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淮北日月升

    七十年代的一分錢,能買到的東西包括:

    1分錢能買一塊水果糖。

    1分錢能買一張信紙或一個信封。

    1分錢能買一根自行車氣門皮。

    1分錢能買一斤青菜。

    別的東西則要更多的錢買。例如:

    一根冰棒2分。

    一隻鉛筆3分,帶橡皮頭的5.5分。

    一張郵票八分。

    一斤醋七分。

    一斤醬油一角四分。

    一本《新華字典》七角二分。

    等等。

  • 2 # 牛歸舍呻

    七十年代,單獨交易一分錢,能買到一棵糖果,這是那時許多兒童的交易記錄。七十年代,農村生活水平低,社員群眾口袋裡沒有錢,錢的價值,作用很大,我親眼目賭了一場因一分錢的官司。我的一鄰居,去供銷社買醬油。那時供銷社賣散裝醬油,一斤0.32斤。他買了一毛錢,他提起醬油瓶看了看,說營業員短斤少兩,少打了一分錢。營業員不服,雙方吵了起來,引起群眾圍觀。在大家的提議和監督下,撿測出結果,是少了一分錢的醬油。營業員在事實面前道歉並解釋:可能在打醬油時,手抖了一下,提罐溢掉了一點。(那時供銷社賣散裝醬油,煤油計量用特製提罐)買主得意地解答他維權的祕密:原來他在自家的醬油瓶子上刻了五分,八分,一毛錢的記號線,碰到短斤少兩,立即能知道少了多少。

  • 3 # 我新衣舊996

    在很多家庭還沒解決溫飽的年代, 一顆糖、一根冰棍、一截甘蔗、一小袋鹹菜、一小包葵花籽 ……都只要一分錢

  • 4 # 錛元素

    70年代的貨幣和今天的是兩碼事兒吧,真正開始搞像西方那樣的主權貨幣,得到92年前後了,現代銀行體系,是朱鎔基總理推動建立的,直接這麼縱向比物價,沒意義的。

  • 5 # 董江波

    我是出生在1985年的,七十年代初,一分錢能買到什麼,不知道;但九十年代初,一分錢能買到什麼,我是清楚明白了,我講一講九十年代初的,恐怕,問主也能大抵明白了,一分錢,在七十年代初,購買力是多麼的強大:

    第一,現在一塊錢一塊的泡泡糖,那會兒一毛錢十塊,一分錢能買一塊。

    如果還說明不了問題,那再舉一個例子,當時,一袋十塊的方便麵,就是一個大封閉袋,裡邊有十塊方便麵加十包調味包,當時只要五毛錢。

    相當於,五分錢一袋方便麵,現在,方便麵至少二塊五一包吧。

    冰塊,相當於現在的冰棍,雪糕,五分錢一支或一袋。現在,再便宜的冰棍、雪糕,也沒有一塊以下的了吧。正常的,都三五塊一支了。

    當時,就現在飯店賣的一碗麵,大碗一塊二,小碗一塊。現在,15塊起。

    所以,在當時,即使是一毛錢,也是一個孩子至少兩天的零花錢。

    第二,那麼,九十年代初,我們到底拿一分錢,買什麼呢。

    一塊糖,兩個皮筋,一條做彈弓用的空心牛皮筋,一小把夠一家人吃一頓菜的各種青菜,或者兩三個西紅柿,一兩尺的鬆緊帶,一小包糖精或者味精,……

    你要細數,可真的是能夠買到不少東西。

    但依稀記得,好像是到了1997年及之後,東西,就顯然貴了起來,冰塊,或者叫冰棍,也由五分錢,漲到了五毛錢,那可只是五六年的時間啊。

    雖然只說冰塊,可能只是一點兒,但一點兒,可以看出面兒來。

    如今,別說一分錢,就算一塊錢,你買方便麵,也只能買小浣熊的,好像小浣熊的,也有一塊五,兩塊的了。還好,這些年,工資也漲了不少,否則,那就糟糕了。

  • 6 # 驛動星期六

    這些都是我親身經歷過的;

    1975年前後,小學作業本3-4分錢一本,鉛筆3-5分,橡皮3分,火柴2分,糖塊論塊買1分,4分錢買一張白紙(我沒叫分連紙),自己訂一個作業本32頁。信紙論張賣1分錢2張,信封1-3分(大小質量不同),白菜幫子5毛錢一筐,摺合1-2分錢一斤,大蔥5-8分錢一斤,西瓜論塊賣5分,梭子蟹(0.3-05斤)一個1毛,水煎包4分錢,豆腐乳5分錢1塊,醃鹹菜各種從5分到1毛5不等,去供銷社糧站買供應糧(憑供應本)(我們叫打糧食),玉米0.11-0.12元1斤,地瓜幹7-9分1斤,沒記得有小麥供應,記得每次買回家最多也就10-30斤,錢是從自己住的房子上,替換下好的木樑和檁條,或者取下院子大門到集市上賣掉換來的,我還記得我會割草挖菜去賣給附近的農校農場,那裡養豬養馬育種,大量收購豬菜和馬草,豬菜1-2分一斤,馬草1-3分一斤,還記得每年夏天去割草晒乾存起來剁成大草垛,等冬天去集市上賣,7-9分一斤。

    那個年代1塊錢就能去醫院看病,5毛錢就能治好一場感冒,安乃近1.5分一片,窩頭糖(治蛔蟲)5分一個,甚至還能買好吃的(其實就是一碗紅糖水,麵疙瘩湯,煮一個雞蛋)算是養病了。那年我得肺炎,青黴素0.15元一隻,鏈黴素0.25元一隻,是我爸託人走後門買來的。

    到了1983年前後,生活物資大有好轉,各地農村集市一片熙熙攘攘欣欣向榮,價格沒多大改變,學生用品沒多大漲價,生活用品也沒多大漲價,水煎包最多5分,油條6毛1斤半(那時大多都按1斤乾麵粉算),饅頭0.24元5個1.37斤(都是國營定價),那時我去賣冰棍,1分-2.5分上貨,走街串巷吆喝著賣2.5-5分一根(麥收季節一天能賣幾百根),一天能賺1-2塊錢。後來冰棍廠出了一個新品種,我們叫牛奶雞蛋大雪糕,批發價0.13元,我們賣0.2-0.25元,很少人買得起,都說賊貴,我們最多20-30只上貨,夾在其他冰棍中間,怕化了血虧,經常賣不掉賠錢。

    1985年前後,我們開始種菜園,種瓜園,芹菜4-8分1斤,白菜3-5分一斤最貴時1毛,茄子0.08-0.12元1斤,大蔥5分-0.12元1斤(一直延續到1998年),西瓜開始都論斤賣了6分-0.1元1斤,甜瓜0.1-0.15元1斤,脆瓜(其他各品種)0.07-0.12元1斤,集市上不見了螃蟹,但城市農貿市場裡有了琵琶蝦5-8分一斤沒人要,有幾種商品不便宜,雞蛋2.2元1斤,白條雞2-3元1斤,豬肉2-3元1斤,蘑菇0.6-0.8元1斤。這期間有一種摩托叫嘉陵50,一輛900多,生意人都用來長途販運馱貨,最多的能馱400-600斤。農村的運載工具主要靠28大扛自行車(後面一個大條框簍子),150-180元1輛。還有一種東西賊貴,就是羊皮襖(熟毛皮),一件60-300不等。

    整個1980-1990年代期間,農村生活物資基本都是自產自足,並供應市場,不會買菜買糧,主要開銷是穿、住、行。那時一塊紅磚2.5分-4分,一件迪卡布上衣10-15元,一雙球鞋7-15元,一雙普通布鞋2-5元,塑料涼鞋2-5元,我記得清清楚楚,一件迪卡布學生藍襖穿了10多年,硬是穿不爛,真結實。那時還有一種布叫小帆布,今天就叫牛仔布,賊結實,但今天卻都故意搞爛叫洞洞褲。

    1988-1995年期間,農村大量蓋新房,購家電,14寸黑白電視機400-500元1臺,17-18寸700-900元1臺,品牌眾多,1995年以後,彩色電視機17寸-19寸在農村開始有購買3000-4500之間,輕騎摩托(60ml排量)4000多,重慶80,金城鈴木,K90等都是7000-12000之間。

    1988年我34元買了1塊石英電子掛鐘,1節1號電池跑2年,分秒不差,直到今天還在我家掛著,30多年來從沒停過,也不用校表,超級的準。那年我30元買了一雙皮鞋(我們叫麵包鞋),穿了7-8年不壞,後來當雨鞋穿了。還花了60元買了一塊機械手錶,戴了1年就放著了(我不喜歡戴手錶),今天仍然儲存著。

    再後來大家就基本都經歷過了。

    1970年代,那是一個物資匱乏的年代,是計劃經濟時代,絕大多數物資價格都是國營定價的,反映不出真實的物資需求價值,很多商品價格便宜不代表供應充沛,真正緩解供需矛盾的時間是1985-1995年之間,真正的經濟大發展是從“要想富先修路”開始的。

    今天的市場物資供應是那個年代的上千萬倍,品種幾乎沒有地域差距,價格漲了10倍-幾十倍不等,吃穿住行都好了無數倍,但手裡沒錢這是事實。

  • 7 # 醫者醫心

    “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裡面……”,從那個年代流行的一首兒歌,開始講一分錢的故事。

    那個年代,形容某人節儉或者摳,怎麼說的,一分錢攥在手裡都得攥出水來。現在呢,得一塊錢了。

    那是兜裡有兩角錢上街都踏實的年代,至少不會餓肚子了。

    記得上一年級時,禮拜天玩藏貓貓,鑽到大人床底下去了,唉,發現兩個一分錢硬幣勒,趕緊揣兜裡,這個不能交“公”,意外收穫。

    家裡用完的牙膏皮,那得收起來,等收破爛的來了,得賣錢,記得中華牙膏皮3分錢一個,像四新牙膏皮就小一些,2分錢一個,平時那個錢就是這麼攢的。男同學經常夥著去撿破爛,好像沒有誰是貼補家用,那就是沒事幹,也沒有什麼好玩的,滋生出的一種另類樂趣,這事是絕對不能讓大人知道,得捱揍,讓大人丟人現眼。

    一分錢真能起作用,那時候玩贏橡皮筋遊戲,這得去商店買呀,問售貨阿姨,多少錢一根?一分錢兩根,兩分錢三根,三分錢五根,聽著就糊塗了,先出去算一算。那時候才上一年級,這個太複雜了,在那掰手指頭算,瞎琢磨,噢,明白了!一分錢一分錢地分開買,告訴那阿姨買一分錢的橡皮筋,拿了兩根走了,過來一會兒又去如法炮製一番,當時也不明白為啥2分錢買三根,分開買,兩分錢可以買四根,還是以後學了四捨五入才明白了,咱真是先有實踐後有理論的。

    街邊上,仿製步槍打小木頭人靶遊戲,一分錢一槍,經常有成人在那端著槍湊熱鬧,那是屬於高消費遊戲了。

    記得菜市場的菠菜、蘿蔔,那都是一分錢一斤。冰凍帶魚一塊錢三斤,據說都是來自舟山群島的東海,吃著要香一些。基本上糧站供應的都是中米,一角三分八一斤。麵粉也是中粉為主,一角五一斤,偶尓有上粉供應,得一角六一斤。雞蛋是絕對的土雞蛋,十個九角到一塊三,分大小論個賣。四月間櫻桃大量上市,兩角錢一斤,兜裡有五分錢,在路邊買的人家自己種的櫻桃,新鮮乾淨、又甜,份量不少。比較奢侈的食物是炒花生,一塊二一斤。街上一角落有看小人書的書攤,一般一分錢看一本,厚的、帶彩色的,就得兩分錢了。咱對這個上癮,上大一時都還去過街邊看這玩意兒。很多老電影還是先看的小人書,後來才看的電影。

    快五十載時光彈指間流逝,現在早已是一角錢起步的時代了,哪裡還能見到那都成稀罕物的一分錢實物呢?還好,自己有一套大團結拾元版的紀念幣,隔幾年翻一翻看看,裡面可是承載著不少美好的記憶。

  • 8 # 魯南打鬼人

    你純是尋奇獵怪,貶低那時人民生活貧困。那時人窮,並不象某些人想的拿一分錢購物。

    在1970年,一分錢可買兩根針。兒童拿一分錢可買兩塊硬糖。上海大白兔奶糖,五分錢一顆。一般人聽了吐舌頭。

    我可以從反面告訴今天年輕人那時的生活。

    泥鰍,今天很貴,那兒時經常抓大半盆。可是沒人吃,那時棗莊人不吃泥鰍。

    絲瓜,長大了象棒錘,孩子們摘了玩。但沒人賣絲瓜。

    當然,好象那時不允許私人買賣。我講一件我經歷的事。

    是慶祝九大,還是召開學習毛主席著作先進會。各地代表住進當時的東方紅旅店。市革委的接待幹部找我父親,要做白套袖,圍裙,白帽。以便餐廳人員穿戴正規。這點活作為服裝廠,實在不想幹,於是拿到家裡,變成私活,由我大姐幹。完成了,沒發票,當時這事沒法,人家沒法給錢。代表會開始了,那人領著我,說:二孩子,你回家拿個盆,裝一盆菜走。家裡太寒酸,沒有飯盆,只好提個水桶去。結果我提了半桶土豆炒肉絲,二十多個大饅頭。那個大叔又用報紙包了一條牧丹煙。我回家了。我回家了。父親給了我兩元錢,說那裡有茅臺酒,買二兩嚐嚐。當時公家管飯不管酒,誰喝自掏腰包來一杯。那一年,茅臺酒一瓶8元。二元錢二兩半。服務員先把酒倒在量器裡,再倒入我的茶缸。

    在那時,說笑話常說上海蠻子取樂。上海人呀,抓個螞蚱,一家五口一頓菜,飯吃完了,螞蚱才吃一半。上海人呀,買一兩肉,這一兩肉塞牙縫也不夠啊!當時的棗莊,沒人吃螞蚱,也沒人吃蟬蛹。山東人,窮大方,死要臉面。

  • 9 # 與你奇思妙想

    1分錢買一支好煙,給醫生遞上去,開半天病假條,休息一下,去幹點私事,老夥計們誰幹過的說一聲,別不好意思,現在不丟人,現在的年輕人根本理解不了。。。。

  • 10 # 世通27

    七十年代初,一分錢能買到許多單獨的東西。

    比如一分錢能買到一塊水果糖,一分錢能買到一包人丹糖,一分錢能買到一個信封,買到兩張信紙,或一張郵票,兩張八開的薄白紙。1分錢到供銷社可買到一些鹽。2分錢能買到一塊橡皮,能買到一根鉛筆,一碗豆漿,一塊臭豆腐。3分錢能買到一根小豆冰楷或紅果冰楷,一個熟兔頭,5分錢能買一根牛奶冰楷,能看一場學生票電影,學生能坐一次公交車。8分錢能買一油餅等。

    讓我記憶最深的,1毛錢能買十多斤西紅市,因為那時的西紅市一毛線一撮。幾毛錢一框。

    以前有一首歌,“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給警察叔叔手裡邊,叔叔拿著錢,對我把頭點,我說了聲叔叔再見"。說明當時拾金不昧的精神多麼值得人讚賞。

    一分錢雖然價值不多,反應出一個人的精神本質。一個人從小怎麼學會做人。社會教育從娃娃抓起是多麼的重要。

  • 11 # 小草二世

    那個年代,一分錢能買個信封,但很多時用張白紙折一個,用米粉煮成漿糊粘好。郵票4分線(掛號信郵資8分)內裝小學生練習簿其中一二頁用鉛筆寫的信到郵政局寄出。。從城市到舉目無親的農村,這些不能忘懷的回憶,怎也揮之不去,知青歲月,不是一般的感受!

  • 12 # 63年的老白兔

    一合火柴2分錢,食鹽每斤0.14元,最低的香菸9分一包,大米每斤0.142元,(但需要一斤糧票,每斤糧票市值0.15元)食用油每斤0.79元,豬肉每斤0.80元,帶魚每斤0.34元,西紅柿每斤0.05元,小青菜每斤0.02元……那時的任何食品吃著放心,絕對的綠色食品,但苦於當時人們的收入低,家庭人口多且就業人口少,雖然物價指數極低,因為人們的收入太少加上物質匱乏,大部分東西都是憑票供應,所以在七十年代,人們的生活質量可想而知。現在人們的收入雖說大幅度增加了,生活質量也與七十年代不可同日而語,但隨之而來的高房價、看病貴、就業難,人們普遍感覺生活壓力很大,幸福感在減少。

  • 13 # HH56448

    我印象中在去江邊的路上有:“誰喝涼水,一分錢管夠!”的聲音;那時候院裡有一個看孩子的面對直哭的小孩素手無策時,來了位賣糖稀的坐了下來,小孩指著非要這個,媽媽沒辦法掏出了褲兜裡準備買菜的一元錢買了一分錢的糖稀,賣糖稀的拿出一卷100個一分組成的,從一側摳出一分錢留下了……這個畫面幾十年過去仍然記憶猶新……有句話:“一分錢難倒英雄好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速公路上最左側車道,明明有標記110~120,為什麼還會有人說長時間佔用超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