李斯早年為郡小吏,後從荀子學帝王之術,學成入秦。初被呂不韋任以為郎。後勸說秦王政滅諸侯、成帝業,被任為長史,秦王採納其計謀,遣謀士持金玉遊說關東六國,離間各國君臣,又任其為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由於韓人間諜鄭國入秦,秦王下令驅逐六國客卿。李斯上《諫逐客書》阻止,被秦王所採納,不久官為廷尉。在秦王政滅六國的事業中起了較大作用。

  • 2 # 野草的沉思

    秦國在其發展中,用了很多六中國人才。其中比較著名的有穆公時的百里奚,孝公時的商鞅,昭襄王時的範睢、蔡澤,秦始皇時的呂不韋、李斯等。

    百里奚是虞中國人。晉國滅楚,俘虜了虞國君和百里奚,便讓百里奚以秦穆公的夫人的陪嫁的僕人來到秦國。百里奚從秦國逃亡到楚國。秦穆公聽說百里奚很賢惠,想用重金贖回來,又怕楚不給,便派人對楚中國人說:"我的一個陪嫁的人百里奚逃到你們那裡,我們請求用五張黑色公羊皮贖回他。"楚中國人便把百里奚交給了秦國。這時百里奚已經七十多歲了。穆公和他談治國的事,一連談了三天。穆公非常高興,便把國家大權交給他。號稱"五羖大夫"。百里奚又推薦了朋友蹇叔。在百里奚和蹇叔的輔佐下,秦穆公成就了霸業,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商鞅是衛中國人,佐秦孝公變法,獎勵耕戰,使秦國進一步強大起來。

    範睢是魏中國人,向秦昭襄王獻“遠交近攻”之策,逐步蠶食諸侯。

    李斯是楚中國人,佐秦始皇滅六國,建之秦朝,並制定推行了以郡縣制為基礎的中央集權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秦國正是因為廣納六中國人才以為己用,才得以不斷強大,終滅六國,一統天下。

  • 3 # 125878215蜂獾

    感謝悟空邀請。七進一淘汰賽,歷史為什麼選擇秦國統一中國,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歷史的發展就需要一個國家承擔起統一六國的責任,一個邊陲小國是怎麼橫掃六合,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地利得天獨厚的地緣條件,秦國佔據關中地區,對關東六國可以進可攻退可守,守住函谷關,向陝北發展,佔據隴東高原,隴西高原,佔據四川盆地,向東南發展佔據南陽盆地,佔據部分江漢平原,向南佔據武陵山區,佔領部分洞庭湖平原,關鍵還是人和,就是人才的爭奪戰為我所用,秦國文化落是事實,根本培養不出優秀人才,更不要說傑出人才,人才是興國之本,秦國怎麼也選不出優秀人才,秦國曆代國君都在引進優秀人才,多次向關東六國發布招賢令,招賢納士,讓他們放開手腳,對他們充分信任,給他們施展才華的官職,給他們高官厚祿,各國變法圖強都早於秦國,如楚國吳起變法,魏國李俚變法,南韓申不害變法,秦國就任用衛中國人商鞅變法,徹底廢除世卿世祿制,建立中央集權制,出現家給人足,在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就吸引外來人才,秦國卿大夫就有百里奚,蹇叔,公孫枝,由余,王豹,武有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都是外來人才,重用外來人才是秦國政治最大特點,只有秦國形成外戚政治,並且壟斷國家權力。秦惠文王,重用魏中國人張儀,拜為秦相,拆散六國合縱聯盟。

  • 4 # 長安畫卷

    老秦人心底是看不上山東六國,但秦孝公看著這大秦江山日漸衰弱,被大魏不斷挑戰,甚至大魏的龐涓只有一個想法,滅了這個秦國,大魏王讓我打趙,我還是想打秦。

    秦孝公實在看不下去,就開始召集山東六國的能人才子,結果有真才實幹的只有那麼幾位,之中最為厲害的就是衛中國人商鞅。

    商鞅開始給秦國打地基。

    接著就是魏中國人公孫衍,幫秦惠文王蓋房子,蓋著蓋著想家了,回老家了,後來還幫著魏國想著拆了秦國。

    公孫衍走了,秦惠文王就請來了另一位大師傅,張儀。

    張儀了不得,也是魏中國人,合縱連橫之術,用的如火純清,遊刃有餘,讓大秦國的房子穩穩的繼續建。

    與張儀同期的還有一位魏章,也是一個想家的人,本身是一位大師傅,偏偏不過多顯露,最後被秦武王送回家。

    秦武王送完魏章就送張儀,覺得魏中國人蓋房子還是一點也不靠譜,打算擼起袖子自己蓋,拉著他的師傅甘茂,這個楚中國人。

    不得不說秦武王蓋房子是真的快,可是蓋的太快,最後被一塊石頭硬是砸死了,堂堂一個君王,自己上去蓋房子,也是該了…

    甘茂這個大師傅,被秦昭襄王他舅看不上,雖然都是老楚國的,但是一個蓋房班怎麼能有兩個不同心的指揮,接著這個棒就遞給了魏冉和他姐羋月,這兩個楚中國人。

    這時候的秦國,秦昭襄王可以說的上是,被自己僱的人架空了,好像別人還說,這個房子蓋起來進去住的是魏冉…

    這事秦昭襄王怎麼能忍…

    再說他倆幹就算了,還從楚國接了個老大哥過來…

    秦昭襄王怎麼也說是老闆,尋找破局的辦法,最後召集魏國的范雎,一步一步,把他媽他倆舅趕下去,自己上去指揮,范雎來當輔助。

    體驗一把癮。

    接著房子基本蓋好就差封頂了,這時候的老闆換人了,一個叫呂不韋的衛中國人,說,我幫你爭老大的位置,我的愛妾也給你,你給我無上權力可好?

    好的,接著秦莊襄王帶著呂不韋上臺。

    可惜,秦莊襄王沒有那個蓋好房子的命…

    眼瞅著就要好了,他沒了。

    接下來狠人千古一帝上臺,用著用著呂不韋,覺得不順手就換了,後來用上了李斯,接著房子蓋好,天下一統。

    再過了沒多久,房子被一個叫趙高的人拆了一個柱子,就塌了。

  • 5 # 書史煙雲

    秦國能奮六世餘烈而統一中國,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來自其它各國的人才,而其中貢獻最大的莫過於以下幾人:

    第一位:商鞅,又名衛鞅。

    商鞅是衛中國人,起初在魏國做魏相公叔痤的門客,公叔痤在臨死前本來想要向魏惠王舉薦商鞅接任相國之職,但魏惠王看不起他,沒有接受公叔痤的建議而任用商鞅,於是商鞅便跑到秦國去效力。商鞅向秦孝公推銷霸道而被任用,在商鞅的一系列變法下,秦國逐漸由窮弱走向富強並一舉收復了河西地區,為秦國的強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張儀是魏中國人,因在魏國不受待見而跑到楚國做了楚相的門客,然而張儀在楚國也沒有受到重視,反而被當作竊玉賊逐出了楚國。後來張儀在好友蘇秦的幫助下來到秦國,因向秦惠文王提出連橫之術而被任用,在張儀的努力下,六國合縱攻秦之策宣告破產,並將楚國的門戶開啟,為秦國的東出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範睢也是魏中國人,原先是魏相的門客,後因為欲改換門庭之事被魏相發現而差點身死,在一番死裡逃生之後,範睢來到了秦國。因向秦昭王提出除三貴和遠交近攻的策略被提拔為秦相,為秦國吞併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呂不韋是衛中國人,從事商業,家財萬貫。因見在趙國作人質的贏異人也就是後來的秦莊襄王奇貨可居,所以呂不韋幫助其登上秦國的王位,贏異人因感恩而將呂不韋封為秦相。在呂不韋的幫助下,秦國度過了最危險的一次六國合縱,並滅亡了東周,穩定了秦國統一天下的政治形勢。

    李斯是楚中國人,因在楚國不受重用且領悟了老鼠哲學而跑到秦國施展抱負。李斯來到楚國後,向秦王贏政提出離間六國的計策而受到重用,後來又向秦王贏政上奏了一封《諫逐客書》,被秦王贏政任命為廷尉,為秦國統一天下提供了絕佳可靠的戰略方案和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蒙驁,齊中國人,秦昭王時期從齊國投奔到秦國,在秦軍中屢立戰功,為秦國攻取了三晉大片土地,是繼白起之後秦國又一虎將,其子蒙武和孫蒙恬相繼為秦將,祖孫三代都為秦國立下了赫赫戰功。

    第七位:鄭國。

    鄭國是南韓人,南韓因懼怕被秦國吞併,於是派出鄭國作為間諜入秦。鄭國入秦之後,向秦王贏政建議大修水渠用於灌溉農田,其本意是消耗秦國國力,然而不久便被識破,為了保命,鄭國據理力爭,認為修建水渠對秦國的農業有利,於是秦王贏政保留了鄭國,並繼續讓他興修秦國的水利,這為日後秦國統一天下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 6 # 北冥說史

    秦國何止任用了六國的人才,天下只要有才能的人,秦國都能以相容幷包的精神給予重用。李斯的一篇《諫逐客書》就可以把這個問題說清楚。

    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在秦國宗室大臣的勸諫下,要把秦國以外的人士都驅逐出去,秦國丞相李斯也在被驅逐之列。

    李斯就寫了一篇《諫逐客書》獻給秦王,述說各國的人才幫助秦國強大的經過,最終嬴政取消了這個命令。

    我們就按照《諫逐客書》裡面的內容依次介紹從各國來投奔秦國的賢士。

    一、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從四面八方得到了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孫支,稱霸西方。

    秦國地處陝西,西面面臨西戎許多部落的威脅,開始時並不強大。秦穆公作為一個十分想要有一番作為的君主,想盡辦法得到許多人才,才讓秦國逐漸強大起來,可以說,秦國的強大是從秦穆公開始的。

    由余本來是晉中國人,流浪在戎地,戎王派他到秦國考察,秦穆公任用他為謀臣,滅掉了十二個戎國。

    (五羊大夫百里奚)

    蹇叔是百里奚的好朋友,百里奚向秦穆公舉薦了蹇叔,秦穆公禮聘蹇叔為上大夫。蹇叔的眼光超前。秦穆公要去滅亡鄭國,蹇叔成功地預見到,晉國會在崤這個地方設伏。

    丕豹原本是晉國臣子,逃到了秦國,秦穆公任用他為將領攻打晉國,俘獲的晉國的公子夷吾,得到了黃河以西的八座晉國城池。

    公孫支從晉國來到秦國後,也被秦穆公重用為謀臣。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來邳豹、公孫支於晉。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穆公用之,並國二十,遂霸西戎。《諫逐客書》

    秦穆公征服西戎各部後,周襄王派召公送金鼓祝賀,命他擔任西方諸侯的霸主。

    二、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保證了秦國經濟的巨大發展,奠定了秦國統一的基礎

    秦孝公在東面的魏國強大起來後,面臨很大的危機。於是任用從衛國來的商鞅實行變法。

    商鞅移風易俗,改革軍功制度,鼓勵發展經濟,國家因此富強起來。佔領了魏國的西河之地,打敗了楚國和魏國的軍隊,迫使魏惠王遷都大梁。

    三、秦惠文王用張儀的連橫策略破壞六國的合縱之策,各個擊破,儲存了秦國

    秦國強大起來後,六國開始恐慌。在蘇秦的策劃下,六國認識到,任何一個國家單獨對付秦國都不可能勝利,只有聯合起來,才能打敗秦國,儲存自己。

    六國合縱,聯合起來後,力量大漲,秦國陷入巨大的危機之中。

    惠文王任用了張儀為相,恐嚇六國,勸說他們和秦國分別結盟,接受秦國的保護,破壞了合縱策略,使秦國可以對六國各個擊破。

    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諫逐客書》

    魏國把上郡十五個縣的土地獻給秦國來求和;秦國打敗楚軍,斬首8萬,取得了楚漢中土地6百里。

    四、秦昭王任用範睢為相,解除了秦國權力被外戚權貴掌控的局面,強固了王室。範睢還提出“遠交近攻”策略,使秦國逐步征服鄰國

    秦昭王登基後,魏國的大權掌控在宣太后(就是羋月)同母異父的弟弟魏冉手裡近三十年,秦昭王幾乎等同於傀儡。

    範睢幫助秦昭王從穰侯魏冉和華陽君羋戎的手裡奪回了權勢,結束了權貴私人壟斷秦國政權的現象。

    範睢的“遠交近攻”之策,使秦國避免了和東方大國齊國的硬剛局面,先從附近的魏國、南韓、楚國入手,獲取了大量的好處。

    昭王得范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諫逐客書》

    就像李斯所說,秦穆公、秦孝公、惠文王、秦昭王的成功都離不開這些客卿的力量。

    五、李斯本人也是個大刀闊斧進行除舊佈新的政治家

    秦王嬴政正是在李斯的幫助下,才結束了戰國七雄割據一方的局面,建立了大一統的封建政權。

    從秦國身上我們可以看出,一個國家、一個企業、一個民族的強盛,都不能因循守舊,只有大開方便之門,吸引各方面的人才,才能強大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 7 # 若水韓流

    據我所知,秦國任用的外來人才當真不少!秦穆公時期,有五羊大夫百里奚。之所以叫五羊大夫,是因這百里奚本是奴隸,被以五隻羊換來做了秦國大夫,輔佐秦穆公成就霸業!另一位比較出名的就是商鞅,商鞅是其獲得商於封地後的名字,他本是衛中國人,衛國的國都是朝歌,河南安陽淇縣一代,所以自報家門時他都稱自己叫衛鞅!戰國時期是秦國外來人才最多的時候,隴右太守李崇是趙國柏人人,李崇的孫子李信也是秦始皇最為信任的武將,徵楚時首先以二十萬秦軍攻伐楚國,可惜沒有成功!楚中國人甘茂,本是秦相張儀舉薦,官至秦國右丞相,與左丞相秦王叔嬴疾共同輔佐了兩代帝王秦武王嬴蕩及秦昭王嬴稷。魏人張儀自不必說,張儀憑著一張利嘴,屢屢救秦國於危難,數次破解山東諸國的連橫之策!魏國名仕公孫衍,此人與龐涓有些相似之處,剛開始時靠著幫秦國打下的河西之地,一時名聲大噪。可惜回到故國後,卻又屢敗於秦國!再有就是秦相範睢了,一說他是齊人,一說是魏人,他提出的遠交近攻的國策使崛起中的秦國逐漸有了一統天下之勢!可惜此人睚眥必報,嫉恨戰神白起的功勞,沒能使秦昭王在位時一舉攻滅趙國!除了上述幾位,後事秦國的亦不勝列舉,歡迎留言評論,如有不足之處還請指點!

  • 8 # 歷史縱橫帝

    秦國對人才的渴求助其成就霸業

    秦國地處西部邊陲,雖然有八百里秦川作為基礎但是畢竟不如中原富庶。況且不但是產出相對貧瘠,並且在秦國早期還被六國當做戎狄蠻夷來看待。所以秦國要想強大僅憑自己默默發展不行,吸引六中國人才為己所用才是彎道超車、超常規發展之路。由於秦國對人才的渴求,很多在東方各國不受重用的人才紛紛來到秦國。無論是秦穆公稱霸以及奠定秦國霸業基礎的秦孝公時期商鞅變法,都有六中國人才在關鍵時刻鼎力相助的身影。

    在秦國成就霸業的過程中,東方各國向秦國輸送了大量的人才。其中魏國從魏武侯以後,更是成為了為秦國培養人才的基地。尤其是秦孝公的求賢令出臺後,在六國倍受壓制的人才紛紛入秦。由於人才太多,我們就重點列舉幾位在秦國曆史上起到重要作用的六中國人才。

    六國群英薈萃於秦,直接催生了秦國霸業

    俗話說學會文武藝,貨百帝王家。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處於人才鼎盛的軸心時代。人才輩出,百家爭鳴。相對於少部分六國國君的有識之士對於人才的重視(例如燕昭王等),絕大部分國君格局都比較小隻相信本國的人才。雖然各國都有所謂的招賢館,但是大部分都是一種擺設。

    所以很多沒有被髮掘或者被各國打壓的人才,紛紛來到對人才求賢如渴的秦國一展所長。百里奚、商鞅、範睢、張儀、李斯、尉繚等等這些閃光的名字,如果放到後世王朝一定是能夠入選大秦名人堂之類。得以配享太廟,享受國家香火祭祀。秦穆公用五張羊皮換回的百里奚,幫助秦穆公稱霸;秦孝公任用在魏國不受重用的商鞅變法,一舉奠定秦國霸業的基礎;秦惠王任用魏中國人張儀,以“連橫”而散六國之“合縱”讓秦國轉危為安;秦昭襄王拜魏中國人範睢為丞相,利用遠交近攻逐漸蠶食各國;秦始皇嬴政時期文有楚中國人李斯、武有魏中國人尉繚,得以縱橫天下。一個內政人才、一個用兵如神的軍事大家,助推秦始皇完成六王畢、四海一的巨集圖偉業。

    侍秦的東方各中國人才,以魏國的比例最高。

    魏國毗鄰秦國,基本上上來就是鼎盛王者。在魏文侯和魏武侯時期稱霸一時,成為戰國時期第一位稱雄的國家。而魏國得以稱霸的基礎就是重視人才,李悝、翟璜、樂羊、吳起等都是著名的人才。這不都是魏中國人才,其中威震天下的魏武卒建立者吳起就不是魏中國人。所以魏國稱霸中原,版圖達到鼎盛。

    但是魏國沒有保持這個良好的習慣,結果在魏國兩代以後國力逐漸衰弱。根本原因就是不但不能吸收別中國人才,就是本國的很多大才都都不能發掘和任用。比如:商鞅、張儀、範睢、尉繚等都是魏中國人或者在魏國不受重用,失商鞅沒能再次鞏固國家基礎;失張儀未能合縱六國消滅秦國於襁褓;失範睢未能安邦定國。這些人才都在秦國發光發熱成就了秦國的霸業。魏國純粹充當了秦中國人才的培養基地的作用,可悲可嘆。所以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魏國是損失最大的國家。

    東方各國侍秦人才做出的重大貢獻簡介

    百里奚:

    由於在秦國數百年曆史上,東方各國侍秦人才群英薈萃。所以我們挑選幾個做一下重點介紹。第一位就是人稱五羊大夫的秦國丞相百里奚,為何稱他為五羊大夫呢?因為他是秦穆公用五張羊皮以奴隸的價格買來的。百里奚是虞國大夫,晉獻公滅了虞國後俘虜百里奚。但是他不知道百里奚的才能,於是在秦晉結親的時候把他作為陪嫁的奴隸送到了秦國。但是百里奚逃跑到了楚國,雞賊的秦穆公為了不讓楚國知道百里奚是個大才只肯出五張羊皮奴隸的價錢換百里奚。百里奚被迎回秦國立為丞相,這就是五羊大夫的由來。

    百里奚是著名的內政人才,他輔佐秦穆公興教化、修國政、圖霸業。使秦穆公開地千里,稱霸西戎。在穩固了秦國大後方的同時,也讓秦穆公完成多年稱霸天下的願望。秦穆公順利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商鞅:

    提到強溱稱霸天下,我們就不得不提到商鞅。正是在魏國不受重用的衛中國人商鞅在秦國實行變法,才讓秦國再次復國強兵。商鞅協助秦孝公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制度上改革戶籍、軍功爵位、土地、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等等,並制定嚴格法律來保證變法的執行和實施;在經濟方面以農為本,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以糧食生產和戰功為標準獎勵耕戰,促使秦國向戰時體制轉變。

    經過商鞅的變法,本來就尚武的老秦人更是悍不畏死、渴求戰鬥。可以說商鞅的變法讓秦國在制度上形成了戰鬥力最大化的結果。這為霸秦一統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範睢:

    范雎也是魏中國人,被懷疑通齊差點被魏國相國魏齊鞭笞打時。後逃到秦國向秦昭王兜售遠交近攻的策略,受到秦王的重用。範睢主要貢獻就是協助秦國實施遠交近攻的策略:遠交併不接壤的齊國稱兩國世代友好,這在客觀上破壞了六國聯盟;對於接壤的韓趙魏逐漸蠶食。範睢的政策成功的瓦解了六國聯盟,蠶食了韓、魏不少的領土。讓韓、魏兩國真正感受到了切膚之痛,為將來滅韓魏兩國奠定了基礎。

    張儀:

    張儀魏中國人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在當時百家爭鳴的時刻他和掛六國相印的師兄弟蘇秦採用不同的外交方式,在當時聞名於諸侯。當時秦國已經表現出虎狼之心,東方六國單挑的話基本已經沒有能力勝過秦國。於是鬼谷子門下蘇秦遊說六國合縱攻秦。蘇秦最終獲得了成功掛六國相印主持合縱,這讓秦國倍感壓力。

    而張儀作為蘇秦的師兄弟入秦向秦惠王推銷自己首創的“連橫”術,得到秦惠王賞識封為相國。張儀奉命出使遊說各國,以“橫”破“縱”。結果非常喜人各國合縱被破,張儀因功受封為武信君。

    小結:

    秦國百餘年如一日持續的對各中國人才的重視,是秦國稱霸的基礎。秦國敢於把本國國政交付國外的人才,這樣的廣闊的心胸讓秦國成功複製並超越了魏國稱霸的過程。最終統一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

  • 9 # 自然傳奇人生

    秦國統一天下與他的選賢任能非常重要,這裡簡單歸納一下秦國任用的各中國人才:

    1、商鞅(衛中國人)商鞅變法

    2、張儀(魏中國人)以“橫”破“縱”

    3、範睢(魏中國人)遠交近攻

    4、李斯(楚中國人)助嬴政滅六國

    此外還有:百里奚、甘茂、烏獲、呂不韋、韓非等等!

  • 10 # 暗夜思考

    一、商鞅

    商鞅本是衛中國人,年輕時就喜歡法學,先是投效於當時的強國——魏國。怎奈魏國新登基的魏惠王不識人才!

    之後商鞅聽說秦國在招攬改革人才,於是投效於秦國。

    此時的秦國經歷了從秦厲公之後幾代君位的動盪,國力微弱。剛上任的秦孝公堅持推舉商鞅變法,從而迎了秦國由盛轉強的契機!!

    商鞅變法的成功無論是軍事上還是農業上都使秦國成為當時戰國時期的強國。其為後面的實現統一奠定了基礎。

    二、張儀

    張儀本是魏中國人,拜入鬼谷子門下,出山之後先是去了趙國而後效忠於秦國。

    經過商鞅變法後的多年發展,當時的戰國已經形成了由強秦一家獨大的局面。

    面對強秦的崛起,很多謀略家想到了聯合各國以抗秦的“合縱”之法——各國簽定合縱合約,聯合起來一起應對強秦的威脅!

    對此,張儀在秦惠王的重用下,針對“合縱”聯盟,首創了“連橫”的應對策略。遊說六國入秦,從而一舉瓦解了當時本來就不太牢固的“合縱”聯盟。

    三、呂不韋

    出生於衛國的呂不韋本是一個活躍於趙國的商人。

    雖說呂不韋通過經商積累了千金的家產,但是在那個按“仕、農、工、商”來劃分階層等級的年代,其地位終究處於最下層。

    因此,呂不韋毅然走上了從政之路。

    為了最大化的實現在自己的政治理想,呂不韋選定了自己將要扶持的物件——當時正在趙國做為質子的秦國公子異人(也就是秦始皇的父親)!

    通過各種運作,呂不韋最終將一個落魄的秦國公子——異人扶上了秦王的寶座!!

    四、李斯

    李斯本是楚中國人,因不甘心一輩子待在一個小地方做小吏而拜入荀子門下學習帝王之術。

    學成之後入秦國為官,他先是得到了當時丞相呂不韋的器重,從而有了接觸秦王贏下的機會。

    通過一統天下的主張與建議,李斯受到了秦王贏下的重用。

    贏政聽取了李斯離間各國君臣的計策,按照“先滅南韓,以恐他國”的吞併順序,最終實現了秦國的大一統局而!!

    ...............

  • 11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國力的競爭,關鍵在人才的競爭。

    戰國時期,秦國引進的人才,無論數量、比例還是質量,都十分驚人,幾乎涵蓋了秦國的所有重要方面!

    其中,幾乎所有的改革家、外交家,均系引進人才;而超過一半的“相”和“將”,也系外來人才。

    改革家

    秦國的富強,始於商鞅變法。

    商鞅是衛華人,並不出身六國。然而,商鞅原本是要為魏國效力的。

    正是在魏國,他形成了自己的政治思想。

    他入秦時,隨身攜帶的,正是魏李悝的《法經》。

    在魏國時期,他居公叔座門下,試圖在魏國發展。

    公叔座明知衛鞅的才能,卻遲遲不舉薦。直到公叔座去世前,他才向魏王舉薦衛鞅。

    魏王仍不用衛鞅,衛鞅才入秦,並受到重用。

    一個原本沒有太大名氣、作為的外來人才,到了秦國,居然被授予主持變法的大任,秦公的魄力確實令人震驚!

    商鞅變法的意義就不必贅述了,總之,憑商鞅變法,秦國由弱一躍而強!

    商鞅變法,觸動了許多權貴的利益,衛鞅因此被殺。

    然而,儘管秦貴族對商鞅恨得咬牙切齒,但依然尊敬商君之法,並繼續以之富國強兵。

    外交家

    改革賦予了秦國強大的國力,但要想在競爭中脫穎而出,還需要“伐交”。

    戰國時期,秦國幾乎所有的縱橫家,全部是外來的。

    魏國過來的公孫衍、張儀、範睢;楚國過來的甘茂;齊人陳軫、呂禮;趙人樓緩;燕人蔡澤,悉數來自六國。

    其中,魏國來的張儀、範睢對天下局勢的發展起到了“分水嶺”式的作用。

    秦國強大後,“合縱”成為阻止秦國進一步東出的主要障礙。

    當時,楚齊的國力都很強大,以“楚齊”聯盟為基石的合縱力量,一度壓制了秦的擴張。

    張儀以其“無恥操作”,忽悠楚懷王,破壞了齊楚聯盟,並藉機大破楚國,使楚不再能與秦爭雄。

    戰國後期,秦一家獨大的傾向愈加明顯,合縱抗秦以求生存已是有識之士的共識。

    秦國數圍大梁,都被趙楚所救,要進一步發展受到挫折。

    範睢以“遠交近攻”之策,迅速打服南韓,恫嚇魏、楚,使合縱抗秦的局勢最終演變了秦趙“單挑”決戰。

    可以說,透過外交,突破瓶頸,靠的全部是外來人才!

    “相”才

    “相”,第一重要的臣職。

    很長時間內,秦國都沒有設“相”這個職務,國君以下的最高官職為大庶長、大良造。

    前328年,秦惠王任命張儀為相,後來秦武王時期又設:左相、右相。

    據統計,自從秦惠王設”相“開始,直到秦始皇時期,共有22人擔任相職。

    其中,只有樗裡疾1人是秦國本地人(秦宗室成員,惠文王的異母弟),另有5人國籍不可考,其餘16人全部是外來人士!

    這些外來的“相”主持國政,既能以其才具富國強兵,又因在秦缺乏根基,無法威脅贏家的統治!

    軍事家

    秦國的名將中,本地人與外來人士各佔一般。

    白起、王翦均為老秦人。

    其他名將中:司馬錯是周人;魏章、李信是魏人;蒙恬等“蒙家將領“是齊人··

    除此之外,”兼職軍事家“則悉數為外地人:商鞅、公孫衍、甘茂、向壽等,既是政治家或外交家,又以將領的身份為秦立下戰功。

    農業人才

    處此之外,秦國引進的農業人才,雖當時地位不及軍事、政治人才,但對秦國的富強起到了基石作用。

    都江堰、鄭國渠,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主持修建都江堰的李冰父子,本為山西運城人,也就是趙人。

    主持修建鄭國渠的鄭國,本為南韓人。

    經過他們的努力,關中、巴蜀之地成為”沃野千里“之地,不單對秦的”富國“起到了基石作用,其功更在千秋!

    人們談論“人才戰”,偏愛談論幾個“大才”的去就。

    實際上,“大才”的去就,多少是有其偶然性的。而且,僅就“大才”而言,一些大國也做得不錯(如趙國、燕國)。六國所湧現的大才,未必比秦差多少。

    然而,唯有秦國,在方方面面都吸引了人才!

    他們帶來的先進思想,不僅體現在朝堂之上,更深入軍隊、民間。

    因此,只有秦國的“富國強兵”,是紮實、穩固的!

  • 12 # 老溼機Chris

    我是老溼基,我來回答!

    秦國原來是非常閉塞以及落後的國家,貴族盤根錯節,山東諸國對於秦國一直都是正眼瞧不上,知道秦孝公的出現,用一紙《求賢令》打破了僵局。從《求賢令》頒佈以後,秦國就源源不斷地吸引著他國的人才為秦國服務!毫不客氣地講,就是六國的人才,才使得秦國最後一統天下的。

    一、商鞅

    商鞅,衛華人,也有人說是魏華人,其實,商鞅的祖籍是衛華人,人家是妥妥的姬姓衛國的貴族,早年出仕在魏國,為魏國丞相公叔痤門客,他本想留在魏國為魏國效力,奈何魏慧王不採納公叔痤的建議,既不用商鞅,也沒殺商鞅,公叔痤早就已經預感到商鞅是不世之大才,其以法治國將會成為時代的趨勢,便跟魏慧王說:要麼就用他,要麼就殺他。

    此時,正巧秦孝公向天下頒佈《求賢令》,商鞅一看,還是去秦國吧,再在魏國待下去,等魏王緩過神來,肯定要弄死自己的。

    到秦國之後,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商鞅變法了,以一己之力把秦國打造成一個戰爭機器,也把百姓都打造成為這個戰爭機器服務的資源。他以法治國,打通了普通人向上晉升的通道,一個軍功制,就把舊貴族勢力打個稀爛,秦國上下全民都渴望戰爭,只為砍得腦袋多一點,換取爵位。

    商鞅一度被秦孝公封為商君,在秦國地位如同秦君,出現了短暫的孝公與商君共治秦國的局面,正如商鞅對秦孝公說的那樣:公如青山,我如松柏。一切都在秦孝公死後,煙消雲散,孝公薨逝之後,舊貴族勢力復辟,聯手弄死了商鞅,不過幸運的是,新上位的秦惠文王繼續承襲了商鞅之法治國,使得秦國繼續強大下去。

    商鞅為秦國打下了一統天下的基礎框架,扭轉了秦國的頹勢,就是從此刻起,秦國在一統華夏的路上大踩油門。

    二、公孫衍

    魏華人,同樣也是魏國出仕的,還做著大官,官職“犀首”,很多人認為這是稱呼,其實,這是魏國設立的武將的官職,曾經多次率領魏國軍隊攻打秦國,但受人猜忌,被魏王炒了魷魚,本已經心灰意冷,結果,秦國拋來了橄欖枝,公孫衍頭一頭扎進了秦惠王的懷抱。

    被秦惠王拜為大良造,也是武將的官職,率領秦軍攻打魏國,好傢伙,秦魏兩國交戰成為了公孫衍左右互搏了,熟知魏國軍情的公孫衍大火全收,迫使魏王割讓河西之地給秦國。

    魏王呢,後悔的直拍大腿,便令人給公孫衍送去重金,以挽公孫衍回頭,此時呢,張儀也到秦國了,提出此時應該繼續敲打魏國,魏國此時正是無將可用之機,公孫衍也許是因為魏國是自己母國的原因,則提出此時應該先打西南的戎狄,張儀就說公孫衍有意袒護自己的母國,秦惠文王就炒了公孫衍的魷魚。不過,公孫衍也確實為秦國立下大功,奪回了大片土地給秦國。

    三、張儀

    張儀也是魏華人,看到沒,魏國簡直就是戰國時期的“黃埔軍校”專門為他國輸出人才。不同的是,張儀沒有在魏國做過官。他從鬼谷子那畢業之後去的趙國,本想在趙國混個編制呢,結果,一事無成,此時,他的師兄蘇秦在趙國混得風生水起,正在遊說趙肅侯聯合其他5國去攻打秦國,張儀呢就想去拜見自己的師兄,結果蘇秦對這個師弟是不聞不問,連見都不見,張儀十分氣憤:要不,也去秦國去碰碰運氣。於是就朝秦國奔去。

    而這正是蘇秦所想的,蘇秦想聯合六國以攻秦,但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秦國得對六國造成威脅,這個事情,他的師弟能做到,因為他知道張儀的能力,便故意把張儀氣走,在得知張儀是朝著秦國去的時候,張儀就派人沿途為張儀提供飯票,到了秦國,蘇秦還花錢給張儀運作,使得張儀能夠成功混上秦國的編制。

    張儀就厲害了,蘇秦是合縱,張儀是連橫,這段時期的華夏,一直都是這哥倆在“鬥法”,在張儀的輔佐下,秦國國君第一次相王,也就是秦國的第一個王——秦惠文王,秦國拿下巴蜀之地,數次破解蘇秦的合縱,總是以三寸不爛之舌,為秦國立下大功,數次戲耍楚王,還能全身而退,把楚王,韓王,魏王、齊王玩弄於股掌之間。秦國由此聲威大震。

    晚年的時候,由於秦國宗室內鬥,便黯然地退出秦國政壇,消失於民間。

    四、 宣太后——羋八子

    楚華人,為秦惠文王之妾,生下嬴稷,也就是秦昭襄王,由於秦惠文王之子嬴蕩舉鼎身亡,指定嬴稷接任秦王之位,羋八子成為了太后,也就是秦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宣太后。

    當時,秦昭襄王年幼,宣太后把持朝政,利用自己的能力以及特長,先是穩定住義渠王,最後為了秦國利益,殺了自己的情人——義渠王,且殺了自己與義渠王的孩子,用自己的縱橫捭闔的能力大大緩解了秦國的後顧之憂,宣太后雖然把持朝政,但一切出發點都是以秦國利益為重,把持朝政期間,提拔自己的弟弟魏冉成為秦國的丞相,而魏冉也的確為秦國立下了赫赫戰功,使得秦國的實力再一步提升,晚年的時候,放權給秦昭襄王,是秦國曆史上少有的沒有流血的政權交接。

    五、 魏冉

    楚華人,宣太后之弟,位居秦國丞相,剛到秦國時,就因為擁立秦昭襄王而立下大功,更是提拔了白起,為秦國活生生的提供了一個征伐四方的殺神。

    帥兵攻打魏國,直接打到了魏國的都城——大梁,這一戰,直接打斷了魏國的脊樑,以至於魏國在滅亡之前都渾渾噩噩的,患上了恐秦症。

    此時的魏冉,由於戰功赫赫,在秦國權傾朝野 ,自己提拔的白起更是在戰場上給魏冉增添了不少政治資本,巧妙地化解了蘇秦主導的五國攻秦,更是轉化成為了六國攻齊,幾乎滅了齊國,為秦一統天下掃清了一個大的障礙,但由於私慾太重獨享了戰爭成功,且由於權勢過大,引起了秦昭襄王的忌憚,秦昭襄王便藉機解除了魏冉的所有職務,使其回到自己的封地——陶邑暗度晚年,也算是為數不多的位高權重能夠得以善終的人。

    六、 範睢

    很不巧,哈哈,又是魏華人,看到沒,魏國在為他國輸入人才這方面一直是孜孜不倦的態度。

    範睢,本是魏國大夫須賈的門客,滿腹經綸,一直都想有出頭之日,在跟須賈一起出訪齊國的時候,齊王一眼就看出範睢有大才,便贈送了須賈一些錢財,並且勸說範睢留在齊國,包吃住,給編制。不曾想,範睢十分有原則,不但拒絕了齊王的好意,還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訴了自己的老大須賈,按照須賈的意思,退還了所有的財寶給齊王,帶著範睢回了魏國。

    須賈覺得,此次去齊國,作為下人的範睢的待遇居然比自己還高,便心裡很不是滋味,便把整件事情包裝成範睢有叛國的嫌疑報告給了魏王,魏王呢也很配合的開始對範睢進行嚴刑拷打,範睢的一條命幾乎就這樣交代了,還是在一個很有同情心的小吏的幫助之下,裝死混了過去。

    絕境逢生的範睢,此刻內心裡已經種下了一顆報復的種子。他放眼一看,整個天下只有秦國一片勃勃生機的盛況,便起身投奔秦國去也。

    到了秦國之後,範睢自我推薦的見到了秦王,以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了秦王,成為了秦王的侍從。他主張秦國遠交近攻,具體的方針是與遠在東方的齊國結交,讓齊國安心地跟秦國做生意,使其不干預秦國東出的計劃,而秦國呢好放手蠶食距離最近的南韓、魏國、楚國,這一政策直接把齊國弄成了作壁上觀的人。

    範睢深知秦昭襄王的困惑,建議廢除魏冉丞相之職,幫助秦昭襄王收回權柄,又建議從巴蜀之地修直達咸陽的直道,使巴蜀之地的糧食能夠源源不斷的送往咸陽,使得整個秦國都沒有糧草不足的後顧之憂。

    七、 呂不韋

    呂不韋,衛華人,世代經商,因此,家境十分殷實。中國的封建社會里,商人為四民之末,地位是最低的,同樣的道理,作為天下首富,物質這一方面已經得到滿足了,精神上的文明也該抓抓了。

    在趙國,呂不韋結識了在趙國做質子的秦公子異人,便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於是,他把異人當做商品作為投資的想法告訴了異人,異人一聽,一拍即合,並且表示:一旦得國,定與汝共享秦國。

    接著,呂不韋就開始了一場豪賭,呂不韋深知梭哈的智慧,直接就把所有的生意變賣成了財產,一半給異人,叫異人拿著在趙國享用以及結交關係,另一半自己拿著去了秦國開始運作。在這個時候,還把自己的婢女送給了公子異人,也就是後來的趙姬,並且生了一個兒子——公子政。

    在呂不韋的精心運作下,沒有子嗣卻受秦昭襄王寵信的正宮華陽夫人順利的認公子異人為嫡子,並且成功的繼承了秦國的王位,是為秦莊襄王。

    秦莊襄王也履行了自己的承諾,讓呂不韋做了丞相,身為丞相的呂不韋,又把公子政給迎回了秦國,成功地被立為儲君,沒幾天,秦莊襄王就死了,那麼,戰國的最終BOSS秦王嬴政登場了。

    這個時候,嬴政年幼,朝政一直是呂不韋把持著,不過,呂不韋也的確對得起秦國,在呂不韋當政的時候,進一步削弱了六國的實力,並且以經商的名義在六國埋下大量眼線做為間諜,為秦國源源不斷的提供著資訊,在呂不韋的運作之下,為秦國挖掘了大量人才:蒙氏一家、王氏一家,這兩個家族可是一直為秦國輸出著不世將才,還為嬴政挖掘了李斯這個大才,可以這麼說,在呂不韋的時期,山東六國全都患上了恐秦症。

    最終,不管是因為嫪毐的宮廷之變也好,或者是功高震主也好,總之是引起了嬴政的忌憚,最終被貶到自己的封地洛陽暗度晚年,緊接著,又為了保全整個呂氏一族,服毒自殺以證明呂家的清白。

    八、 鄭國

    南韓人,一個水利工程師。被秦國聘請到秦國主持修理大渠,此項工程之浩大就相當於如今的三峽工程,整個工程一開始的時候,就遭到了秦國上下一致的反對,認為工程太過龐大,不可能完工,其他六國也嘲笑秦國簡直痴人說夢。

    就在工程進行到一半的時候,秦國逐漸發現了一個驚天的陰謀:鄭國是南韓派到秦國間諜,主要任務就是遊說秦國修大型的水渠,以達到疲秦,放緩東出的目的。為此,鄭國也表示自己只想把渠修好,因為他平生只有這一夢想,修一個足以功在千秋的大專案,奈何自己的一家人在韓王手裡。

    工程已經進行了一半,此刻放手那就前功盡棄了,那不是政哥的作風,於是,嬴政力排眾議,堅持把渠修下去,另一邊著手派人賄賂南韓的政壇,成功的將鄭國一家老小接到了秦國。

    鄭國一看,秦王如此上道,自己不能掉鏈子,於是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工程,最終,大渠修成,為秦國增添了萬畝良田,老實講,2000年後的今天,這個工程還在恩澤著兩岸的百姓。嬴政親自命名為——鄭國渠。

    就這樣,一個叫做鄭國的南韓人在秦國修了一個名字叫做鄭國渠的水渠。

    九、 李斯

    楚華人,早年在稷下學宮求學於荀子,於韓非子是同門師兄,這哥們在沒畢業的時候就預料到秦國將要一統天下,所以,畢業之後就直奔秦國而去。

    先是被呂不韋舉薦為客卿,陪嬴政讀書,漸漸地,這倆人都發現相逢甚晚,倆人的的治國理念,那種感覺就像是:你知我深淺,我只你長短。

    之後,李斯幫助嬴政罷免呂不韋的丞相之職,成功的把權力收歸嬴政之手,緊接著就開始幫助嬴政推行一統大事,主張先滅韓,再一步步東出,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這些主張皆合秦王之意,更重要的是,李斯也贊同一統之後的秦王對全國實行廢分封行郡縣的國策,並幫助推行了下去。可以說,李斯是秦一統天下的最終輔助。

    然而,李斯卻是以上所有人中最慘的了,沒有之一,因為他的自私自利,輕信了宦官趙高之言,違背秦始皇的意願,跟趙高聯手篡改了遺詔,最終,在趙高的算計下,被趙高腰斬於鬧市。

  • 13 # 911健思踐行

    李斯《諫逐客書》中有一段“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來丕豹、公孫支於晉。此五人者,不產於秦,而穆公用之,並國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

    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眾,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

    再加上呂不韋、李斯、韓非子(雖然韓非子被秦始皇賜死,可是《韓非子》一書卻是秦始皇的指導思想)。

    得人者興,失人者崩。國家富強從根本上講還在於得人才,育人才,用人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人被律師忽悠了三萬塊就答應寫個再審申請,也不出庭辯護,明擺著騙人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