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有一畫事

    《聖母子與聖安妮》這幅名畫是達芬奇創作的關於聖家族題材的一類作品,作品中三位人物聖安妮、聖母以及耶穌,神態各異,既有相關性又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有人把達芬奇的這幅作品中人物的微笑與《蒙娜麗莎》的微笑相對比,認為此幅作品中人物的神態描繪絲毫不屬於《蒙娜麗莎》中神祕的微笑表情。暫且不論這種論述的正確與否,畢竟每幅作品的解讀都帶有個人太多的主觀性,但我們可以看出《聖母子與聖安妮》這幅作品的重要性,以及大家對達芬奇這幅作品的認可程度是非常高的。

    《聖母子與聖安妮》

    一 畫面的經典人物選擇

    《聖母子與聖安妮》這幅作品中,達芬奇安排了三位人物:聖安妮、聖母與耶穌。人物的組合是經典的聖家族題材的選擇。但稍顯奇異的是已經成年的聖母瑪利亞坐在自己的母親聖安妮的身上。

    外祖母聖安妮的表情雖稍顯疲累,但更多的精神情緒都集中在頑皮的耶穌身上,更多地是欣慰與喜愛。她臉上微笑的表情既安詳又欣慰。聖母瑪利亞的神情則似在跟耶穌說:不要調皮了,趕緊過來吧。有一絲嗔意,又帶有一絲愛意。小小的耶穌手抓這小羊的頭,後轉身看著母親,既想繼續和小羊玩耍,又似乎不能不聽從母親的安排。

    這幅作品像一幅天倫之樂圖一樣呈現在觀者的面前,但其實是一種聖家族題材的呈現方式,這幅作品中達·芬奇將重點放在聖安妮這一形象上,尤其是對於她臉部表情的描繪。儘管這裡再一次暴露出他的女性的微笑公式,是達·芬奇的現實主義的美學最高理想,他幾乎象對待自然界一切未知之謎一樣地去追求它。

    聖家族這一類聖經題材,在宗教壁畫中是最常用的,畫家們在呈現這類題材時,各有自己的表現特色。如米開朗基羅《聖家族》就是這類題材的一種經典表現,這幅畫中主要描繪聖母、聖約瑟和聖嬰基督,不過米開朗基羅在這一幅畫上的三個宗教形象已完全成了民間生活的普通人物了。雖然米開朗基羅在這幅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處理關係,明暗轉折上還稍顯生硬,但畫家把約瑟、馬利亞表現在專注於聖嬰的天倫樂趣之中。此種情景通過三個人物的戲劇性組合得到了和諧的世俗化體現。據說,米開朗基羅在1501年時曾見過達·芬奇的一幅《聖安娜》草圖,那麼,這幅畫是否來自它的啟迪呢?這就有待我們自己去細細品味了。

    《聖家族》

    聖家族(拉丁文:sancta familia)是耶穌、聖母瑪利亞及約瑟的合稱,也稱“拿撒勒家族”(天主教稱“納匝肋家族”),經常用於表現聖誕故事主題,因此成為聖誕慶典裝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包括基督降生、牧人崇聖、博士來拜(三王來朝)以及流亡埃及(逃往埃及)。同時也常見於各類教會建築的內部裝飾和繪畫、雕塑等各種陳設藝術品,不乏傑作。有時耶穌和其他家庭成員的組合也可稱“聖家族”:耶穌、聖母和施洗約翰;耶穌、聖母和約瑟,外加施洗約翰和以利沙伯。

    二 畫面構圖與色彩的獨一無二

    達芬奇擅長於以炭筆和色粉兩種工具交換使用來繪畫。《聖安妮與聖母子》這幅作品中畫面並不是清晰呈現,尤其是聖母與耶穌的部分,好似被蒙上了一層薄霧,這與達芬奇塑造的光線柔和質感有關,因而整幅畫面既有炭筆形成的朦朧感,又有一種神祕的月光下的氣質感。

    這幅作品中的另一個值得肯定的地方便是達芬奇式的構圖。按照達芬奇的黃金分割點原理來看,耶穌處於右下角三分之一處,聖安妮與瑪利亞處於另外三分之二處,這使得三位人物都佔有合適的比例,從而為畫面的整體結構審美服務。也尊重了整體佈局的沒改。

    1500年達芬奇出遊曼圖亞和威尼斯等地,1503年回到佛羅倫薩。隨著共和制度的恢復,文化氣氛一度活躍,畫壇上也先後出現了米開朗琪羅、拉斐爾等傑出人物。他向市民展出的這幅經過精心構思的《聖母子與聖安妮》素描草圖。

    一經展現,這幅作品中畫面構圖的嚴密和人物神態的和諧都被認為是前所未見的,被譽為藝術奇蹟。達芬奇的這種構圖原理和輕柔如煙的筆法對佛羅倫薩藝術界影響極大,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深受其惠。

    三畫面背後的隱喻

    畫面中三位人物分別代表著一個人的不同階段,既代表著一種生命的延續,也代表著一種結局。光線從亮到暗,也意味著我們總在移動,總是處於兩種真實之間,處於天堂與塵世之間。生命迴圈的同時,也是世事結束開始的迴圈。遠處,群山高聳入雲,呈淡青色。似乎那裡的空氣正在變得沉重,慢慢有了真實的形狀,最終物化成那些巨大的岩石,寸草不生。光與影籠罩畫面,描繪出人和物之間沒有截然之別,而是不斷示意出萬物的共同實質。這是達芬奇在繪畫之外的一種對於本我的一種觀照,可以說是對世界萬物的一種觀照。

  • 2 # 詩夜城主

    達芬奇筆下的這幅《聖母子與聖安妮》雖採用了一貫佈局,將聖安妮置於聖母身後,但三人的形象卻十分生動,達芬奇一改聖安妮傳統的老朽形象,將她描繪得年輕貌美,而被聖嬰緊抓的可憐的羔羊則象徵前者將來要變成為人類之罪而犧牲的上帝羔羊,不過,三人在夢幻背景下的親密玩樂卻削弱了這一象徵意義。

  • 3 # 藝術狂人2

    達芬奇是文藝復興時期一位全才畫家,不僅僅擅長繪畫創作,還涉獵科學,數學,工程,機械,建築領域。

    曠世奇才達芬奇,為西方美術史做出了卓越非凡的貢獻。

    提起畫家達芬奇的經典傳世繪畫作品,我們第一時間會想起作品《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抱銀鼠的女子》《巖間聖母》

    今天,我們來一起欣賞一下達芬奇的另一幅畫作《聖母子與聖安妮》

    對於文藝復興時期,在盛行宗教神話故事油畫的時代,許多畫家創作油畫,以古希臘神話故事,或者神話人物,或是聖經故事為素材創作

    但是,許多畫家也以聖家族為題材創作繪畫作品

    米開朗基羅,佩魯其諾,彼得布魯格爾等畫家,都創作過《聖家族》的繪畫作品

    聖家族,是耶穌,耶穌的父母聖母瑪利亞,約瑟

    對於畫家達芬奇的作品《聖母子與聖安妮》,畫面描繪聖母瑪利亞坐在母親聖安妮膝蓋上,外祖母看著外孫想要掙脫母親瑪利亞的懷抱而露出微笑。

    1 就構圖而言

    這幅畫面以金字塔構圖,充分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創作,注重的嚴謹,規範的秩序感。

    在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創作多以宗教神話故事,或者人物為素材創作

    所以,為了表現宗教神話故事的嚴謹,崇高,神聖,畫家們創作一般多用穩定嚴謹的構圖,如金字塔構圖,垂直線構圖,對稱構圖,表現宗教的神聖和嚴謹。

    2 就畫面營造的風格和氣氛而言,體現的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創作的理想美風格

    個人粗淺的理解,對於達芬奇畫筆下的聖母瑪利亞,聖安妮臉上的微笑,含有達芬奇畫筆下蒙娜麗莎的永恆完美微笑的影子,是畫家達芬奇追求崇高,完美的理想美的風格。

    對於畫作《聖母子與聖安妮》,畫中的人物充分體現了畫家創立的明暗法,塑造人物的體積

    如同畫作《巖間聖母》,畫中的環境也是一片岩洞

    同時,畫家如同創作作品《聖母子與聖安妮》,如同創作《蒙娜麗莎》一樣,畫中的背景,畫家同時也採用了自己發明的空氣透視法,薄霧法,營造畫面遠近空間感,層次感,為畫面營造深邃,神祕的氛圍

    4對於畫作《聖母子與聖安妮》,如同《蒙娜麗莎》,給後世留下許多未解之謎

    傳世名畫《聖蒙娜麗莎》,不僅僅畫中的技法,造型,意境,文化底蘊,至今無人能及,同時,還留下許多未解之謎供後世研究

    對於作品《聖母子與聖安妮》,畫家同樣留下了許多祕密,畫家達芬奇在畫的背面隱藏了三幅素描,或是壁畫草稿,聖嬰的草圖形象,頭骨素描

    看來曠世奇才達芬奇,喜歡在繪畫創作中留下許多未解之謎,供後人研究探索。

  • 4 # 銘辰殿下

    在這裡,畫家讓聖母馬利亞坐在她母親的膝上,外祖母聖安妮雖然也很年輕,但仍感到聖母的身軀太大些,她難以承受如此重量。可是聖安妮臉上展現的笑容,是對著眼前那個頑皮的小外孫--耶穌(耶穌正從母親的手中掙脫下來,想要騎在羔羊身上)而發出的,馬利亞倒象坐在安樂椅上那樣,毫不介意地伸手要去抱耶穌。這種情緒傳遞是不很協調的,人物儘管處理得緊湊,卻並不顯得自然生動。

    聖家族這一類聖經題材,在宗教壁畫中是最常用的,因人而異,畫家們各有自己的表現特色。達·芬奇在這一幅油畫上的重點是放在聖安妮這一形象上,尤其是精心刻繪她的臉部表情。儘管這裡再一次暴露出他的女性的微笑公式,為達·芬奇的現實主義的美學最高理想,他幾乎象對待自然界一切未知之謎一樣地去追求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夫妻感情破裂,怎麼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