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弄潮科學
-
2 # 地獄之王路西法
UFO的飛行原理應該是電磁爆發。
若只從電磁爆發基本原理上看,
反重力器的結構並不複雜。
正如噴射火焰或者物質就能產生反作用力使火箭升空一樣。
火箭升空原理很簡單,
但目前並不是所有國家都掌握了火箭運載技術。
其中的關鍵就在於還很多不容易解決的技術細節存在。
在 《值得研究的電磁爆發現象》 中
也大略分析了一些產生反重力效果的電磁爆發原理實驗難點,
但是還有幾點是這裡要補充的。
如果要成功完成電磁爆發實驗,
一是要使內部轉盤產生異常高的自轉角速度;
二是電感外圈與內部轉盤的電絕緣問題。
如果要從成功產生電磁爆發,
到進一步完成用於星際旅行的飛碟研製,
那還要解決的問題是:
高強度電場和磁場對電子控制裝置的遮蔽問題;
高強度電場和磁場環境下的生命保障系統;
以及高強磁場區域內的對外通訊和聯絡等一系列問題。
在以上所列這些條目中,
任何一個都不是很容易解決的問題,
其中電感外圈與內部轉盤的電絕緣問題是一個最重大的瓶頸性問題。
飛碟旋轉內盤上面產生的最高電壓強度與抗電擊穿介質圈層的耐壓特性是直接相關的。
實際情況是,
抗電擊穿介質圈層能夠隔離住多高的電壓,
飛碟的內盤和電感外圈之間就能夠產生多高的電壓。
如果抗電擊穿介質圈層的耐壓特性不高,
那麼, 旋轉內盤與電感外圈之間就容易產生放電現象,
旋轉內盤的周圍也就積聚不了較多的靜電荷。
那麼運動的內盤周圍也就不能產生較大的圓形電流。
不能產生圓形電流也就不能產生垂直穿越內盤平面的電磁場,
那麼,最終會導致電磁爆發機制不能正常被激發,
就不可能在碟翼上產生超級強大的電場和磁場。
是一個具有決定性的瓶頸問題,
提高電感外圈與旋轉內盤之間的 抗電擊穿介質圈層的耐壓特性很重要。
經計算, 現有一些常用耐壓介質材料不能滿足這樣高的耐壓強度要求,
這需要依靠新的抗電擊穿介質材料的研發。
-
3 # 農村美食盛宴
你上來就問難點,說明你還是中科幻小說和民間偽科學意淫的毒太深。這些來源首先認定飛碟是外星文明的飛行器,加上所有UFO目擊均只能模糊描述其詭異超常的運動軌跡,而沒有任何一次清晰確切地證據,就只能想象它的動力源是某種反重力或超能量機制,但都只能是想象,沒有任何證據和合理的原理解釋。在人類掌握的飛行技術中,在大氣層內飛行的設計必須符合空氣動力學原理,假設動力仍是現有的螺旋槳或噴氣推進,那麼碟形外形不具有任何合理性和優勢,用在直升機上倒是可以,但那也絕不是靠這個碟形外形飛起來的,還得另有一副大旋翼。在將螺槳或噴氣發動機特殊化,搞成涵道螺旋槳或風扇後,可以提供包括垂直起降在內的向量推力,可用於碟形飛行器,但它的飛行效能也與這個碟形毫無關係,而且能耗很高,有效載荷很低,碟形外形還會增加大量操控上的難度。若以很多臺火箭發動機提供向量推力,現有技術能使任何物體具有三維空間任意方向的飛行能力,而且不限於大氣層內,這當然也能把外形搞成碟形,但這時碟形也與飛行效能基本無關。或者說此時其外形變得很不重要,是個石頭也能飛。在沒有空氣阻力的大氣層外更是如此。所以不是飛碟技術難點在哪,你該問問哪些知識是真實的,哪些是虛幻的。
-
4 # 秋天的童話6554
如果用傳統動力,最好還是仿生鳥類,做成飛機的樣子最合理,如果非要做成飛碟樣子,屬於盲目追求,得不償失。
真正的星際飛碟關鍵技術:115號元素,反物質,反重力引擎,時空曲率驅動…
-
5 # 北方雪野一樵夫
飛碟技術的難點在哪裡,我想這也是世界各國都感興趣的問題,到目前為止好象還沒有人破解這個難題,如果這個技術難點被攻破,那必將邁進人類遨遊宇宙的新紀元。
-
6 # 拍攝去345484
首先,如果想要造出一個飛碟的話,就必須得掌握許多超前的科技。例如反重力,超輕、硬度高的材料。還有,如何保障飛行員的生命安全之類。這些科技放到現在,隨便一個都是世界性的難題。如果連這些問題都沒有解決的話,那麼想要造出飛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舉個例子,就像在古代想要造出一部手機,就算你知道製造的程式,在當時的環境下,也不可能會製造出來。畢竟這是一個次世代的產物。飛碟也正是如此,但是誰也說不準在未來的十幾年,會不會造出像飛碟一樣的飛行器,我們也只能抱著這種心態,拭目以待了。
-
7 # 時空不在
從飛碟表現出的物理特性來說,他的技術高點不一定在材質及高機動這些方面,很有可能是掌握了在周遭建立電磁場來達到反重力的效果這樣的理論及技術。畢竟伴隨飛碟出現是常有一些電磁現象被觀測到。這樣,無需太特殊的材料,也無需太神祕的能量作為動力,就可以實現懸停,瞬加速,任意轉向等特性。
-
8 # 凌戰天
飛碟,動力,會不會是利用了高頻強鐳射,產生瞬時巨大反衝,克服了重力。也許,飛碟就是利用了高能鐳射瞬間發射(射出時間極短,光也只夠跑幾米遠。開關頻率極高)。這樣極頻繁的"脈衝式衝力"將飛碟穩穩地懸在空中。
-
9 # n110553
難點在於人類對飛碟的基本原理一無所知!比如其動力來源,如何做到瞬間直角拐彎、消失再現、一變三三變六再六變三三變一、變身任何形態、出沒上千萬度高溫太陽中心及撞毀隕石而毫髮無損地繼續飛走、瞬間來往於宇宙兩端等等,這些估計在人類滅絕之時都很可能實現不了!除非有外星人協助!哈哈哈!
-
10 # 陳昌海12
飛碟技術難點在於自產大安培高壓電源,陀螺高速旋轉是脫離地球引力,但高速旋轉有著產生電能作為電離子推動作用,在一切用電需求超導電源進行操作的。飛碟機體的材料應是碳素結構。
回覆列表
飛碟一直都在人類的夢想中,它常跟外星人聯絡在一起。雖然科學天才達芬奇和特斯拉等都曾設計過,但至今仍未付諸研發,個人認為主要是卡在推動力技術難點上,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反重力。
設計過飛碟的科學家達芬奇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家和全才科學家,他創作過《蒙娜麗莎》等名畫,也繪製過直升飛、鳥類飛行器以及飛碟等模型。但他1493年製作的鳥類飛行器沒有飛起來。
特斯拉還曾設計過“沒有機翼、沒有副翼、沒有螺旋槳、沒有其它外部裝置的飛機”,這種飛機“飛行速度極高,完全通過反作用實現續航和驅動,既可以通過機械方式又可通過無線方式來控制...可發射導彈擊中幾千英里外的目標”。這種飛行器跟報道中UFO的“碟形,懸浮在空中,瞬時移動”很相似。不過可惜,這項研究也只有圖紙,沒有製成。
早在二戰時的1952年,納粹德國航空專家斯徹裡沃就宣告,自己在1944年已經完成了碟形飛行器的藍圖,有望1945年試飛。而後來蘇聯軍的反攻卻讓此沒能實現,不過後來斯徹裡沃去世後,確實在他的遺物中發現了這種飛行器的圖稿。納粹的飛碟能源可能是核能,或利用微波或鐳射不斷輸送能量的一種無線傳輸裝置的懸浮動力系統。
目前最快的飛行器當屬美國在2018年8月發射的帕克太陽飛行器,它的速度達到了192.2km/s,是地球逃逸速度的1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