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凰涅槃3367
-
2 # 用戶9622240527875
是指市場在資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無效率或缺乏效率的。市場失靈是指市場機制本身固有的缺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自然壟斷。當某一行業在產量達到相對較高水平且大幅度集中之後,出現規模效益遞增和成本遞減的趨勢,這時就會形成自然壟斷。壟斷者可能通過限制產量,抬高價格,使價格高於其邊際成本,獲得超額利潤,從而喪失市場效率。
2.信息不充分和不對稱。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生產、銷售、購買都屬於個人行為,都不可能完全掌握所有必要的信息。在信息不足的情況下,資源難以實現有效配置。
3.外部效應和公共物品。外部效應是指一個行為主體的行為對其他行為主體產生的影響。當出現正的外部效應時,生產者的收益外溢,但得不到補償,生產就會出現不足;當出現負的外部效應時,生產者的成本外溢,但受損者得不到補償,生產就會出現過度。無論是生產不足還是生產過度,都會造成資源配置無效率或缺乏效率。外部效應的典型例子就是“公共物品”。
4.收人分配不公和經濟波動。市場機制即使是有效率的,但也不可能兼顧公平。失業、通貨膨脹、經濟波動是市場經濟的固有弊端。
-
3 # 阿木6q9U
我是不知道“低質量的勤奮”的意思,簡單的從字面上來理解就是:努力奮鬥可是效果不怎麼樣;可另外一句話是:天道酬勤,努力終會有回報。還是從正面來回答吧:所謂低質量的勤奮,就是我很努力,但我的努力既不能提昇我的效率,也不能點亮我的技能樹,只能讓我被自己感動。當我們在勤奮的時候,一定要努力思考,這種勤奮是否真正有意。簡單明瞭地說,不講方式方法、不重效率質量、不求實際效果的勤奮就是"低質量的勤奮"。只懂勤奮,不會學習,不善領悟,不重方法,讀書靠死記硬背,工作靠機械努力,平時缺乏總結積累,不會融會貫通、舉一反三,事倍功半,實際效果不佳。那如何提高勤奮的質量呢,可以從以下幾點來做:1、目標意識:做事前問自己:我的目標是什麼?今天這麼做能否讓我離目標更近一步?2、
明確需求:做事前先了解達到入門、理解、優秀、牛人、頂尖都是什麼水平?然後對比自己的現狀,看看達達到哪種狀態就可以滿足需求,畢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達到專業級別,能夠解決問題才是最重要的。
-
4 # 了然小居
我覺得,我們要拆開來看。
首先,勤奮是好品質,一個人應該要勤奮一些,這樣才能相對收貨多一些。
但是冠上“低質量”這個詞眼,我們就必須要要思考。
勤奮如果是既定事實,那麼我們要探討的是什麼是低質量。
方式不對?
方向不對?
無外乎就這兩種情況。
方式不對,這個就要看各人的能力了,因為高質量的方式需要有高質量的思維邏輯。絕大多數人的勤奮,都是拿時間來作為度量衡。說白了,時間花得多,在他們看來就是勤奮。實則不然。
方向不對。這才是更要命的。方向不對,努力白費呀。在一個不對的方向上,努力是很吃虧的,有時候沒有意義,甚至是讓自己的境況變得更糟糕。所以,我們還是得多想想方向,再思考怎麼樣提昇質量。
最好的勤奮方式,是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方向,選擇一個好的方式,剩下的交給時間。當然,這裡存在“變”的問題。
當初選擇的方向,可能後面不是對你最有利,最適合你的方向。還有當初的方式,可能也不是最好的方式。所以,我們逃不過的還是在努力中改變和調整,優化自己,調整目標。
毫無疑問,低質量的勤奮,多數時候只能求個心安,實際上可能連心安都得不到。時間久了,可能會浪費大量的時間,措施其他選擇的機會。同時承擔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的損耗,這樣的代價真的很大。
當然,不排除會有一些收獲,但也同樣會讓明眼人看得著急!為什麼呢?慢!太慢了,很多東西就變樣了!
所以,我們還是要手上不停下的情況下,腦子多想想,這樣才能有更好的出路。
-
5 # 老牛觀止
低質量勤奮的人,我們在日常的學習工作中會碰到,其主要表現有:不追求效率、磨洋工、出勤不出力、幹活不長腦袋、瞎指揮亂指揮、搶工趕工、唯命是從、拿雞毛當令箭、簡單問題複雜化、注重形式主義、作繡花文章、重複建設、反反覆覆修改,倉促上馬、不調查研究、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向等等。
-
6 # Iwill
每天仔仔細細認認真真的把1+1=2,驗算100遍,或者更多。把26個英文字母默寫2600遍。把108個天煞星地煞星的名字抄10000遍。
回覆列表
巿場無效率理論就是指由於市場機制不能充分地發揮作用而導致的資源配置缺乏效率,或資源配置失當的情況。
對經濟學家而言,這個理論通常用於無效率狀況特別重大時,或非巿場機構較有效率且創造財富的能力較私人選擇為佳時。
另一方面,巿場無效率也通常被用於描述巿場力量無法滿足公共利益的狀況。在此著重於經濟學主流的看法。