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胡小彪
-
2 # longtutengAT
說到考研,那就先談談就業問題,每年基本上有八百萬大學生畢業走上社會。畢業就失業的說法一直沒停過!曾經的一些大型私企在學生畢業前息派員主動到各大學府做企業宣傳,寄希望招聘到優異的人才儲存到企業,成為管培生,為今後發展儲備人才。但前不久一些私營企業把招聘進來的大學生又再次辭退,很多企業經營遇到困難開始優化組合,降低經營成本,就開始進行裁員,然而卻先把新招的畢業大學生裁掉了!所以目前和今後社會就業狀況並不樂觀。原來一些發展不錯的企業都把校招重點放在985,211大學身上。而一些發展一般的企業才會把目標停留在其他大學校園上,他們用人的標準和給出的待遇當然就差一些了。不過目前有種說法,那就是985,211畢業生不再是香餑餑,企業開始以實用為主來招聘學生加入。一些高薪招聘進來的985,211大學生來到企業後很長一段時間並沒有發揮出什麼特長作用,有的甚至把企業當做踏板,待熟悉後就另選他主跳槽了。這使得一些企業開始轉變用人思路,不在把校招完全圈在985,211大學上面,但話說回來當然重點學府的學生假如能願意加入企業並願意長久留下來,也是這些企業非常希望的。而一些大型國企招聘的要求條件無論如何還是很高的,他們往往都是盯著清華北大等國家重點學府。至於國家機關公務員的錄用肯定更要有真才實學,要考核過關才會錄用。說到這裡,我們回到考研繼續深造的話題,那就是大學四年畢業後就失業,或者是開始走上社會開始自己新的人生,還是說繼續深造學習,成為碩士博士,然後讓自己取得更高學歷水平後再展翅高飛呢!我個人認為,任何時候高學歷還是受到社會曖昧的。尤其是國家機關部門或大型國企。假如有條件有自信,最好趁熱打鐵,不斷武裝和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有的學生畢業後說我先工作,然後邊工作邊學習,但很多案例告訴我們,這些是不可取的,當然不乏有人這樣也成功了,但大多都是工作中慢慢放棄了學習,每天被工作和社會繁雜的事物包圍糾纏著,遇到社會形形色色的各種人,過早的進入婚姻家庭概念,有了孩子和家庭負擔,天天為生計奔,波最終影響到了自己的價值觀!因此還處於學生階段的孩子能儘早的不離開學校儘量還是不要離開,繼續深造學習,直到最終取得碩士博士資格後就業自然就不是問題了,人生也開闊了!那個時候走上社會也會受到大眾的尊重。而一個普通大學四年畢業的學生,就當下和未來來說,每年都有幾百萬大學畢業生,我們看到讀完四年大學的畢業生現在到處都是,基本沒什麼優勢了!所以最好是趁著還沒有走上社會,沒有開始工作,掌握的知識還沒有忘記,學習的勁頭還在,也沒有社會繁雜的事物影響的前提下繼續學習,直到取得更高學歷水平。
-
3 # 墨爾本-晴160161309
網友一:
硬體設施完善。有錢才是硬道理。
從國家到地方,對985的財政扶植肯定是一般院校難以匹敵的。曾有某西南一般院校圖書館來我校圖書館參觀,詢問我們電子閱覽室計算機數量,答曰200多臺,且免費上網。對方甚是羨慕,因為他們的電子閱覽室只有100多臺電腦,而且還是收費的。當時我們只能暗暗咋舌,這200臺電腦,我們一直打算處理掉,放眼985高校圖書館界,早就不比誰的電子閱覽室裡桌上型電腦更多了,比的是誰的硬體更先進,有錢的高校會引進更新的影音、視聽裝置,3D印表機等,引進能帶給學生更好的使用體驗自助裝置等。這所有的一切,都是錢砸出來的。
網友二:
良好的學習環境和積極的同輩競爭氛圍。
能夠上985高校的,當年都是本校的風雲人物,到了大學能否延續以前的輝煌呢,每個人又如何發現自己的專長,為自己設計出一條獨特的發展之路呢?人人都優秀,比你優秀的人可能比你還刻苦。這就會滋生一種暗暗較勁的心態,這種心態在大多數情況下會導致良性競爭。所以,圖書館裡,不止是考試的時候才有發奮讀書的人,通宵教室裡,不止是比賽前夕才有熬夜奮戰的數學建模團隊,這樣一種積極向上的磁場,能夠讓很多人都不敢懈怠,保持旺盛的學習力。
網友三:
以前,我也沒意識到211、985大學與普通大學的區別,去年畢業找工作時卻深有體會。面對同樣一份工作,211、985大學出來的學生得到工作的機會更大,除非普通大學出身的你能夠在工作經驗積累(實習)這一塊比較出色。去年畢業找工作時常常碰壁,那時候就在想,填高考志願的時候是不是不應該那麼任性,至少應該給自己一個機會試試那個211大學(解釋一下,以我當時的分數是可以試一下211的,只是由於那個學校的專業都不是太感興趣,所以直接放棄那個211大學了)
並不是說普通大學出身或者二本大學出來的學生沒前途,相對來說,211、985大學門檻更高,出來的學生機會會更多。因為一方面,211、985大學擁有的教學資源更充足、更好;另一方面,能夠進入211、985大學的學生,本身就比較優秀,身處在人人都是優秀者的圈子,自己也會有那種想變得更優秀的慾望,進而自己也會去努力拼搏。因為周圍都是優秀的人,自己也不好意思不努力,同樣的分數考進同一所大學,我憑什麼最後混得比別人差呢
網友四:
普通一本及二本院校出來的優秀學生也有,但數量相對而言會少一些,我也相信這部分優秀的學生在大學期間付出了極大的努力,甚至與艱苦的三年高中生活有得一拼。然而,有多少人,進入大學後,還能保持高中的那份拼勁呢?總認為,高中三年太辛苦,大學應該好好休息一下;那麼多好玩的,應該多嘗試一下;再一個,在高中時期,自己會有很明確的目標,一定要上某某大學,但真的進入了理想中的大學後,突然就失去了自己的目標,變得迷茫、不知所措,然後就那樣糊里糊塗的過完了思念的大學生活,最後什麼都沒留下。
其實有那個能力,為什麼不選擇拼一把考上211、985呢?如果自己已經盡力了,依然與211、985失之交臂,那也不用灰心,大學只是另外一個學習進步的平臺,只要自己能夠堅守本心,依然能夠用心的去學習,那麼它是不是211、985又有什麼呢?
網友五:
毫無疑問,985/211大學的教育資金是比普通的大學要多很多的,而且有錢的富人或者校友也會捐錢給學校。資金多了,也會有更好的待遇吸引和留住好的教師。師資力量很強大,而且各種裝置實驗也是能投入很大的精力的,也會邀請各種名人到學校去辦講座,能讓你獲得更好的教育。除此之外,985/211大學去國外交流的機會肯定是比普通大學要多的。
並不是說985/211學校裡面就沒有墮落的學生,只是相較於普通大學來說,裡面的學生更優秀一些。在很多普通大學裡,你泡圖書館、去自習室,很可能常常會被人諷刺,很不“合群”。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是有一定道理的,只是存在少部分“出淤泥而不染”。很少有人能夠抵制的誘惑,不受環境所影響。如果一個學生,考進了一所不那麼優秀的大學,那麼他可能就會被周圍的人同化了,也會變得不思進取了。他的未來,可想而知。
網友六:
名校光環很重要。
畢業至今已十年,領導介紹我是仍會帶一句,他是某某學校畢業的,對方通常都會有推崇之意,當你年輕卻居於相對高位時,阻力要小很多。同事之間,有時觀點不同,但從沒有人質疑你的智商。
在就業方面,985、211學校畢業的學生獲得好工作的機會高於非985、211學校的學生,現在用人單位一收收到大批簡歷,篩選需要花費大批人力物力,因而很多單位會直接在招聘條件中註明應聘者必須要985、211學校畢業,自己省事省力,也能一次性找到優秀的學生,這種職場中的名校情結,真的會把一些非985、211學校的拒之門外,失去好的工作機會,因而大家嚮往985、211學校也無可厚非。
-
4 # 廣角娛樂
也許有人說,小山窩也能飛出金鳳凰啊,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反王陳勝曾大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白屋之中確也產過公侯啊,再說是英雄就不問出身嘛。是啊,事情從未有過絕對,沙漠中的植物也能結果,但是,從概率學上來說,前景畢竟不光明;從經濟學的角度說,為此付出的機會成本可能很高。
具體講來,考名校的理由如下:
一、名校所處位置和城市往往是經濟發達,資訊暢通,交通便利,很可能也是一個大地方的政治文化中心地帶。由此帶來的好處不言而喻,找工作或者繼續深造或者出國都有了一個好的平臺。
二、名校桃李滿天下,校友布地球,任何一個人未來的發展都需要豐富的人脈資源,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接近性是一條放諸四海而皆準的規則,在學校,在社會,在單位,同學校友的提攜是快速成長的好辦法。
四、名校大師雲集,在教育上,有什麼比師從一位大師更令人陶醉呢?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這裡的“君”很多情況下就是說的大師。這裡面有許多東西可以品味,我用“陶醉”一詞並非誇張。
五、名校學子中棟樑薈萃,波濤洶湧的大海才能煉出強悍的水手,每天一群實力超凡的同學在那和你競爭對你有很大推動幫助作用;否則就如孔子所說“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惠,難矣哉!”
關於此種理由不勝列舉,但以上所說已經足夠。
名校是社會的一種稀缺資源,並非每一個人都能遂心所願,但是,同時也要看到,人的潛力是不可低估的,只要有一種破釜沉舟、背水一戰、壯士段腕的決心再輔以科學合理的複習方法,成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
5 # 胡侃閒聊
現在的大學教育基本是普及了,高中生想上的話基本都可以上。這個時候本科就不值錢了。選拔人才就是選拔人群中綜合素質高的百分几几的比例。以前通過考試,通過學歷來,這些都不行後,看學校,因為名校分數高啊,要求高,素質相對是高的
-
6 # 城市左右
這是理所當然的,大學沒考好,研究生再不考好,也太不努力了。
考研究生,相當於第二次考大學,肯定要先選城市、後選大學、再選專業。出國考研究生,像美國,排名50開外的大學也沒必要考了,考上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在美國不好找工作,回國也找不到好工作。
-
7 # 旁觀者看不清
問題本身有問題。應該是"為什麼考研最好要考名校?"
小學開始到博士後,最好都上名校。問題是做得到嗎。
-
8 # 沉默是為了儲存能量
名校的教育資源和研究專案多,名校導師都是行業最牛的人,名校導師的社會資源太多,導師願意提一下你最少少奮鬥10年!
-
9 # 微笑的赫本
說實話,我覺得人家說的有道理,考研麼本來就是為了再生一個層次,進一步的對自己的專業進行徹底的研究滲透,如果自己的本科是一般大學,大部分的學生都會考研選擇比自己大學好的重點大學去考,畢竟重點大學的研究生學到的東西和導師是不一樣的,還有就是出來就業也比較容易些。
就拿我們寢室的幾個來說,我們是普通一本,所以他們考研的時候都在說一定要選個我們這專業的重點大學,不然還不如不考,人嘛都是想追求最好的 ,而且重點大學的學習氛圍和導師的資質都是很高的,對自己的進一步進修有很好的輔導作用,所以大家都會選擇好的,而且有些學生考大學時由於一時失誤沒有考上好的重點大學和自己理想的學校,所以考研的時候也是為了圓自己的一個大學夢,同時不太熱門的專業考研上個重點大學的話出來就業也不至於那麼難,所以這些因素應該是他們考研選擇重點大學的原因吧
-
10 # 小孟老師
這個問題很好解答,我們先來說說考研的實際意義和價值。
之所以考研,無非有這幾個目的。第一,想要在本領域或者跨領域的去深造。第二,從一個不喜歡的專業或者排名靠後的學校,考入自己喜歡的專業和排名靠前的學校。第三,研究生畢業以後薪酬明顯高於本科生。這些都是考研的理由和目的。
那麼,我們為什麼擠破頭要考名校?
無非就是一下幾個目的,第一,名校的知名度高,容易被大眾和企業認可。第二,名校擁有更多的更好的學習資源,善於利用資源的的人往往成長的也很快。第三,一些企業的招聘制度,一些高大上的企業都會設定各種門檻兒,必須本科、和碩士均為985,一些研究機構的起步也是985的碩士。
回覆列表
又到了一年考研季,有人在猶豫是否要考研,繼續前行?也有人在想,考研是不是一定要考名校?
是否選擇考研,每個人都應有自己的考量和決定。如果家裡條件允許,世界那麼大,出去讀讀書,見識下比你更優秀的人又有何不可。
然而我聽到最多不考研的理由竟然是,讀完研出來還是要找工作,所以我還不如現在去找工作。這樣的理由看似正確無比,其實是愚蠢之極。
就好比,你現在活著但最後還是要走向死亡,那你怎麼不選擇現在死掉?
既然你不能擴充套件生命的長度,但是你可以擴充套件生命的寬度。工作也是有等級之分的,名校學生能找的工作,是你普通高校學生踮起腳也夠不著的。下文細說。(當然,在名校也有找不到工作的學生。)
如果選擇了考研,那請一定選擇考名校。名校那裡有你想不到的世界和視野!不考研有千萬個理由,但是選擇考研,那就只有一個理由,世界那麼大,我想再去讀讀書。
離我考研已有三年,我也是從一個小一本高校,通過考研進入有名氣但實力不強的985高校。至少也和名校掛鉤了吧!如今研究生畢業,想寫下所見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